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7.34【2017-1-3】

#每日学论语#7.34【2017-1-3】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若是说到圣智和仁德,那我怎么敢当呢?若说我朝着圣与仁的方向不厌不悔地努力,不知疲倦地教诲,那还算是可以的。”

公西华说:“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这些做弟子的是学不到手的。”

【微言微感】

标准和追求标准,完美和追求完美,我们一直在路上。

当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孔子是“至圣先师,仁人君子”的时候,他没有飘飘然不知东西南北,他很谦虚或者实事求是,甚至可以说是睿智冷静。

他说,岂敢岂敢,我还没有达到圣人和君子的标准,我只是“学而不厌,毁人不倦”,仅此而已。

面对吹捧和奉承,孔子清醒得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果被放到神坛上,被奉为“圣人”,被确定为德行标杆,那就很麻烦了。

圣人嘛,就应该无所不知,就应该白玉无瑕,就应该是万世师表,大家楷模,不能说错话,不能犯错误,不能不守规矩,不能越雷池一步……这还不累死人?

就像后来的“贞节牌坊”,年纪轻轻,丈夫死了,不让改嫁,不让有花边新闻,只能守活寡,活守寡。守着一个空名分,恩赐一座贞节牌坊,这不是活死人吗?

孔子才不愿意掉入这个陷阱。他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别人犯错,批评别人犯错,也检讨自己犯错。孔子很真实 ,不愿意,有意见,不喜欢遮遮掩掩,该批就批,该骂就骂,错了纠正。他骂宰予,骂樊须,挤兑子贡,批评子路,有时候有道理,有时候没有道理,但是他活得很真实。

孔子聪明啊!这个世界上,无欲则刚,不爱财的人,不爱权的人,不爱名的人,不爱色的人,那就可以百毒不侵了!

生活中很多心理出问题的孩子,其实不是日子太苦所致,不是磨难挫折所致,竟然是“好孩子”标签所致。这些自小就被津津乐道的“乖乖女”,被称为传奇的精英神童,被荣誉和奖励证书淹没着,被赞美颂扬裹挟着。他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奔跑。很多时候,她们为别人活着,为了不辜负父母活着,为了讨好领导和上司活着,从是没有踏踏实实为自己活过。可以说,她们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充满辛酸。

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和君子,不仅仅是因为标准没有达到,更重要的是,他在正视自己,承认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不完美,他才可以活得自在。换句话说,自己可以不完美,当然也不会苛求别人必须完美。这样,我们都有前进方向和前进空间,那就踏踏实实做真实的自己吧!这不是轻松自在吗?

不赞美聪明,赞美勤奋;不赞美成功,赞美坚持。对人如此,对自己也如此,不把自己捧得太高,不把自己太当回事,让自己真实存在,这不是挺好吗?我们不完美,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们在努力,我们在路上,我们在每一个真实的当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