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丨《桐庐行》丨作者:柯灵

我生长在水乡,水使我感到亲切。如果我的性格里有明快的成分,那是水给我的,那澄明透澈的水,浅绿的水。

我多次横渡钱塘江,却只是往来两岸之间,没有机会沿江看看。钱塘上游的富春江,早就给我许多幻想了,直到最近,才算了却这个无关紧要的心愿。

江上旅游,最理想的,应当坐木船,浮家泛宅,不计时日,迎晓风,送夕阳,看明月,一路从从容容地走去,觉得什么地方好,就在那里停泊,等兴尽了再走。自然,在这样动乱的时代,这只是一种遐想。这次到富春江,从杭州出发,行程只有一天,早去晚回,雇的是一艘小火轮。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舟楫往来,很热闹过一时;现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才还了它原来的清静。在目前这样“圣明”的“盛世”,专程游览而去的,大概这还算是第一次。

论风景,富春江最好的地方在桐庐到严州之间,出名的七里泷和严子陵钓台都在那一段;可是我们到了桐庐就折回了,没有再上去。原因有两种,时间限制是其一,主要的是因为那边不太平,据说有强盗,一种无以为生、铤而走险的“大国民”。安全第一,不去为上。这自然未免扫兴,好比拜访神交已久的朋友,到了门口没法进去,到底缘悭一面。妙的是桐庐这扇大门着实有点气派,虽然望门投止,也可以约略窥见那秀甲天下的光景。

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经富阳到桐庐,整整走了九小时,约莫有二百里的水程。清早启碇,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天,交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一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这一路上去,目不暇接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偶或在无穷的原野中出现临河的小村小镇,听听遥岸的人声,也自有一种亲切和喜悦。

过了富阳,因为连日阴雨,山上的积水顺流而下,满江是赭色的急湍。船行本是逆流,这一来走得更慢。时间太久了,不断的“疲劳欣赏”渐渐使人感到单调。直到壁立的桐君山在船头出现,这才士气大振,似乎发现了新大陆。拿经历来印证想象,过去这大半天所见的光景,跟我虚构的画面至少有点不符。我想象中的富春江没有这么开阔,夹岸对峙着悬崖峭壁,翠嶂青峰,另是一番深峻的气象。看到桐君山,我这才像是看到了梦中的旧相识。它巍然矗立,那么陡峭,那么庄严,似乎颇藐视我这个昂首惊喜的游人。山上没有什么嶙峋的怪石,却是杂树葱茏,有一株不知名的花树,众醉独醒,开得正在当令。绿云掩映之间,山巅掣出几间缥缈的屋子,有人正在窗前探首,向江心俯瞰。

船转过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绀赭,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

桐君山并不高,却以地位和形势取胜,兼有山和水的佳趣。背后是深谷,绵延的山脉;前面极目无垠,原野如绣,而两面临水,脚底下就是那滔滔东去的大江;隔岸相望,两江交叉处是桐庐的市廛一撮,另一面又是隔岸的青山。山顶的庙宇已经破残不堪,从那漏空的断壁,洞穿的飞檐,朱痕犹在的雕阑画栋之间,到处嵌进了山,望得见水。庙后的一株石榴,寂寞中兀自开得绚烂,那耀眼的艳红真当得起“如火如荼”的形容,似乎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配有它。站在山顶,居高临下,看看那幽深雄奇的气势,我想起历史,想起战争,想起我们的河山如此之美。而祖国偏又如此多难。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缅想敌人立马山头,面对如此山川,而它的主人却是一个坚忍的、不可征服的民族,我不知激动他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渡水过桐庐,从江边拾级而上,我们在街上闲闲地溜达了一回。这是个江城,同时是个山城,所以高高地矗立在水上。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我喜欢这个小城。好在小,比较整洁,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想起我们民族的困厄,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逼窄之感,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经见的。市街相当繁荣,有些房子正在建造。劫灰犹在,春意乍生,可以看出这个小城是相当富庶的。

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幸运。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泷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逛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入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象有了驰骋的依托,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

