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相关推荐
-
高恒解《老子》之四十九
高恒解<老子>之四十九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2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无厌(yà)其所生. 夫唯不厌(yà),是以不厌(yàn).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以暴力.强力让民众害怕,民众当然是害 ...
-
51、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己心——走进《老子》
51.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己心--走进<老子> 老子在上章告诉人们:得"道"的圣人是拥有无私欲以至无为的上德的.在第四十九章老子进一步告诫人们:"圣人常无心,以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德经·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执亲?身与货孰多? 苏辙:先身而后名,贵身而贱货,犹未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况于名与货乎?然贵以身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亲,货之不足多,而后知贵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德经·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苏辙:性之为体,充遍宇宙,无远近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为物所蔽,性分于耳目,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德经·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苏辙:道非言说,亦不离言说,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兑闭门以杜其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德经·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苏辙:体道者无知.无行.无所施设,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于大道,则无所施设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原成:使我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苏辙:圣人纵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贵,勉强以求不失,盖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原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德经·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苏辙:一,道也.物之所以得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见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德经·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 苏辙:复性则静矣,然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之所自起也. 原成:反也者,道之动也. 原成:反,翻也."道"是"无&quo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德经·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苏辙:道非形,不可见.非声,不可闻.不先知万物之妄,廓然无蔽,卓然有见,未免于不信也.故下士闻道,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德经·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苏辙: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则非一也.一与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