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归纳】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我国农业地理地图;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知识详解
1、农业知识体系
2、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3、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
4、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地形(以河谷为例)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7、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1.区位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分析农业区位关键因素的一般方法1.关键因素分析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1)主要因素:指某一区域符合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主导因素:指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如甘蔗种植的区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热量。(3)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当限制因素得到满足时,往往成为主导因素。2.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我国的农业地理地图我国大地幅员辽阔,由气候、地貌、水文等因素造成农业业态各不相同。那么,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有何特色呢?我国的耕作制度分布情况
我国主要耕作方式分布情况
我国农业特色分布
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我国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我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分布
森资源分布
不同的农业特色就是独特的差异化标志,我国农业地理地图你get到了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问题及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问题及解决措施:农业成本高,能耗大。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问题及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乳畜业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混合农业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但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指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问题及解决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等。游牧业游牧业是指靠放牧性畜为主的一种自给性农业,为典型的粗放农业,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气候干旱地区。园艺业园艺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这种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关.从事园艺业的农民实行的是密集型、专业化的生产.他们有的只生产蔬菜,有的甚至只生产一种专门用途的产品.这种农业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围,后来随着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也发展了园艺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亚洲的季风区(如中国南方)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位优势A、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B、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E、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主要特点A、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B、单产高,商品率低C、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问题及措施问题: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科技水平低。措施: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我国东北(如美国中部平原---小麦和玉米)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位优势A、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B、 交通运输便利C、市场广阔 D、 地广人稀E、 机械化程度高F、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主要特点A、生产规模大B、商品率高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问题及措施问题:农业成本高,农业生环境恶化。措施:兴修水利,实行休耕和轮耕,建立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3)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如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气候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区位优势A、气候温和,地势平坦B、土壤肥沃,草类茂盛 C、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D、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E、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主要特点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水平高C、专业化程度高D、商品率高问题及措施问题:牲畜品种退化、水源不足措施:改善交通,培育良种,打机井,种植饲料作物,开展牛群病害研究。(4)乳畜业分布美国东北部、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如美国东北部、西欧—奶牛)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区位优势A、温凉、潮湿、多雨,云量大,光照弱,土壤贫瘠,不利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生长B、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有饮用牛奶习惯C、交通运输便利D、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主要特点A、商品率高B、机械化程度较高问题及措施问题: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存,且运输不便。措施:生产紧邻消费市场。(5)混合农业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珠江三角洲(如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优势A、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灌溉条件较好E、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交通发达便利(靠近公路,距海港近)F、历史悠久G、有固定销售市场(国际市场)H、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励。主要特点A、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B、大农场经营, 生产规模大C、商品率高D、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E、经营比较粗放F、机械化程度较高问题及措施问题:灌溉水源不足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措施:实施东水西调工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作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的农业产品的过程。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着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同样影响着自然环境。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农业生产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但又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一、农业的生态问题农业生态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多地少的问题就是农业生态问题的典型表现,农业生产方式是否与自然条件相和谐,是导致生态问题并决定其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1、人口压力带来的生态问题当一定面积的土地产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们就会通过牺牲资源和破坏生态来换取农业生产的增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如“人增——耕种——林退——石漠化”这个喀斯特循环“怪圈”是大自然被掠夺后的无声报复。土地石漠化已成为我国贵州、广西等喀斯特地貌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最大障碍。滥伐森林、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的进程,仅仅50年的时间,贵州省的森林面积覆盖率由42%下降到12.6%,而石漠化的土地面积也以每年933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张。照此速度退化,50年后,贵州将无地可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人们为糊口求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最终将陷入“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2、粗放经营带来的生态问题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北美洲的玛雅人就有了自己发达的文化,但他们毁林开荒的农业经营方式使土壤侵蚀十分严重,生态恶化使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便消失了。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流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成败兴衰之间的落差只能给后人留下未尽的思考去凭吊远去的文明。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因为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村由于能源短缺,许多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的局面,导致水土流失严重。3、现代农业中的生态问题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追求高额利润,不考虑自然规律,致使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大量投施化肥,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而且使土壤酸度增大,板结变硬。二、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节。农业既与国土整治、动植物保护、生态优化息息相关,同时又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功能。可以说,农业同时具有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提供生态系统支持的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我国许多地方也越来越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1、种植业与生态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因地制宜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的关键,也是我国目前全力推进“以粮换林草”“以粮换生态”的基础。水稻田是湿地的一部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水稻田有其独特的功能。以苏南为例,有人把苏南水质下降归结于来自农田的面源污染,而最新研究表明,稻田向水体排放出的氮、磷只有麦田排放的1/10,蔬菜地的1/10.作为一个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水稻田还具有净化污水、抗旱抗涝以及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目前,稻田保护在许多国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如日、韩立法明确规定不许废除水稻田。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中坡耕地约有70%~90%或者更多。无论是山区、丘陵区的陡坡,还是塬区、阶梯区的缓坡地,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改造坡地,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修建梯田。水平梯田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把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可以减轻水地流失90%以上,是坡耕地治理的主要措施。2、畜牧业与生态我国西部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80%以上,不仅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而且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长期以来超载过牧和过度垦殖是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然而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人工草场能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例如鄂尔多斯市许多农牧民通过发展饲草料基地,改良了承包的大面积草场甚至治理了大片的明沙草场。3、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黄淮海冲积低平原地势低洼,农业专家“因地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治理的“鱼塘——台田”模式,使鱼塘与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但地形复杂,根据丘陵山地的特点,发展立体农业,丘陵山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多方面利用或多层次的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建立了良性生态循环。综上所述,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是否与自然条件相和谐,是导致生态问题并决定其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农业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现代农业建设更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使生态与农业建设相生互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以保证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