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诚,阴鸷之主带不出最强的队伍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初平二年 公元191年

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亦无官属。

绍以广平沮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宠遇甚厚。

魏郡审配、巨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及南阳许攸、逢纪、颍川荀谌皆为谋主。

绍以河内朱汉为都官从事。汉先为韩馥所不礼,且欲徼迎绍意,擅发兵围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楼,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

绍立收汉,杀之。馥犹忧怖,从绍索去,往依张邈。

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

【译文】袁绍于是兼领冀州牧,以皇帝的名义,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

袁绍任命广平人沮授为奋武将军,派他监察诸将,对他很是宠信。

魏郡人审配、钜鹿人田丰都因为人正直,不被韩馥欣赏,袁绍任命田丰为冀州别驾,审配为治中,与南阳人许攸、逢纪、颖川荀谌都成为袁绍的主要谋士。

袁绍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之前被韩馥轻慢,这是又想讨好袁绍的心思,便擅自发兵包围韩馥的住宅,拔刀登屋,韩馥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将他的两只脚打断。

袁绍立即逮捕朱汉,将他处死。但韩馥仍然忧虑惊恐,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表示同意,于是韩馥便去投靠陈留太守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谈到机要处,使者便在张邈耳边低声细语;韩馥正好在座,以为是在商议如何对付自己,过了一会,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刻字的书刀自杀了。

【解析】这篇材料,讲的是冀州牧韩馥退位让贤之后的故事。当初董卓入京摘桃,袁绍当朝互怼后逃往冀州。

由于三互法的存在,本州人不得任本州职,袁家在冀州的势力是很强的,至少强于豫州汝南老家,否则袁绍不可能不逃往汝南老家而逃往冀州。

董卓担心袁绍在冀州造反,便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安抚其心,同时董卓派韩馥为冀州牧,以牵制监视袁绍。

再后来,董卓在关中洛阳为所欲为,诛名士、杀富户、盗皇陵,将百姓全部赶去长安,将宫室全部付之一炬,搞得洛阳地区千里无鸡鸣。

关东士族认识到了董卓的反动性,快速形成统一战线,讨伐董卓成为一种趋势,有些人真的想讨伐董卓,有些人则是借着讨伐壮大自己,总之讨伐董卓是共同诉求。

在这个过程中,董卓任命的冀州牧韩馥也反水了,因为他身处关东反董浪潮之中,如果不反水自保,立刻就会被吞噬。

所以,韩馥也见机行事的加入了反董联盟,任由袁绍等人起兵讨伐董卓,而自己则呆在冀州为袁绍筹措粮草。

随着孙坚攻入洛阳,董卓退往长安,讨伐董卓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董卓失去洛阳盆地,被封杀在函谷关以内,不再具备威胁关东的实力。

随着反董战争的结束,之前各怀鬼胎的诸侯瞬间土崩瓦解,开始着手掉头抢夺关东这块最肥的蛋糕,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块蛋糕谁吃的最多,未来谁就是老大。

因此袁绍从河内回军邺城,准备处理韩馥的问题,一方面袁绍派人联系幽州的公孙瓒,与他约定瓜分冀州;另一方面袁绍自己也向韩馥进军,意图不明。

会董卓入关,绍还军延津,使外甥陈留高幹及馥所亲颍川辛评、荀谌、郭图等说馥

同时袁绍又暗中指示韩馥的亲信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劝说韩馥将冀州太守的位置让给袁绍,大家一同抵抗公孙瓒。

连韩馥的亲信都是袁绍的人,可见袁绍对冀州官场的渗透力。韩馥这人只是个保守官僚,极其厌恶风险,在这种形势下,一犯怂就将冀州的治权拱手让给袁绍了,想求个全身而退。

等于说这一套拳法打下来,公孙瓒被袁绍利用了,在这件事情上成了袁绍的打工仔,说好的平分冀州,现在你袁绍TM吃独食。

幽州这个地方,拿不下冀州,就无法争夺中原,在这种利益冲突和个人恩怨之下,后续公孙瓒和袁绍火并打得眼睛通红。

二、袁绍处理韩馥问题犯下的三个错误

袁绍处理韩馥问题,我认为是犯了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该过早排挤韩馥

(袁绍)承制以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亦无官属。

袁绍掌握冀州以后,将原来的冀州刺史韩馥排挤成了光杆司令,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明白袁绍的意思,他是担心韩馥死灰复燃,所以明面上将他封为奋威将军,却不给他一兵一卒,把韩馥搞成了纸面将军。

