用'蓝眼睛岛民”的推理思维,破局人生迷局

1
我们的故事,从华裔天才数学家陶哲轩数学博客中的一个小故事说起。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推理故事,简称为:“蓝眼睛之谜”。
故事的背景设定是这样的:
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别人眼睛的颜色,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什么颜色。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自由自在的住着100个岛民,其中有90人的眼睛颜色是棕色的,另外10个人的眼睛眼色是蓝色的,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别人眼睛的颜色,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什么颜色。
于是乎:所有的岛民,都能看得见除了他自己之外,剩余99个人的眼睛眼色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与此同时,岛上有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天条:

1、所有的岛民与岛民之间,都不可以讨论和眼睛有关的任何暗示和信息;

2、岛民自己不可以通过任何途径,来探索,求证,知晓自己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同时岛上也不具备类似镜子之类的工具存在,来帮助岛民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

3、岛上的所有岛民智商都是在线,并且都很守规矩的。

4、如果有谁知道自己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话,必须第二天到村口的广场中心自杀。

于是大家就这么在相安无事中,快乐幸福的生活了好些年,直到某一天岛上来了一个蓝眼睛的外来游客来这个到旅游,因为这个陌生人的到来,整个岛上充满着祥和而快乐的节假日气氛,游客也玩得好开心。
最后在篝火晚会的最高潮,外来游客当着所有岛民的面,说了他的感谢演讲,晚会气氛特别开心而祥和,直到外来游客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是我特别开心的一天,因为我发现(你们)岛上原来也有和我一样的蓝眼睛人呀~原来我并不孤独”。
话音刚落,刚才欢乐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整个广场上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大家都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外来游客也感到特别奇怪,然后认真思考了几秒钟,怎么也不明白他哪句话说错了。。。
后面晚会不欢而散,游客也在第二天离岛而去,当游客离开这个岛的时候,怎么也想不通,昨晚因为他的一句话大实话,到底为什么让这么多人噤若寒蝉?
2
故事讲完了,我来问2个问题:
有没有岛民会自杀?
一共自杀多少人?
那么,如何通过一条线索,来完成一连串的整个推理闭环,最终得出结论?
推理逻辑链
我们先把推理逻辑链,拆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大家都没有意识到有问题;
第二阶段:大家都接收到一个关键性信息;
第三阶段:大家进入思考阶段来对标信息的意义;
第四阶段:经过分析决策后,决定自己行动还是不行动;
第五阶段:如果知道自己眼睛颜色,那么去村口广场,反之不去广场;
第六阶段:如果知道自己眼睛颜色,在广场自杀。反之,围观。
当我们明白了这推理六个阶段之后,我们把人物体量模型缩小到只有10个人:也就是9个棕色眼睛岛民,1个蓝眼睛岛民。
当这10个岛民都听到外来游客说:
这个岛上有蓝眼睛岛民的时候,那位只能看得见9个棕色眼睛,却又无法觉察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蓝眼睛岛民的思考逻辑如下:
第一阶段:岛上有10个人,我看的见的9个人都是棕色眼睛,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颜色的眼睛;
第二阶段:蓝眼睛游客说,这个岛上也有蓝眼睛人存在;
第三阶段:岛上只有10个人,那么9个岛民都不是蓝眼睛,那么剩下一个只有我了;
第四阶段:那么我就是别人眼中的蓝眼睛岛民。
第五阶段:我知道了自己眼睛眼色了,触犯了天条,我得去广场;
第六阶段:自杀。
进一步复杂阶段的推理
那么如果是20个岛民,18个棕色眼睛,2个蓝色眼睛的岛民,或者是100个岛民中,70个棕色眼睛,30个蓝色眼睛的岛民;
这个推理逻辑就变成了:除了我到底还有多少个人也是蓝色眼睛的岛民的(N-1)算法推理。
当只有两个蓝眼睛岛民,分别是蓝眼睛A,蓝眼睛B,以及18个棕色眼睛岛民,他们如何共赴死亡,或者相互确认,或者相互排除呢?
答案就是:看谁去广场,准备自杀。