赏析


《桐庐行》是柯灵1956年出版的《遥夜集》中的一篇游记散文。作品抒写了桐庐一日行程的具体过程,描绘了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江南水乡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无比热爱之情。

作品先以水落笔,叙述富春江的水景变化。作者以一个水乡之人对水的特殊感情,写出富春江的水的清和美。那水是“澄明透澈的”,是“浅绿的”。在这样清澈、美丽的水边住了多少年的人,沿江游览是幻想中的事,而这一心事,终于得以了结。这就把作者迫切想沿江游览的心情写了出来。作者虽说这是“无关紧要的心愿”,但实际上是作者多年的宿愿。

作者想象这样的旅行,应该是坐木船,从从容容尽兴而游。但实际上在这“动乱”的年代,只是“遐想”而已。“在这样'圣明’的'盛世’,专程游览而去的,大概这还算是第一次。”这就把作者的这次旅游的时代背景作了交代: 抗战期间,一个动乱的年代。也因为是这样一个时间去,所以富春江最好的地方,出名的七里泷和严子陵钓台那一段就没有去,流露出一种无比惋惜、遗憾之情。

接下来作者就描绘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经富阳到桐庐的约二百里水程的情景。一路上,目光所见: 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听见的是: 小村小镇上传来的人声。天连水,水连天,无不给人一种亲切、喜悦之感。作者在精细观察的基础上,入微的体味,逐渐“进入一种感情微醺的境界”。

然后作者以水托山,重点写山,突出桐君山的“幽深雄奇”。作者看到桐君山, 有一种梦中旧相识之感,它“巍然矗立,那么削,那么庄严”。桐君山虽不高,却“以地位和形势取胜,兼有山和水的好处”。作者亲自登上这雄奇的桐君山,发现它的背后是深谷、山脉;前面是原野如绣,极目无垠,两面临水,脚底下便是大江; 隔岸相望,两江交叉处是桐庐市廛一撮,另一面又是隔岸的青山。作者站立山顶,居高临下,激起心中阵阵情潮,缅想抗日战争时期桐庐曾经几度沦陷,敌人立马山头的往事,进而抒发了山的“主人是一个坚忍的,不可征服的民族”的感慨。到此为止,作者已是景抒情溢,情景交融,使《桐庐行》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最后点明高高地矗立在水上的桐庐,街道虽小,却无逼窄之感,它“劫灰犹在,春意乍生”,这小城是“相当富庶的”,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使这篇散文刻上了特定的时代印记。

《桐庐行》这篇游记的构思非常巧妙,作者笔下的一山一水,一树一花,都写得俊秀明丽、美不胜收,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情致。然而当作者在这样秀美的境界中游览时,却仍然未忘现实和人生。他将自己对现实的感触编织在一幅幅的风景图画之中,让读者在欣赏多彩多姿的风景画时,还聆听到作者对现世的议论。另外,作者的风景画也善于在明快和灼热的气氛中,放射出一种激昂和深切的情思。作者自己曾说:“我以杂文的形式驱遣愤怒,而以散文的形式抒发忧郁。”(《晦明·供状(代序)》)这两句话很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特点。《桐庐行》显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成熟。作者在描绘祖国的一山一水时,总也忘不了现实社会,总有一种忧郁之情,而这一切又都洋溢着作者热爱山川、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这就使作品有很高的思想意义。郁达夫的有些作品就是这样写成的。柯灵也将杂文中的议论和小品中的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这篇游记散文,和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颇有相似之处。所取得的成绩应该说是游记散文的一种新的收获。(沈其茜)

(0)

相关推荐

  • 杭州最美周边游,来桐庐,这几个景点不能错过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杭州桐庐秀美富春山水冠绝长三角,被誉为是<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再现,也因此这里成为杭州周边游以及长三角地区周末及小长假自驾游 ...

  • 叶浅予故居【富春江桐庐游1】

    桐君山位于桐庐分水江与桐江交汇处,与桐庐县城隔水相望.  桐君山古称小金山,又叫浮玉山,山不高(仅60米)名气不小.正应了刘禹锡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桐君山的"仙" ...

