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不要紧,关键是要反思

文丨张是之
随着官方调查通报的公布,「大学生」偷外卖的剧情反转了,他既不贫穷也不饥饿,在南京某公司工作,有固定收入。
就是单单因为自己外卖被拿走了,就要拿别人的外卖来报复「社会」,报复一个不特定的、未知人群。
那些叫着嚷着「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被抓是整个社会的耻辱」的爆款文章,不知道看到官方通报会作何感想。
打脸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点都不反思。
普通人情绪很容易被调动,然后就被带着走,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大众的同情心就这样一次次被消费。
明明偷就是偷,错就是错,加上大学生吃不起饭这样的悲惨人设,被情绪裹挟之后,好像倒是报警人的错一样。
借钱的成了大爷,要钱的倒成了孙子。
别看上面这位律师和朋友圈的人振振有词,说这很正常,说要代他赔偿,关键是动动嘴皮子谁都会,没偷到自己身上吧?
就这几位,自己打着游戏看着电影,叫外卖却被偷了,第一反应恐怕还是会骂娘,而不是去为偷窃者着想,想想他们是不是因为太饿、因为吃不起饭才偷的自己的外卖。
自己外卖被偷的多了,骂娘次数多了,为别人着想的次数多了,你看他报不报警,还能沉得住气发这样的微博和评论?
只有在不需要自己承担成本的时候,才会有这样轻松的轻描淡写和奇谈怪论。
其实欧美国家的那种投票选举方式,大致上也是这样一种不需要自己承担成本的表态方式,所以福利主义大行其道,市场力量逐渐式微。
那些以大学生悲惨人设为卖点的爆款文章,大概就是吃准了周星驰卖惨的常用套路,还真是屡试不爽。
如果有理由就可以偷窃,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出无数种偷窃的理由,如果大学生挨饿还不够惨,那各种各样的乞丐更有充分的理由去偷窃。而很多乞丐都只是放下尊严去乞讨,而不是硬着头皮去盗窃。
有理由、有原因,并不等于有权利,这一点很多人是糊涂的,常常错把理由当成是权利。
权利的正当性需要经过严密论证得出,而一旦论证得出,这种正当性就不能随意改动。
如果因为一点点理由就去动摇这个权利,特别是私有产权的根基,那么整个社会便会失去稳定性。
你可以想象,一个卖惨比惨就可以偷窃的社会,最终会走向何方。那必然是一个混乱无序,而且更愿意偷窃而不是更乐意生产的状态。
而一个尊重正当权利,处罚偷窃的社会,人们会认识到你好我好才是大家好。通过生产和交换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是可持续向好的方向。
欧美的堕落,恰恰在于通过合法的途径,将那些不正当的理由变成了合法的权利,与正当权利的不可侵犯原则渐行渐远,也就与繁荣稳定背道而驰。
那个广为流传的「为我们的冷漠付费」的故事,其实不过是一个「众人希望它真,但目前没有史料能够证明它真」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 1935 年冬天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位 60 多岁老妇人因为偷了面包被告上法庭,后来她跟法官说偷面包是因为饥饿,而且家里还有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也几天没吃东西了。
后来纽约市长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自己掏了 10 美元,然后要求其他人每人交 50 美金的罚金。理由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最后,每个人都静静地拿出 50 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法官也不例外。而老妇人看到这个场面,双手捂面哭了起来。
故事是假的,但很不幸,它却真的应验了。
故事未必有法律效力,但它有舆论影响力。别小看了这个故事,在中国已经是到处传播,在美国那更是广为流传。
这样的小故事,让那些同情心泛滥的人、有选票的人,逐渐地将他们心中所认可的那些救助措施、福利方式付诸实践。
所以没有意外,明目张胆偷窃的人也许没有增加,但合法地利用法律利用福利政策来「偷窃」的人越来越多。
几个面包?福利主义者是看不上的,他们要的是平等、要的是更多的福利,要的是向富人看齐。
中国在这种故事的舆论场上,虽然偶尔会有同情心泛滥的情况,但总体上还是属于善良的同情,而不是出于福利主义的同情。
我们的刑法和刑罚也并不放纵这种小偷小摸,就是外卖不值钱,累积几次也是够判刑的。而一旦判刑留了案底,很多事情在中国就不太顺利了。
有原因归有原因,但别什么都甩锅给「社会」,区分权利和理由,理解权利的正当性,就不会被那些各式各样的理由带偏。
简单说,获得一个外卖也好,任何一件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途径只有两种:要么是自己生产,要么是先生产然后和他人交换。
这就是权利的正当性,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2020年07月22日

——————

题图:傅抱石《观瀑图》

上一篇:多为自己想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