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如何鉴定真假?
开挖于明清时代的缅甸雾露河沿岸的老坑种极 品翡翠一直是皇 家贡品。除了进贡,翡翠还有官方的贸易的方式,据记载,同治到光绪年间经由广州海关进口的缅甸翡翠就高达6,708吨。
老翡翠细细品来,如时间老友一枚,若遇到一件,实三生有幸。同知己,得一个,一生品茶不再孤寂,一世椅旁有友相陪。你芸芸众生里寻他,他千年岁月里等你,一旦相遇,不需多言,不需多语,一眼看穿彼此的岁月,从此余生共看黄昏,同送落日。
清代的翡翠分两个时期,一是乾嘉之时的翡翠,二是咸、同之后的翡翠。前者的翡翠材料多为云南的翡翠材料,多温润的质地,翡翠制品多为摆件,餐具,饰品(包括仿古件)。后者的翡翠材料多是缅甸进口的翡翠材料,多白底青种和花青种,翡翠制品多为首饰。但有高翠的玻璃种,冰种。高翠的翠材也很稀 少,并难见大器。
从《清代翡翠的研究》中可看出,老翡翠的破解涉及太多的化学方面的知识,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是很难破解老翡翠之迷的。人们常常有这样重大的误区,认为翡翠属无机宝石,搞地质的、珠宝学院就能轻松搞定它,对新翡翠大体可这样认为,对老翡翠则完全不是这回事,关键原因是因为老翡翠里含有少量复杂的有机混合物,这已经完全超出他们的知识所能覆盖的范围,这是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专 业共同研究的内容,学地质的、珠宝鉴定方面的人士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这可从他们发表的文章中可看得出来,存在着较多这方面的误区,所谓的“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这方面的化学专 业知识,是非专 业人士无法弥补的。
妥善的保养会让翡翠越来越绿,但是这种绿不像第 一种,能观察得到,而是来自于感觉。这就是因为保养得当,使得翡翠从各个方面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绿色更显,更绿。
材质美,翡翠的石材美除了包涵所有的玉石石材美外,它的色彩丰富,水头有好有差,但都不失温润亮丽。可根据需要做出各种美丽独特的艺术品。
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翡翠之所以被推重,应该就是那一抹翠色实在让人久久难忘吧,隆冬腊月中它是暖暖的绿,盛夏酷暑中它又绿得沁人心脾。关于翡翠一般认为到了晚清才开始使用,其实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翡翠作为地方贡品即已进入清宫内廷,而根据纪晓岚(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翡翠在乾隆朝早期到中晚期的短短五六十年间就从鲜为人知的一般玉材一跃成为价值超过和阗美玉的“玉石之 王”了。观如今收藏于各处博物馆中的乾隆及嘉庆时期翡翠材质的宫廷摆件及玺印等,无不是制作极其精美的佳作,足见当时对翡翠材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