这是袁绍对韩馥的不放心、不信任。这很正常,但我认为袁绍未免太没品了,韩馥是怎么落到袁绍手上的?他是自己主动让位的。

馥又不听,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赵忠故舍,遣子送印绶以让绍。

如果韩馥是个有野心的人,怎么会在手握重兵的时候,将冀州牧的大印拱手相让?这样一个厌恶风险的人,手握重兵的时候都不敢冒险,难道等把位置让给袁绍之后再造反?

再者,韩馥将冀州牧的位置让给袁绍,有退位让贤之功;袁绍这个时候,只不过才得一州之地,就急不可耐的排挤有功之人,格局未免太小。

真要排挤韩馥,那也要等到统一全国之后,在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将韩馥这种人一波带走,把恶名带进棺材里,将好事留给儿子做。

现在这个形势,天下大乱,如果贸然排挤韩馥这个有功之臣,以后谁还敢放弃抵抗?这是不利于后续争夺天下的。

在这种形势下,比较好的处理手法是一方面给予韩馥极高的地位、优厚的待遇,剥夺兵权,授予行政权,同时通过联姻进一步表达诚意。

只有这样,袁绍才能更好的接收消化韩馥的势力;只有妥善安置好了韩馥以后,其他人以后才敢向袁绍投诚,这样争天下才能人心所向,以德服人。

否则,向袁绍这样安置韩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剧抵抗,以后扩张势力越来越难了,因为有韩馥的前车之鉴,谁还敢相信袁绍。

这一点曹操就比袁绍做得好,都说曹操是奸滑小人,其实袁绍才是奸滑小人,曹操个人气概方面,远胜于袁绍。

比如说张绣的事情,张绣把曹操搞得多惨,大家都知道,曹操宛城之败,我认为更甚于刘备夷陵之败;

如果是袁绍,张绣岂不要被五马分尸?而张绣在曹操手上,是善终了的。

这就是曹操说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袁绍他就做不到,没有容人之度,必然就不能够天下归心。

2.不该暗示下属

绍以河内朱汉为都官从事。汉先为韩馥所不礼,且欲徼迎绍意,擅发兵围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楼,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

都官从事的职能类似于司隶校尉;一方面,袁绍没有给韩馥足够高的地位,也没有和韩馥联姻,对于韩馥的政治保护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袁绍又把韩馥的仇人朱汉放到监察百官的职位上,看到袁绍对于韩馥的安排很寒酸,又把自己安排到都官从事的位置上。

朱汉自然而然的就揣摩袁绍的意思,认为袁绍是想暗示自己对付韩馥,而如果自己不对付韩馥,自己这个都官从事的位置也就保不住。

所以朱汉看袁绍这样操作,一下子就想多了,认为袁绍提拔自己上位,就是要暗示自己去搞掉韩馥。

但朱汉想的还是不够多,他低估了袁绍的阴险歹毒,袁绍的打算是,先排挤韩馥让大家看到自己不喜欢韩馥。

试问,如果袁绍直接将韩馥任命为郡太守,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娶韩馥的女儿,谁敢动韩馥?

朱汉之所以想动韩馥,还不是看见袁绍将韩馥搞成了光杆司令,袁绍对韩馥的保护不够,明知朱汉和韩馥有仇,偏要将朱汉放在有权力合法搞韩馥的职位上。

这不就是鼓励暗示朱汉对韩馥动手么?如果朱汉这样揣测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得不动手。

而朱汉一动手,就中了袁绍的套,袁绍只不过是在利用朱汉而已,暗示朱汉搞韩馥是真的,但袁绍并不想承担杀掉韩馥的恶名。

朱汉在这方面也有顾虑,怕自己会错了意,所以第一次行动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试探性的将韩馥的大儿子的双腿打断,以观察袁绍的态度。

而袁绍想要的是什么?