因为已知两个人眼中都能看得到18个棕色眼睛岛民,还有一个蓝眼睛岛民,那么听到游客的那句话之后:相信大家都很震撼,那么于是就变成了,谁先琢磨明白,自己是不是蓝眼睛。
那么剩下就是两个(不知道自己什么颜色,却知道对方是什么颜色)的蓝眼睛岛民之间的相互生死博弈了,如何通过对方的行动,来反推对方眼中的自己。
那么蓝眼睛A岛民会这么理解蓝眼睛B岛民:
你这个泼皮,明明你就是蓝眼睛,你不跑去广场自杀,你看着我看吗?你这是啥意思?
难不成你想看我自己跑去广场自杀?
那不成你眼睛里看到的我就是蓝眼睛,所以我得跑去广场自杀?
诶。。。我勒个去,原来我和对方一样,也是蓝眼睛啊。
于是想明白了,跑去广场,自杀。
3
推理故事背后的故事:公共常识与私域信息
我们的故事和推理步骤,都讲完了,那么柏老师到底在故弄玄虚,讲解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呢?难道只是自杀和思考的逻辑吗?
其实这里面有着一层非常有深意的思考洞见,那就是:
如何破解“公共常识(common sense)”和“私域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之间的“信息壁垒”,或者是如何填补“信息盲区”。
推理故事中的岛民,通过排除干扰项之后,把自己也计算进去,然后完成了信息补丁的闭环,得到了自己是谁的最终信息,而这个思考意义在于:
周围的人,会处于礼貌,或者自己的私心,其实并不会告诉你真实信息,所以就会存在小范围人像《楚门的世界》中的男主角“楚门(true man)”一样,被所有人蒙在鼓里,所有人都知道楚门是谁,但是坚决不说。
所以:身为“蓝眼睛岛民”的自己,一直因为信息链闭不上,生活在浑浑噩噩的迷茫状态下,以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应该隶属于哪一个流派。
不是有这么一个笑话么:
有个北京写字楼的白领小姑娘抱怨摊蛋饼的中年大妈可能少给了她一个鸡蛋,大妈当场就发飙了:闺女,我这一个月赚5万,难道还差你一个鸡蛋?!!
然后。。。在场所有排队的白领们,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一旦对方知道了某个关键信息链,再把自己也当做“信息链”的一个补丁闭环,把自己也思考进去来反向推演,自己真正在哪一块,就是认知重构,信仰崩塌的那一刻。
4
如何破除这一层“信息迷雾”?
柏老师通常会建议这类“找不着北”,老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迷茫学员做什么事情呢?
通过某个“公共常识”中的碎片信息,来降维到“小范围常识”中,就可以成为自己思考分析的:“北极星指标”,来快速定位自己在哪里,自己是谁,从而做出精准决策。
参考答案就是:找一找自己在美元街网站中的对标家庭在哪里。
一条“美元街”,街最左边一头住着月入29美元的家庭,街最右边的另一头住着月入19000美元,然后反向定位你在街的哪一头?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这个网站由瑞典设计师Anna Rosling创建,可以很直观得让人感受到全球各个阶层人的真实生活。当你观察了至少10~30个家庭,每个家庭的150多张细枝末节的照片之后,你才会明白,收入是和生活幸福指数,强关联的。
先搞明白自己收入增长30%的程度,大概月收入是多少?
搞明白自己家庭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多少?
然后再来思考自己现在是在什么位置?
5
破局人生迷局的常见方法
那么回到现实意义中,我们如何用“蓝眼睛岛民”推理题,反推自己现在在哪里,三五年后在哪里,未来在哪里?
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简单框定一下自己在哪里:
我们公司有多少人?我不相信你不知道。
我在哪一个部门?我不相信你不知道。
我自己在哪一个位置?我不相信你不知道。
我自己每月领多少收入?我不相信你不知道。
那么我们再来进行下一层的推理:
我是在公司的三层九岗的第几层级?
我是在多少人数规模的什么类型公司?
我接下去的三五年,要移动到哪一个工作岗位?
那么我现在在哪一个格子,我要在三五年内移动到哪一个格子?
我们的企业现在营业规模是多少?将来是多少?
我们的企业现在利润是多少?将来是多少?
我们的企业现在员工人数规模是多少?将来是多少?
都可以被框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你在哪个段位,你拿多少收入,领多少奖金,都能被精准推定出个大概。你自己是70%的普通人才,还是20%的优秀人才,还是5%的核心人才,还是1%的传奇人才,其实都对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于是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整天看着只有1%的传奇顶尖人物出版得了的书籍,研究得津津有味,然后得到这么一个结论:
不过如此呀,我也可以啊~!!
于是,人生的各种悲剧就开始启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