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取穴,你只要收藏这一篇文章就够啦!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曰∶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穴位又称为腧穴,“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古人认为散布在经络通路上的穴位,是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是气的运行通道,可以平衡和储存流动的气。如果把经络比作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穴位就是其间一个个服务区;把经络比作一张大网,穴位则可比作网结,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局部调整全身状态的作用。

健脾和胃撞虎口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在手背,第1、2掌骨间。

下肢疼痛敲后溪

中医经络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缓解症状效果。

养心护脑对拍中诸

中诸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手背对拍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对于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供血状况有明显的效果,每天对拍一次,身体健康,三高无忧。

头目昏胀取攒竹

攒竹能清利头目,主要调理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性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口苦取阳陵泉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的第34个穴位,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下方凹陷中。主要针对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和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清宣肺气拍尺泽

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尺泽,属手太阴肺经。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对降压、止咳等有辅助调理效果。

下肢疼痛取昆仑、悬钟

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悬钟为足三阳之大络,髓之会穴,经会穴相配治疗下肢疼痛。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悬钟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肩周不适找肩井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腰酸背痛拍委中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调理;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