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嘲笑腐儒,抒写了一首五古,寓庄于谐,令人深思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了漫长的人生旅途。在这期间,不仅要认识很多人事,而且会逐步地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为何有些人可以青云直上,有些人却终生碌碌无为,其中必然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诗仙李白18岁就出川壮游,后来还被唐玄宗赏识,也结识了很多至交好友,更被后世读者盛赞。可是面对这样一位大文豪,有人竟然不自量力,还嘲讽诗仙游手好闲,可是他们岂知大鹏鸟的豪情壮志。下面分享李白嘲笑腐儒,抒写了一首五古,寓庄于谐,令人深思。

嘲鲁儒

唐代: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 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边。

李白40岁时曾携带家眷,在东鲁居住过一段时间。东鲁在唐代时属于兖州,那里盛产鲁缟,蚕桑时节经常听到缫丝和织布的声音。诗人看见邻居们都在忙碌,自己却仿佛一事无成,于是回首过往的那些经历,深感惆怅。

不过诗人天性旷达,他很快调整情绪,又继续在东鲁大地四处游历,希望遇到一些高人,可以切磋剑术,结交知己。可是诗人不仅没有遇到高山流水的知音,反而被当地的一些腐儒嘲笑。听到他们说自己整日无所事事地闲逛,太白便写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诗人首先开门见山地批评这些腐儒,他们死读经书,泥古不化,对经世济民的方略,根本就是茫然无知。“谈五经、死章句”,以及“坠烟雾”,都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见识短浅,却又坐井观天。

接下来诗人就描绘了一幅令人发笑的画面,这些老夫子脚穿远游履、头戴方山冠,身穿宽袖袍、迈步扬飞尘,完全是十足的腐儒形象。短短四句,穷形尽相,却饱含着轻蔑和嘲讽的意味。

然后作者引用典故,由嘲笑转为议论。诗仙首先提到秦朝的丞相李斯,他就看不上那些身着宽袍阔带的迂腐儒生,还劝秦始皇焚书坑儒。

诗人又赞美汉朝的叔孙通是一位通儒,他可以顺应时变、勇于改制。所以太白含蓄地说,你们无法像先贤那样善于应变,与我根本不是一类人。

诗人自比叔孙通,可见他嘲笑腐儒,但并不笼统否定所有的儒生。他对那些通达时事、辅佐君王的大贤,不仅十分赞赏,而且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得到君王重用,并辅佐其成就一番事业。

李白从小熟读经文,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和进取精神,一直支撑着他的人生。他嘲笑的是那些不懂时事、迁腐不化的儒生,认为这种人还是回到汶水边去种地为好。

李白的这首五古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在嘲讽腐儒的同时,非常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广阔胸襟、以及梦想难于实现的苦闷之情。诗人主张学习不可生搬硬套,更要懂得学以致用,同时还要积极变通、与时俱进,这些观念简直就是非常超前。

再细味最后两句,“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边。”作者认为如果自己还未达到可以变通的能力,就不要随便出来指责和引领别人。结尾充满谐趣,又极具分量,令人不得不赞赏诗仙超凡的诗才和高远的见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