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德经·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苏辙:虚空无形,因万物之形以为形,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如使空自有形,则何以形万物哉?是以圣人无心,因百姓之心以为心,无善不善皆善之,无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尝渝也,可谓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尝变也,可谓德信矣。不然,善善而弃不善,信信而弃不信,岂所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哉。
原成: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原成:思想有变化,不居其常,故曰恒无心。以无心寓百姓之心,故曰以百姓心为心。
善,多也。善,表示应诺。接纳多数人的意见,也接纳少数人的意见,思想就多样化了。
信,申也。信,不疑也。接纳出现的意见,也接纳将会出现的意见,思想就形成了。
人在自我意识形成之后,凡事则必以思想先行之,而后付诸行动。老子认为所谓的“先进思想”就是“恒无心”。所谓“先进思想”是由两方面组成的,多样性、完整性。老子认为做到“多样性的德善”、“完整性的德信”的前提是,抑制好恶之心。换言之,没有主观意志的思想才是“先进思想”。
圣人之在天下,喋栗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苏辙:天下善恶信伪,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贼,不知所定。圣人忧之,故喋喋为天下浑其心,无善恶,无信伪,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予夺,而吾一以婴儿遇之,于善无所喜,于恶无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恶者不愠,释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原成: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原成:老子将“恒无心”的“先进思想”,形象地命名为“浑心”。合不同和之谓之浑。老子认为感官与外界接触,是形成主观意志的基础。圣人为了弱化外界对主观意志的促进作用,会极力地抑制形成主观意志的基础,好恶。故曰“皆孩之”。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