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葆喜欢吃鱼……

2006年,71岁的杨在葆拍完了一天的戏,走进一家小饭店,点了一份白汁桂鱼。这道菜是杨在葆老家安徽的特色名肴,他在上海下馆子时也经常点这道菜。
白汁桂鱼的做法是先将桂鱼宰杀洗净,在鱼鳃部位把鱼皮划开,再从鱼四周划开,轻轻将鱼皮剥去。在鱼身上两边各剞上三直刀,放入开水锅里一烫就捞出,再用绍酒和精盐擦边鱼身内外。将香菇、笋、火腿都切成柳叶片,猪板油切成小片。把鱼放在盘内,将香菇片、笋片、火腿片分别整齐地摆在鱼身上,再放上板油片、姜片、葱结,上笼用旺火蒸15分钟取出,捡去板油片和葱姜。将盘中鱼汁水撇入炒锅中,加入肉清汤、精盐、牛奶烧开,用湿淀粉调稀勾薄芡,淋入熟猪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再撒上白胡椒粉即成。此菜鱼肉鲜嫩细白,清丽大方。
此外,杨在葆还喜欢吃红烧鱼、什锦鱼羹等鱼类美食。有一次出差去武汉,杨在葆甚至和大家商议,最后把工作餐定在了一家鱼馆。
杨在葆的主食以面食居多,平时最爱吃窝窝头和烤地瓜。他说:“早些年拍戏,当时我食量大,但是没有肉吃,每餐能吃一斤窝窝头。”他小时候家乡很贫穷,印象中的美味就是烙饼卷鸭蛋。杨在葆也爱喝茶,于茶叶好坏没有要求。他基本不喝酒,烟最后也戒掉了。
平日里,杨在葆不喜欢参加大型聚餐活动:“我就是粗茶淡饭,吃饭聚餐太耽误时间,还不如坐下来喝茶。”若是有客人登门拜访,他一般会请对方到楼下的一个食堂吃饭,12元一位,管饱。杨在葆自己吃饭只吃七分饱,他说:“如果觉得饱才停筷子,那就晚了,坏就坏在那最后一口饭。所以我有时即使觉得意犹未尽,也会克制。”
在饮食上,杨在葆还爱吃粥。他特别推崇陆游写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在不同的季节,杨在葆喜欢喝不同的粥。春天,他喜欢喝菊花粥;夏天,他爱喝绿豆粥;秋天,他多喝百合莲子粥;冬天,他常喝八宝粥。不过,杨在葆一直不喜欢在粥里加糖,即便加,也加得很少,但会多加一些蜂蜜。
2007年的一天早上,杨在葆开车去郊区钓鱼。中途他迷了路,就停车询问附近的一位村民。该村民不仅为杨在葆指明道路,还陪他一同前往,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时近中午,村民选择了一家饭店,想请杨在葆吃饭。但杨在葆执意挑了一个普通小餐馆,点了焖豆角、拌茄泥、拌玉谷叶、苣荬菜蘸酱、玉米饼子和小米粥。吃完后,杨在葆抢先一步,把账全结了。此后二人多有来往,成为了好朋友。
这位村民朋友初次到杨在葆家做客时,杨在葆特地拿出家乡的毛尖请他品尝,并说:“在这里就跟在你自己家一样,别拘束。”中午,杨在葆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海派风味的拿手菜。年轻的时候,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自己做菜做饭,甚至自己做衣服。
他会做干烧四季豆。具体做法是,先将四季豆去头撕筋,摘段后洗净沥干。虾米用水泡软后切末,腌菜用水洗净后也切末。炒锅置于旺火上烧热,倒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后放入四季豆,用锅铲不断推动。待四季豆表皮起泡,盛出备用。锅内留余油,放入虾米略微煸炒,随即下入四季豆炒匀,再加入料酒、精盐、白糖、清水烧开,转小火再烧一分钟。待入味后,放入味精,再改用大火收浓汤汁。另取锅,用芝麻油煸香腌菜,随即将腌菜倒入四季豆锅中,颠翻几下装盘即成。海派做法的干烧四季豆,颜色翠绿,味鲜嫩酥,清淡甘香。
杨在葆还会做烤麸。这道菜的做法是将熟面筋切成小长条,压干水分后炸至金黄,和酱油、白糖、八角、桂皮、姜块、味精、料酒、冬菇汤同烧。加盖后烧煮20分钟,再将卤汁全部收干,装盘即成。烤麸呈栗色,入口软糯,香味浓醇。
至于汤菜,杨在葆则会做一道海派的肉丝黄豆汤,食用黄豆、肉丝、精盐、酱油、猪油、味精一起调味的,最后还要撒上一些青蒜段。
有不少非演艺界的朋友好奇地问杨在葆,演员的生活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是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像有些演员,有好几个保姆伺候着。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爱吃五谷杂粮,爱吃时新的蔬菜水果,也吃点荤莱,过平常人的日子。”
退休后的杨在葆住在北京的一间普通民居里。他喜欢阅读,各类书籍都看,特别喜欢古文,有《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等。他还自己原创了数十首古体诗词。早在1982年,他就作了一首《自励》诗:“扶盔紧甲重出战,未捷中梁断,萧萧长天,短疆立马前,遥望征程路漫漫,滚滚高天寒,扶尊携羔天降难,再踏雄关。”
杨在葆对书法也情有独钟。他喜欢临各种名家的字帖,尤其是历史上一些草书大师的作品。但他坚持认为练书法跟演电影一样是不能教会的,需要自己去悟。杨在葆曾说:“我是位耄耋老人了,仍要不断地用脑,不断地刺激它。”他意味深长地说:“人生关键几笔是不能写歪的。”
杨在葆经常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看看蓝天白云。杨在葆自家客厅里挂着一幅横匾:“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他经常赠送友人的条幅则是:“生命的快乐在于体魄健康,心态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