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作者:李广生|摄影:孔建斌

教师教的自信通常伴随着教的自律。一个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像个专制的君主或絮叨的政客一样牢牢控制话语权的教师,并不是自信满满的表现。在他们貌似自信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疑虑——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的。他们会担心自己讲的不够透彻、深入或细致,担心孩子听得不够清楚、明白或仔细,于是就不厌其烦的强调、不厌其详的讲解。教师无节制的教,看似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但其中夹杂着的不安和焦虑反而对知识造成侵蚀。“语言暴力”以知识的名义吞噬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性,即便得到了知识,也是不属于自己的“死知识”。

而一个真正自信的教师,不是用反复的强调而是用深切的期望陪伴孩子。他们的教是从容的、含蓄的、优雅的,清楚地知道什么话要说、什么话不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做,需要讲的时候克制自己滔滔不绝的欲望,需要听的时候要求自己拿出十倍的耐心和真诚。课堂没有大段的“独白”,但有大片的“留白”。如果说从他们话语中流淌出来的是知识,那么在“留白”中蕴含的则是希望和信任。教师对自己的克制使学生免受“疾风暴雨”的洗礼,“如沐春风”的感觉绝不全是智慧的启迪,更有心灵的润泽。

人们已经意识到教师的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开启智慧之门,也能斩断智慧之根。由鼓励教师在教上下功夫,到要求教师在学上做探索,固然是进步的表现,但一味地要求教师“少教”则又构成对教师教的权力的侵犯。“少教”或“不教”之后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这个问题有效解决之前,盲目的甚至强制的要求教师“闭嘴”,是对他们专业自主的伤害,专业自信因此遭到打击。没有专业自信即使合理的专业自律的要求也会变成束缚教师的枷锁。“戴着镣铐跳舞”很多教师用这句话形容自己的境况,但是他们所说的“镣铐”并不全是真正的“镣铐”,也不全是来自外部的“镣铐”。

不能说教师的专业自律全部来自专业自信,但二者之间的血脉关系不容忽视。在一所学校,我和教师围绕教学主张进行研讨。很多教师向我提供的教学主张类似于教学规范和课程标准,他们习惯用文件或别人的思想代替本应是属于自己的主张。通过对具体的教学主张的分析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都深表遗憾。但是,更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主张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那些经常出现在文件和专家讲座中的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的词汇,甚至有些并不认同的观点,如影相随、如鬼缠身,怎么也摆脱不了,让我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当我们谈论语文的时候,我们是在复述别人的语文;当我们谈论数学的时候,我们是在照搬别人的数学。我们被绑架了,也许是无意识的,也许是心甘情愿的,我们臣服于别人的思想之下。最基本的教学主张都是模糊的,专业自信则更加的风雨飘摇,专业自律则变成了机械的、教条的、被动的规定。有些“镣铐”正是这样产生的。

事实上用高压手段强化教师的专业自律,远不如在宽松的环境里培植教师的专业自信,更有利于教师发展、课堂变革,更有助于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顽疾和弊端。我经常接触到一线教师,他们热忱的要求我们对他们的教学做出批评、给出指导。但在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中发现,其实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需求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一件小事给我触动很大。上学期,在观摩一位教师的教学之后,参与研讨的教师一共给他提了13条改进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一周后我们通过微信交流,我问他:大家提的建议中哪一条对你最有启发?他回答我是针对他自制教具的建议。我清晰记得,那条建议基本上可以算是鼓励,鼓励他把自制教具这件事坚持下去。“对其他建议怎么看?”我问他。他发来一个笑脸,跟着说:“都挺好,对我帮助很大。”我没有继续问下去,担心教师因回忆不起那些很好的建议而感到难堪。

教师真的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吗?真的需要有人手把手的教他们吗?教师在专注的倾听专家指导的时候内心世界想的究竟是什么?随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做自己的教育、我的课堂我做主,这些想法在他们的内心里涌动。如果不是压制而是激发、不是强制而是引导、不是怀疑而是鼓励、不是轻视而是尊重,让这股力量由内而外的爆发出来,教师充满自信的站在讲台上,他们将走上一条自主发展之路。随着自信心的增加,自律意识必然进一步增强,有些外部“镣铐”就会变成内心的坚守。

也许无法在专业自信和专业自律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专业自信让教师“有所为”,专业自律让教师“有所不为”,二者不是割裂的,是一个整体。鼓励教师、支持教师、尊重教师的“有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强化教师的“有所不为”,促进教师自信且自律的教。教师自信且自律的教,给孩子创造巨大的空间和宝贵的机会,他们的灵性和理性得以在信任所营造的温暖的环境里生长,他们学会了审慎的思考、专注的倾听、尊重同伴、热爱团队,自信且自律在他们心头打下烙印,责任感油然而生。

 [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积极而专注

为不教而教,为自学而学

伴随一生的礼物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关注 

(0)

相关推荐

  • 凌宗伟:别人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

    [异史氏曰]读到一篇长文<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让教师站在理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保罗·基尔西纳教授>,这个访谈比我做的访谈站位要高许多.尤其是保罗·基尔希纳地一 ...

  • 【上清走笔170】骨干名师要树立“五种意识”|山栀子

    骨干名师要树立"五种意识" ● 山栀子 骨干名师培养制度,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机制.正是在这种梯级培养机制下,我们的教师队伍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我们正在推行"理想课堂 ...

  • 教学风格:独特性与思想性

    成尚荣 教师专业发展.名师成长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略:教学风格. 对风格的意义与价值有许多论述.比如雨果,从成功与走向未来两个向度论述,他说,没有风格,你也可能(一时)成功,但最终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风 ...

  • [送心]炒股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送心]炒股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控制住自己的手,只有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控制盈利[机智],并不是3000多只股票你都能玩得转,一定要玩你长期观察过的股票[灵光一闪],如果一只股票基本面和它的价 ...

  • 天睿:做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每日写一篇文章的第1年304天 天睿:帮你在天津买到合适的房子 今天是培训第2天,与大家分享第2天的收获: 收获一:做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课程上,华秋老师提到一个问题. 问: 现场所有人目前有什么 ...

  • 激发办学活力,政府和学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钟乐江 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近日表示,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必须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明晰政府和学校的权责边界, ...

  • “快乐”辩证法有所为,有所不为

    “快乐”辩证法有所为,有所不为

  • 有所为,有所不为

    借米,不借柴: 借衣,不借鞋: 不做中人,不做保: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亲兄弟,明算账: 吃人家的饭,看人家的脸: 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 吃葱吃蒜不吃(将): 成人不自 ...

  • 项目经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官方文库网站海量专业文档下载请访问  http://www.itilzj.com 从技术出身的项目经理,很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把自以为简单的问题分配任务给成员时,会夹带技术细节并表露出问题的简单性. ...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政府部门和学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近日表示,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必须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明晰政府和学校权责边界,做到应放尽 ...

  • 早读: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文 | 房蓉仪宣 · 主播 | 曲冬雪 · 摄影 | 东方黎明 · 编辑 | 一白 人活着还是现实些好,顺其自然些好.春来草会青,冬来雪会飘,万物皆有其规律,我们无法强求,事事不要苛求自己,也不必苛求 ...

  • 读《易经》,聪明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的一生当中,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可以做是因为不违道,不违心,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可以做是因为有违道,有违心,损人还不利 ...

  • ✍️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