他想要的跟朱汉不太一样,朱汉是想要满足袁绍的愿望,以保住官位、获得重用;袁绍是既想要韩馥去死,又不想承担杀害韩馥的责任。

袁绍不想承担杀害韩馥的责任,必然就要清算杀害韩馥的人以推脱责任,这个责任必须朱汉承担。

所以,当朱汉试探性的打断韩馥的大儿子的双脚,想看袁绍的反应的时候,袁绍就直接将朱汉杀了。

为啥?因为袁绍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杀朱汉,来塑造自己根本不想杀韩馥的形象。

朱汉能杀掉韩馥最好,但不管朱汉有没有杀掉韩馥,朱汉只要开始搞韩馥了,朱汉就必死。

袁绍不该这样去暗示下属啊,一个健康的团队,最讲究的就是开诚布公,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摆在桌面上说,该承担什么责任,能得到什么利益都谈开来,才是正途。

像袁绍这样遮遮掩掩的,通过暗示去驱动下属做事,以推脱责任,下属心里自然也是疑虑重重,做事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领导会不会害自己。

领导干部如果是这种风格,就算一时得利,长久下去也是弊大于利的。必然导致团队上下离心,互相怀疑,各行其是,这样的团队,又怎么能走得远!

3.不该同意韩馥离开冀州

袁绍杀了朱汉以后,表明了自己根本无心杀韩馥。但韩馥为什么仍然害怕?执意要离开冀州?

因为袁绍既没有在冀州为韩馥提供足够的保护,还提拔自己的政敌到能够制裁自己的位置,这是袁绍想借刀杀人。

所以韩馥就想跑路求平安,我离开冀州,求求你放过我了吧?袁绍也同意了,但袁绍仍然没有放过韩馥,而是派出使臣逼死了韩馥。

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

袁绍的使臣,在韩馥在座的情况下,和张邈咬耳朵,不过是有意去暗示韩馥而已。

韩馥明白,不管使者做这个动作是不是真的要对付自己,都是有意做给自己看的,目的就是告诉韩馥,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都得死。

所以韩馥没一会就跑进厕所了自杀了,自杀好啊,牺牲自己保全家人,既没有脏袁绍的手,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在我看来,袁绍就根本不应该放韩馥离开冀州,袁绍即使在谋上构思得再精巧,如果在略上错了,就所有的东西都是错的。

袁绍放韩馥离开冀州,巧妙的把他逼死在张邈的地盘上,就真的可以去除韩馥的威胁,又洗脱自己恩将仇报的恶名吗?

不能啊,放韩馥离开冀州,不管是在路上遭到马贼截杀,还是在张邈的厕所里自杀;

不管是落水淹死,还是被闪电击中而死;最终都会被算到袁绍头上,损失袁绍的威望。

袁绍的这种伎俩,骗笨蛋还行,是骗不过精英的,但袁绍就是喜欢玩这种自以为高明的权术,来愚弄众生。

最终导致一个什么结果?那就是聪明人见到他的虚伪都离他而去,最后围绕在身边的都是比他笨的蠢人。

袁绍的这种权术,用来解决外部问题是可以的,但由来解决内部矛盾,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解决内部矛盾的第一选择,还是要以诚待人,童叟无欺,这样的领导才能团结到比自己聪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越做越大。

否则,长此以往,围绕在身边的就只有一群看不懂权术的笨蛋了,在外部竞争充分的态势下,组织怎能不逐渐走向失败?

政治玩到极致就是真诚,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懂诡诈,不懂诡诈的真诚很危险,知而不为,才是英雄本色。

袁绍这个人,相比于曹操而言,阴险诡诈有余,真诚气概不足,自以为谋略天下第一,用阴谋去运营团队,虽然极盛一时,但终因组织离心离德,最后官渡惨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