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今日开馆 一大批珍贵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通讯员 吴炯 记者 陈立平
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展出物件1530件……历时三年策展建设的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于9月12日正式开馆。县委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开馆仪式,县委书记李忠致辞。省内外徽学代表及馆藏专家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歙县徽州古城内,集典藏、陈列、研究和宣教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博物馆总投资1.29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超1.16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内设藏品库区、陈列展区、技术管理区、文物研究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等。展区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翟院深雪山归猎图、新安画派程邃精品册页、查士标行书大堂、陈嘉言梅花白头轴、黄宾虹山水画、窖藏元代瓷器珍品、唐代风形歙砚、汪廷讷铭文歙砚等一批珍贵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此外,博物馆还应用VR、多媒体投影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文物可看、可感、可互动。
开馆仪式 潘祯祥/摄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今分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与江西省婺源县。徽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州教育、徽派盆景、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影响至今,吸引众多古今中外学者为之发幽探奥。而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徽学,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作为当下最全面的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徽州历史博物馆将成为歙县徽州古城的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更将成为城市交流的舞台和文化交融的“会客厅”。
部分馆藏文物
延伸阅读:徽州历史博物馆之前世今生
歙县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歙县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素有东南邹鲁、文物之海的美誉。1986年,歙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博物馆作为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文化前世今生的最直观窗口,那么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呢?
你们需要一座新的博物馆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这里山川相缪、山温水软,古朴的徽派建筑与之交融化合。走进歙县,宛如步入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域,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建筑、徽派盆景,徽州三雕,徽墨歙砚,徽菜徽剧等众多艺术,累积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浩如烟海的文物古迹。
歙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偏在新安碑园一隅。 1961年并入歙县文化馆合署办公,1974年恢复建制,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馆馆藏文物丰富,收藏了书画、陶瓷、砚台、徽墨、徽州三雕、金玉器、古籍善本等各类文物30000余件。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第五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歙县博物馆深受业界人士、文化学者、文物爱好者和游客的喜爱。虽然藏品数量和质量名列安徽省县级馆前茅,但是由于场地限制,许多“宝贝”未能与世人见面。
为了查阅古籍,各地学者纷至沓来,然而局促的空间让他们经常发出感慨:简直是暴殄天物,你们歙县真的需要一座新的博物馆!
翟院深雪山归猎图、新安画派程邃精品册页、查士标行书大堂、陈嘉言梅花白头轴、黄宾虹山水画等书画珍品常常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两批窖藏元代瓷器珍品虽闻名遐迩,但却无缘“露脸”;作为徽墨之都、歙砚之乡,唐代风形歙砚、汪廷讷铭文歙砚等砚中精品也只能“束之高阁”。
歙县始终没有一个与名城身份相匹配的博物馆。
多年来,馆舍面积只有1400平方米的歙县博物馆,“默默无闻”的保管着国家一级文物62 件套(114件),二级文物196件,三级文物1438件。同时,因为保管条件有效,众多珍贵文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也无法满足歙县人民的殷殷期盼。
博物馆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千年徽州在人们心中的永久定格;博物馆馆藏的不仅仅是文物,而是徽州那些美好灿烂的荣耀与过往。
歙县需要一座新的博物馆
“博物馆之痛”一直萦绕着歙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但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博物馆建设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2016年初,歙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徽州历史博物馆项目列入省市县“十三五规划”文化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同年8月,县文物局、县古城办、县住建委(城乡规划局)牵头开展多次项目论证选址等工作。经多方论证,提出了将东至打箍井街、南至石头屋供销社路段、西至瓮城及城墙、北至府前街作为初步选址地块。该地块位于徽州古城核心区,与徽州府衙遥遥相望,与周边徽派建筑相得益彰,具有连贯性、融合性。
当时,博物馆的选址与面临争议,歙县是国家历史名城,古街、古建筑星罗棋布,要在此处建博物馆,难度系数很高。
在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建博物馆与厚重的历史沉淀比肩而邻,挑战也是空前的。为此,设计中不再追求博物馆建筑的大气磅礴,而是用一种低调的姿态去尊重徽州古城及周边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7年3月,启动征迁。为了博物馆建设,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工作,共收回出让土地4.8亩、拆除房改房54户、民房5幢、公房13幢,总建筑面积10532㎡,拆迁总成本5000万。2017年2月,南京博物院张敏教授承担起徽州历史博物馆展陈大纲和文本的编制任务,历经三月调研和十多轮征求意见, 5月27日展陈大纲通过专家评审。经公开招标,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确定为项目规划设计单位。
方案一轮轮、一套套的修改,从6套规划设计方案,最后确定了3套方案作为备选。为了更完满的完成设计,设计单位又聘请了国际优秀团队分别设计了3套方案。兼收并蓄,中西合璧,2018年5月,精心打磨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于通过专家评审并予以公示。
2019年3月22日博物馆项目土建奠基,6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3月,徽州历史博物馆展陈工作启动,经历了30多次修正,9月下旬,展陈施工单位进场施工。2021年3月底,展陈和装饰工程全面竣工。
2021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徽州历史博物馆试开馆。站在博物馆里,就如同站在时光上,我们回顾自己从何而来,我们洞察我们将去往何处。作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域性历史文化所在,博物馆更多给予人们一种精神层面的集聚,也无形中映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厚度与文化温度。
中国的徽州历史博物馆
2021年9月12日,徽州历史博物馆将正式开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文物回溯徽州历史的苍茫,展望徽州的美好未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4200平方米的馆内展陈面积,1530件精品文物,充分展示徽州文化的厚重渊源。展厅以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部分向世人展示了徽州温润和谐、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外出经商是徽州人主要谋生手段。这一“丢”,丢出了徽州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徽骆驼精神,丢出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版图。“徽”是整个博物馆的“魂”,“山、水、人、文”元素贯穿其中。博物馆从徽州建筑特点及徽州山水形态中汲取灵感,提取徽州府衙、南谯楼等“人”字坡特点,进而对“人”字进行解构,使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与波澜起伏的“水”,从而形成独具美感的建筑意向。
博物馆是加固历史,保存文物、展示文物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是市民教育、休闲的场所。让市民、游客、学者通过博物馆认识城市的过去,也为学生、青年们提供一个最直观了解家乡的平台。博物馆的开馆,也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博物馆展陈的不断完善,必将为歙县的文化大县、文化强县建设,为歙县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依托与支撑,也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与深度。
徽州历史博物馆的“横空出世”,我们更希望它是城市交流的舞台,文化交融的“会客厅”。我们坚信,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建成必将为大家呈现一场文化盛宴,必将成为歙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我们将努力把“徽州历史博物馆”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让歙县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同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打造成为继山东青州之后的第二家县级层面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编辑 周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