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91):大梦初醒——释“梦”(夢)

朱英贵

一、“梦”(夢)字小引

“大梦初醒”这个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其中有一段专门讲析“大梦初醒”这个富有哲理的话,其原文是这样的: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如果把这段话翻译为现代白话,其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从前丽戎国有个艾家庄,庄主的女儿生得漂亮。国破庄亡,她被押往晋国,当了女俘,天天痛哭,泪湿裙裳。后来被老国王看上了,娶做小妻,是为丽姬。丽姬陪伴老王,睡三面雕栏之软床,吃六畜九牧之嫩肉,回想当初的蠢哭,她好后悔哟。我怎能断言,那些死者不后悔当初的祈求活命呢?人生无常。有一夜,梦饮酒,好快活,哪知早晨醒来大祸临门,一场痛哭。又有一夜,梦伤心事,痛哭一场,哪知早晨醒来出门打猎,快活极了。做梦时不晓得是在做梦。梦中又做了一个梦,还研究那个梦中梦是凶呢还是吉。后来梦中梦醒了,才晓得那是梦啊。后来的后来,彻底清醒了,才晓得从前种种经历原来是一场大梦啊。蠢人醒了,自以为真醒了,得意洋洋,说长道短,谈什么君王尊贵啦牧夫卑贱啦那一套,真是不可救药的顽固哟。你老师孔丘,还有你本人,都是在做梦,自己不晓得。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是梦中说梦话啊。所谓吊诡,亦即悖论,这就是了。这个悖论,我也没法解释明白。到遥远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位大智大慧,他能说个一清二楚。

上面《庄子·齐物论》原文中有一句话:“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这就是“大梦初醒”这个成语的来历,意谓彻底清醒了,才晓得从前种种经历原来是一场大梦啊。后人用以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才开始醒悟过来。那么,“梦”(夢)这个字的构字理据又是如何表现人生的梦境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梦”(夢)字。

二、“梦”(夢)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梦”字是个简化字,它的正体字写法应该是“夢”,简体写法的“梦”将“夢”字的上部简化为“林”破坏了它的构字理据,无论是意义还是读音,“夢”跟“林”都是不搭边际的。当然,从“林”从“夕”的“梦”字也不是凭空捏造的,据说它是取自“夢”字的草书形体。那么,“夢”字的草书形体就该将上部写作“林”字吗?下面是一些名家写的草书的“夢”字(见下图):

“夢”字的草书形体

从上图可见,在20个草书的“夢”字形体中,只有徐渭的写法(第一行第四个字)其上部貌似“林”,其余19个字形都没有“林”字踪影,莫非根据就在徐文长的草体?其实那也不是“林”字,“林”字的草书写法还是很规矩的。

总之,简化汉字的“梦”字,构形不可理喻,若想了解“夢”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就必须依照“夢”字的初文形体来解读。下面是“夢”字的甲骨文字形(见下图):

“夢”字的甲骨文形体

从“夢”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是由两个构件组成的会意字:其中一个构件是近似于“爿”形的象形符号(实际上是竖直书写的“床”),另一个构件是各种不同形态的人形(表示睡在床上的人)。这些不同的人形的共同特点大多是突出人的眼睛、眉毛、头发以及上肢的动态,借以表示睡在床上的人因惊醒而张大双眼、或者睡梦中眉毛(眼皮)以及上肢的动作。因此,“夢”字的构字理据当为人在睡眠中因思维意识模糊不清而有所动作或有所惊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梦境,因此它的造字本义就是做梦。

《説文解字》卷七夕部:“夢,不明也。从夕,瞢省聲。”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为:“夢”,就是思维意识模糊不清的意思。它是一个省声的形声字,下部的“夕”是“夢”字的表意形旁,上部的构件是由有所省略的“瞢”字充当的声旁。

由于许慎没有见过“夢”字的甲骨文字形,而是依据小篆形体来解义,故将其讲成形声字,这有违它的构字理据。因为“夢”是一个会意字(详见上文对甲骨文字形的解析),而不是什么省声的形声字。下图表示“夢”字的形体演变脉络(见下图):

“夢”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金文的“夢”字已经省去了表示床的近似于“爿”形的象形符号,而代之以下部的“夕”(夜晚),也许用表示夜晚的符号比用表示床的符号更能切近“夢”字的造字本义吧。金文字形的上部是侧面人形与“目”的变体,人则变形为仅作左右二画下垂的样子,其余部分为“目”和眉毛的象形。战国文字的形体直接承继金文字形,其构字理据跟金文是一致的。小篆的“夢”字有两种字形,前一个比较繁复,还保留有房屋(宀)和床(爿)的形象构件;后一个比较简洁,是对金文字形和战国大篆的继承。“夢”字的隶书与楷书形体都是在后一个小篆字形的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形成的,其构字理据保持不变。唯有简化字的“梦”字彻底破坏了初文的构字理据,既非会意又非形声,使得睡觉与做梦的联想线索无处寻觅,不可理喻。