  • 藏在浙江里的中国最美县城,诗意又丰饶,一起去旅游吧!

    暑假要到啦, 一直让孩子窝在家里也不太好, 该出门走走啦, 那么,该去什么地方呢? 这里,倒是一个好去处~ 地处杭州的西南部,桐庐堪称是"天堂"的后花园.无论是如吴均所言,溯富春江 ...

  • 名家朗诵:卫东朗诵《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朗诵:卫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 ...

  • 陆生作:桐君山的君

    桐君山的君 文/陆生作 君子坦荡荡,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我眼里,故乡桐庐就是这样一个君子,自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起,任凭风云变化,天下分合,它一直就叫桐庐.为什么取名桐庐?这缘故就远古了,跟中 ...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阅读课时1主备:主讲:课题<与朱元思书>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 ...

  • “天下第十九泉”的真正水源在哪里,是富春江还是桐君山?

    坐着画舫造型的客船,我们在富春江上稳稳地"乘风破浪",两岸风光的秀美,把"小三峡"之名展现得淋漓尽致.大约十几分钟,就抵达了大名鼎鼎的"严子陵钓台&q ...

  •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2020.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 ...

  • 桐庐行|游山水胜境,享受浪漫生活

    [前言] 紫燕衔春泥,嫩柳吐新绿 温润 桐庐 发来了一封 春日 来信: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杭州 周边度假游,温润 桐庐 风光旖旎. 四月芳菲,春光无限,跟我走进 桐庐 ,感受诗韵 江南 ...

  • 【第444期: 现代散文《上海之行》作者 : 朱艳霞/飞花漫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作者简介: 朱艳霞,女,网名:飞花漫若,河北省保定人,中学语文教师.一心拈得真情味,秃笔几曾费时光.时有诗歌散文创作. 上海之行 早晨,未睁睡眼,就听见嗡嗡的轰鸣声,以为是过 ...

  • 经典散文丨《吃瓜》丨作者:梁衡

    不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把看热闹名为"吃瓜",那些看热闹的人就叫"吃瓜群众".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完全全地变异了.这倒让我想起当年吃 ...

  • 经典散文丨《蓬莱仙境》丨作者:杨朔

    夜来落过一场小雨,一早晨,我带着凉爽的清气,坐车往一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蓬莱去. 许多人往往把蓬莱称做仙境.本来难怪,古书上记载的所谓海上三神山不就是蓬莱.方丈.瀛洲?民间流传极广的八仙过海的神话,据白胡 ...

  • 经典散文丨《灵洁九寨沟》丨作者:艾煊

    一 青翠的,连绵无尽头的山脉,一搿两爿,分裂成了屏风式的两排,互相对望,相守相伴,情意缠绵.夹在两排山屏当中的,是一条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蜿蜒千里的深峡谷.千柔百曲的岷江,在这条深谷的底部活泼奔舞.由 ...

  • 经典散文丨《登富士山》丨作者:凌叔华

    我向来没想过富士山是怎样巍大,怎样宏丽,值得我们崇拜的,因为一向所看见的富士山影子,多是一些用彩色渲染得十分匀整可是毫无笔韵的纯东洋画与不见精彩的明信片,或是在各种漆盘漆碗上涂的色彩或金银色的花样.这 ...

  • 经典散文丨《苏州拾梦记》丨作者:柯灵

    已经将近两年了,我的心里埋着这题目,像泥土里埋着草根,时时茁长着钻出地面的欲望. 在芸芸众生之间,我们曾经有过无数聪明善良生物,年轻时心里孕育着一个美丽的梦境,驾了生命之舟,开始向波涛险恶,茫无涯岸的 ...

  • 经典散文丨《雾里峨眉山》丨作者:吴祖光

    一九四四年的夏天我曾在四川的"秀绝天下"的峨眉山住过两个月.一同上山,一同住在双飞桥清章阁上的一间房子里,并且一同下山的剧作家宋之的.一九五六年八月底我第二度再到眉山,距离前一次已 ...

  • 经典散文丨《扬州的夏日》丨作者:朱自清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