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时,找点事情做真的有用!
有个小伙伴问我,最近总是很焦虑怎么办?总是胡思乱想很多东西,担心很多还没发生的事情。
因为她找我时,还有工作在忙。我就简单回答说,找点事情做,分散下注意力就好。也不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结果她听了之后说,这个不是一个安慰人的说法而已吗?有用吗?你别安慰我了。
还真的不是一种安慰的说法,其实当你焦虑时,找点事情做,是真的有用的。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比如最近的公众号新增粉丝有所下降了。然后我就开始担心,接着就总是盯着公众号的新增数据看。
因为手机的小程序就可以查看了,这极大提高了我查看数据的效率,于是我有空就看。
吃饭的时候就刷一下,逛街的时候也刷一下,睡醒的时候还是要刷一下。
这样高频率地查看数据,给我带来了持续的情绪波动。看到数据不错时,就乐呵,看到数据一般时,就焦虑。
看数据看得越多,一整天的情绪反反复复得越多。
这直接导致了我的精神状态不好,也就间接影响了我的写作效果,从而导致了数据更加不好看。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上网买了一个switch游戏机。因为刚买,新鲜感正高,所以如果没有咨询的话,我就跟女朋友去玩游戏。
正因为有了游戏机来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原本拿来看公众号数据的时间,都拿来跟女朋友玩游戏了。
自从开始玩游戏后,每天看手机查数据的次数明显下降了很多。这带来效果就是:
虽然我的粉丝增长还是跟之前没啥变化,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到,只要我不看数据,就不那么焦虑了。
之前我虽然焦虑,但是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掉,焦虑并不能解决掉我的问题。后来,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掉,但至少我不焦虑了。
当我不焦虑时,我的精神状态就会比之前好很多,这对我的写作效果也有提升,相当于打破了之前的恶性循环。
其实我这种情况,跟很多人谈恋爱时,没有安全感的样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你看,我因为数据不好,没有安全感,担心会没人关注我。于是就总盯着数据看。
很多谈恋爱的人,如果没有安全感。就总是盯着伴侣的行为,生怕对方会不喜欢自己。自己的心情,都被对方的一举一动牵扯着。
白白徒增一堆焦虑情绪,而这个时候大家的重点都喜欢集中在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上。
然后为了排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就会开始对伴侣的可疑行为进行验证和试探。
往往的结果就是,伴侣受不了来自于你的高压试探,最终也情绪大爆炸了。
正如开头那个提问,很焦虑时该怎么办,其实我的答案真的特别简单,就是找点事情做。但是要做到这点,需要你有很强大的自我觉察能力。
你得意识到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状态,并且有意识地让自己进入某种状态。
很多人其实是放任自己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的,焦虑了,就一直在想,哎呀,好焦虑,怎么办。然后更加焦虑。
为什么有的人来咨询后,焦虑情绪可以缓解了不少,正是因为咨询本身,就是一件事情。做咨询,也可以理解为找了点事情做。
没做咨询前,自己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我好焦虑”这件事情上,然后就一直想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看那些让你焦虑的事物。
比如考试没考好,就会一直想,考试不及格了好丢人。
比如对方稍微回复消息的频率降低了,就会一直想,肯定是不在意我的感受了。
而做咨询后,自己的注意力就会被引导去“我为什么会焦虑,焦虑怎么来,焦虑怎么影响我的”这件事情上。
于是你就不会去想那些让你焦虑烦躁的事情。
这个逻辑其实跟正念差不多,正念教会你改变与痛苦的关系,以及对痛苦的反应。
蒙特利尔大学有个研究课题是:冥想者是否比不冥想者疼痛更少。
在这项研究中,13位长期禅修者和13位非冥想者被暴露在热刺激工具下,温度间歇性地介于43-53摄氏度之间,压在他们的小腿上。
在常规测试期间,冥想者的疼痛敏感性比非冥想者低得多。冥想也是正念的一种方式。
怎么去理解呢?
比如我在牙痛的时候,我会去涂那种刺激性很大的清凉油,涂在自己的额头,自己的鼻子下方。
并不是这些药油可以缓解我的牙痛,而是这些药油的强刺激性,当涂在皮肤上,会有辛辣的感觉,强行将我的注意力从牙痛转移到皮肤好辣上面去。
而相比于牙痛,皮肤好辣这种程度的刺激,简直太舒服了。
焦虑时找点事情做,并不是一种不面对,回避的态度。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如何跟焦虑共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