三、“梦”(夢)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梦”(夢)字的构字理据当为:人在睡眠中因思维意识模糊不清而有所动作或有所惊醒,如果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亦即梦境。而梦境是“梦”的直接引申义,它的造字本义就是用为动词的做梦的意思。例如:“晋侯梦与楚子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再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唐·白居易《琵琶行》)又如:“生一夕独寝,梦八大王轩然入曰:‘所赠之物,当见还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

“梦”(夢)字由此做梦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其一,表示名词义:梦境。例如:“梦,卧而以为然也。”(《墨子·经上》)再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唐·杜甫《梦李白》诗之二)又如:“(小红)唬醒过来,方知是梦。”(《红楼梦》第二五回)又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其二,表示动词义:想象。例如:“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杨倞注:“梦,想象也。”

由此又可引申为比喻空想,幻想。例如:“我一世作的梦,今天真有指望了。”(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三回)再如:“我想回到那里……去帮助他们。然而这只是一场梦。”(巴金《亡命》)

其三,表示名词义:湖泽。例如:“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楚辞·招魂》)王逸注:“梦,泽中也。楚人名泽中为梦中。”

由此又可引申为特指云梦泽。例如:“十月,郑伯如楚……王以田江南之梦。”(《左传·昭公三年》)杜预注:“楚之云梦,跨江南北。”再如:“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唐·韩愈《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诗)

其四,表示形容词义:不明,混乱。例如:“民今方殆,视天梦梦。”(《诗·小雅·正月》)陆德明释文:“梦,莫红反,乱也。”再如:“梦,不明也。”(《说文·夕部》)又如:“梦,从瞢省,从夕。目既瞢矣,而又当夕,梦然益无所见矣。故训云‘不明也’。”(清·王夫之《说文广义》三)

由此又可引申指最细的雨。例如:“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再如:“萧闲云:‘风头梦,吹无迹。’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金·王若虚《诗话》)

根据上面对“梦”(夢)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梦”(夢)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梦”(夢)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梦”字的成语比较丰富,其中的“梦”字不外含有动词意义和含有名词意义两种用法,诸如:

其一,成语中的“梦”字表示做梦的动词意思。例如:

大梦初醒——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源自《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丹漆随梦——指追随前哲。源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更长梦短——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语见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槐南一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据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和南柯郡。又作“南柯一梦”。

恍如梦寐——指好像做梦一样。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两相惊喜,握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才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依倚,恍如梦寐。”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语见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江淹梦笔——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以之比喻才思减退。

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源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梦魂颠倒——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源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楚梦云雨——楚王梦,云雨情。比喻男女亲昵。源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据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和南柯郡。又作“槐南一梦”。

鹏游蝶梦——指变幻夸诞之谈。源自《庄子·逍遥游》:“载鲲化为鹏徙于南溟之事,又《齐物论》载庄周梦为胡蝶之事。

如痴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语见明·李贽《焚书·答周二鲁》:“遇真正儒者,如痴如梦,翻令见疑。”

如梦初觉——好像刚从梦景中醒来一样。多比喻从糊涂、错误的认识中省悟过来。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如梦初觉,再拜称谢。”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又作“如梦方醒”。

如醉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语见宋·朱熹《答吕子约》:“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如醉如梦,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源自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夜长梦多——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语见清·吕留良《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语见五代前蜀·韦縠《才调集·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宋·赵令持《侯鲭录》卷七:“有老妇年七十,谓坡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至人无梦——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语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昼想夜梦——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语见《列子·周穆王》:“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昼想夜梦,神行所遇。”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醉生梦死——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语见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其二,成语中的“梦”字表示梦境的名词意思。例如:

白日做梦——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语见明·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痴人说梦——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语见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

春梦无痕——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源自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飞熊入梦——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源自《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分床同梦——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语见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语见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好梦难成——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源自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好梦难圆——喻好事难以实现。语见明·汤显祖《紫钗记·较钗圆》:“彩云轻散,好梦难圆。”

黄粱美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源自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源自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梦幻泡影——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语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语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熊罴入梦——旧时用于祝人生子。源自《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哑子托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语见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冲障。”

云梦闲情——指男女欢会之事。源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重温旧梦——温:复习,指回忆,体味。比喻再经历一次过去的光景。  源自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重过感旧园二首》诗:“水木清华负郭园,三年客梦此重温。眼中故物诗留壁,身后浮文酒满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