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点儿,我的地位是报纸给的| 白水·早茶夜读354

354丨长河

白水金句

长河或许有尽头,但人很难见的

甚至是很难想象那尽头的样子

文明一点儿,我的地位是报纸给的

文/ 白水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白水。本周共读的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长河》。

我喜欢《长河》,多过《边城》。很多时候,有杂质的,比纯的好些。不太妥帖的例子是宋祁的“刘郎不敢题糕字”。《边城》的世界,太干净了。

塑料袋也可以入诗。雅俗不说了,一笔糊涂账。不能否认的是,塑料袋,是新的经验,新的生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我的偏爱是因为小说里面频繁提到“新生活运动”。大概算是题记里写的——也只是就学校读书时所得到的简单的文化概念,以为世界上除了‘政治’,再无别的事物——那样的。

其实,那种我喜欢的张力,不单是一个历史事件给的。借助今年重走五四路的一些经验,消息本身,在小说里,无足轻重。传播,则显得很有趣。前面一些比较好记住的是,有个妇人,她担心家中床下砖地中藏着的那二十四块大洋;更容易记住的是那位做过水手的“满满”,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他神神鬼鬼,很好玩,很像小时候听过的一类笑话,或者说也很像现在综艺节目里常玩的“传话”游戏,笑话或游戏的最后,是聪明人带来了真相。

小说里手里有真相的是能读到《申报》的,商会会长和橘子园主这些,虽然小说里把“满满”为代表的,也算作《申报》的间接读者,我还是愿意把他们在想象中归在古老的口头传播(乡土传闻)里。这里面有两个地方,很有趣。一个是比较容易注意的:“满满”的间接经验也来自《申报》,报纸像圣旨一样。《申报》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被查禁,不能售往外地,如此能量影响湘西,甚至可以说建了一个湘西,以报纸为代表的现代传媒,被封神了,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老《申报》到地照例要十一二天,会长还是相信国家重要事总会从报上看得出。报上有的才是真事情,报上不说多半不可靠。

世界大战要民国三十年发生,现在才二十五年,早得很!天津《大公报》上就说起过!

另一处是

祠堂既临官道,并且滨河,来往人多,过路人和弄船人经过坳上时,必坐下来歇歇脚,吸一口烟,松松肩上负担……

主要是祠堂既临官道,并且滨河,沈从文先生的名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写了很多类似“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表述。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许要从中学地理中拿回一点东西,河是经济(河运)的河,也是消息的河。借助于水,枫树坳祠堂和咸亨酒店,裕泰大茶馆等有了一样的功能和位置。

这让我想起不知哪里看到的据说是加缪的一句:现代人的特点,无非是看报和通奸。这小说背后的张力,也许是中国如何现代。沈从文给了一种不同的认知。于是,四卷本的《长河》要怎么写呢?长河或许有尽头,但人很难见的,甚至是很难想象那尽头的样子。

本周主题书

2019.7.22~2019.7.28

「长河」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丁玲

下期主题

边城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