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与体会
王启鹏
【摘 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来自伤寒论,由柴胡、桂枝、干姜、栝蒌根、黄芩、牡蛎、炙一甘草组成。主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及胆热脾寒的证候。对阴阳难辨、寒热错杂、症状复杂之人,只要加减运用得当,疗效显著。
【关键词】:少阳病 胆热 脾寒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2
《伤寒论》[1]少阳篇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总结诸位前贤及当代医家对此方的诠释,归纳为两点:一、治疗少阳病兼水饮内结。此为历代教材之观点,少阳各症不必悉具,只要能确定邪犯少阳即可;水饮內结很多症状,譬如,咳痰清晰量多、盆腔积液、白带量多、月经失调等症,只要有少阳证就可用此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二、治疗胆热脾寒证。刘渡舟老先生独具慧眼,用此方治疗内伤杂病,他在 《伤寒临证指要》[2]中说:余思此证,既有少阳热象,又见太阴寒证。刘老在治疗乙肝、糖尿病中抓住“口渴、心烦、腹泻”三大主症,即用此方加减治疗,疗效颇佳。抓主症,执简御繁,其本质是抓住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口渴心烦为胆热伤津或肝郁化火伤阴所致,腹泻为脾寒失却温煦所致。笔者在认真学习刘老的经验后付诸实践,发现只要有少阳证或肝郁化火证加上口渴喜热饮即用此方,疗效亦佳,腹泻症可有可无甚至大便秘结也可用此方,数剂后,大便反而通畅。
肝脾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传变,胆热脾寒互为因果。临床发现,胆热多伴有脾寒,脾寒多伴有胆热,若未能得到正确调治就会衍生各种病症。笔者深耕临床就胆热脾寒之人常见变证及相应药物加减做简单介绍:胆热脾寒之人大多有双足不温,腰膝酸软,是因脾寒失温盗取肾阳,久之肾阳亦虚,故在方中加入附片,老年患者常见下肢、小腹冰凉,小便灼热刺痛,此为肾阳不足,相火下陷,双尺脉大而虚,加附片、肉桂、知母、黄柏;左尺脉细弱加熟地以补肾水,右尺脉沉加附片肉桂,左脉细加当归白芍或者阿胶,舌苔厚腻加平胃散,妇女白带量多加白术、山药、茯苓,舌根黄厚苔加三妙丸;胃脘喜按加四君子汤,胃脘拒按加半夏泻心汤;消谷善饥,心烦嘈杂加归脾汤或者养心汤。脉玄细,舌质瘦小,舌红少苔,不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只宜养阴清热,归芍地黄汤加减。
临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片,以此为主干随症加减,可以解决临床很多问题,该方兼顾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非常契合中老年人的病因病机。中老年人正气已衰,肝气多郁,易受外邪侵袭,症状复杂,阴阳难辨,寒热相兼,唯此方能担当大任,出入阴阳,左右斡旋,面面俱到而不伤其大体。治疑难病时,即以少阳、太阴为主线,顺藤摸瓜,终能分阴阳变虚实而获效,故不揣鄙陋,将具代表性案例列举一二,献于同道,忘其斧正。
1 治疗口苦但口干喜饮热水。以前常用小柴胡汤或潜阳之剂,其实不效。曾治疗一杨性女患,因其口苦,喜饮热水,诊断为阳虚阴火上逆。予以《郑钦安医学三书》[3]之潜阳封髓丹,三剂后口苦消失,但停药后口苦又起,喜冷饮,双足肿发烫,舌红,脉弦双关大,始知诊断有误。因其脉象弦紧,双关大,思索再三,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5克、黄芩12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加车前子15克和茯苓15克、泽泻15克,服六剂。口苦消失,双足水肿已愈,睡眠改善。后因其肩胛骨处疼痛数年,又予柴胡桂枝汤加全蝎、蜈蚣、血藤等数剂终获痊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口苦易于封髓潜阳丹相混淆,需鉴别其应用。封髓潜阳丹是火神派的经典用方,是温阳潜阳之方,据此理解,封髓潜阳丹必有阳虚之证,因阴寒内据,逼阳外出或外越,阳不归根,浮游于外就是所谓”阴火上逆”,表现为发热,牙疼、口苦、白睛充血,但必须有少神倦乏,喜饮热水,持脉浮空或寸脉上逆持脉弱。柴胡桂枝干姜汤症虽有口苦,喜饮热水,但精神尚可,脉象多为弦紧之象,杨姓女患终日劳作毫无倦意,少寐次日亦不觉困倦,当不属阳虚阴火之证,当属胆热脾寒。
2 治疗饥不欲食。以前常用益胃汤或乌梅丸,时效时不效。一卢姓老妇,年六旬余,感冒数日不愈,住院两周不效,前来求治。发热,身痛,背脊冰凉疼痛,夜不能寐,出热汗,烦躁异常,饥饿但进食后胃胀不舒,口渴喜饮热,乏力少神,舌淡胖边尖红,脉弦。诊断为胆热脾寒、肾阳不足,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汤和生脉饮。服三剂,服药当晚即能寐,汗减少,三剂服完饥饿感消失,腹部胀痛减轻,又服六剂,诸证基本痊愈,后又反复,服前方数剂症状消失,未见复发。按:胆热犯胃,胃火旺则欲进食,脾寒不能运化则进食后腹胀。肾阳不足则少神乏力背脊冰凉疼痛,胆热灼伤心阴,故夜不能寐,出热汗,烦躁异常。用柴胡桂子干姜汤清胆温脾,生脉益气养阴,四逆汤温肾阳,即:柴胡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黄芩15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西洋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附片20克,炙甘草10克。又一吉姓女患,年五十余,胃中嘈杂,饥不欲食,乏力少神,夜不能寐,心中空虚,喜饮热水,舌淡胖,脉弦细无力,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四逆汤加养心汤加阿胶,服药十余剂嘈杂和饥饿感消失,夜能寐,余症均好转。按:胆热脾寒之人易耗肝血,肝血虚又致心血或心阴虚。病人常伴胃嘈杂、烦躁欲死。胆热久郁化火易伤肝体,若不及时治疗则形成乌梅丸证,饥不欲食会进一步加重,同时出现消渴气上冲心等厥阴证候。
3 治疗气郁感冒,肝气郁结易患感冒,用此方加减效如桴鼓。
4 用于透邪,当体内正气恢复,驱邪外出时,常出现身痛、呕吐、腹泻、出疹,用此方引邪外出、疗效甚佳;皮肤病属于外风内寒型,这类患者服用养血祛风之药易伤及脾胃,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首乌、刺蒺藜、蝉蜕、全蝎等颇合病机,于胃无碍。
结语:柴胡桂枝干姜汤作为《伤寒论》中一条重要的经方,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只要属太阴少阳合病、胆热脾寒之证,以其为基础加减用之,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另外,在使用该方时,笔者发现与小柴胡汤使用类似的是,只要属太阴少阳合病,是症便用是方,不必“诸症悉俱”,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使用经方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总之,仲景之方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度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廖蔚茜.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体会[J]. 河北中医, 2012, 34(9):1346-1347.
高世全, 袁红霞(指导).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浅析及临床应用[J]. 新中医, 2008(12):85-87.
郑鹏飞, 屈会化, 赵琰.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浅析与临床应用[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 32(5):11-13.
王玉民. 浅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8, 37(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