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天津劝业场:津城地标不老传奇
劝业场被称为天津的“城中之城”,说的是天津形成现代格局的繁华是从劝业场才开始的。有这样一种说法,知道天津的必知劝业场,不了解劝业场则不算真正了解天津。2006年,天津劝业场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现如今,这座建成已近八十载的津城地标,依旧延续着它的不老传奇。
温故一九二八
天津劝业场的初创离不开两大股东,其一是有“劝业之父”之称的大股东——商人高星桥,其二便是庆亲王载振。1928年,这座法租界第一大商场建成,租界当局希望命名为“法国商场”。因为劝业场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建筑风格充满了浓浓的法式风情。高星桥则觉得不妥:“自家开的商场,为什么要为'法国’忙活?”与此同时,载振则提议,将商场冠名“劝业场”。
1928年劝业场开业后的街景
劝业”二字始出于《史记·货殖列传》,有劝民业商的含义。此外,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谋求强盛,政府设劝业寮,金融界有劝业银行,展销有劝业博览会,创造性地运用“劝业”一词,将汉语“劝业”和“劝农”及“劝工”等词相融合。清末民初,含有新意的“劝业”一词带着时代的气息,又从日本传人中国。
彼时的法租界梨栈大街
1928年12月21日(农历冬月初十),天津劝业场在万众瞩目中开业。这一天,天津法租界梨栈大街上人群熙攘,劝业场的开业轰动了津门。法国领事到场祝贺,英国驻军军乐队也前来助兴。劝业场内,“劝吾胞与,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四言联句高悬,各取其第一字,刚好组成“劝业商场”。
见证天津历史
1931年至1939年是劝业场的鼎盛时期,但繁荣只维持了不到十年。抗日战争时期,天津沦陷后,由于战乱,物价飞涨,经济萧条,购买力急剧下降,商场内人员稀少,场内的不少店铺由于赚少赔多,纷纷撤出。这个当时华北最大的综合性商场开始衰落,彼时的劝业场已经处于半停业的状态。
五六十年代天津劝业场外街景
解放初期,公私合营后,政府出资对劝业场加以改造,与比邻的天津商场合为一体。1958年,劝业场又与天祥商场合并,合并后的商场经营商品近3万种,日客流量近20万人次,劝业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计划经济时代,劝业场是天津民需商品主要的供应基地,经营状况良好。当时,每层楼都有各自的特色商品。天祥一楼的自行车、缝纫机、大衣柜;劝业一楼的尼龙袜子、二楼的皮鞋、三楼的9寸电视机、四楼的梅花牌手表和三五牌座钟,在那时满足了天津市民的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后,天津劝业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上世纪90年代,历经风雨的劝业场再度扩建,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成为当时天津最大的集购物、娱乐、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档次的新型商厦,并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天津一张闪光的城市名片。
承载津城文化
劝业场对天津文化资源的集聚是其他后来的百货商场所不具备的。劝业场在开业之初,大股东高星桥就在商场内创办了“八大天”游艺场、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宫影院、天会轩戏院、天露茶社、天纬台球社、天纬地球社、天外天屋顶夜花园。八个娱乐场所陆续开设在商场的四至七楼,老百姓把它们合称为“八大天”。
天外天屋顶花园老照片
当时在民间流传着“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的说法。在“八大天”中,戏院、影院会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天露茶社让人们在逛商场之余可以休闲品茗,天纬台球社和天纬地球社让当时的人们体验到了现今仍旧流行的台球和保龄球运动,而天外天屋顶夜花园则是人们消夏纳凉的好去处。以当时的规模和影响看,“八大天”可以称之为天津文化的招牌。
现在的天华景戏院
以天华景为例,当时戏院有1000多个座位,每天两场戏,场场爆满。天华景彩头班的动物戏、稽古社的连台本戏给天津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大天”既可购物又能休闲,多少年来已经成为天津卫的地标建筑。“丝竹之声余音绕梁,戏曲之韵清雅入耳,文人骚客唱和其中”,当年的高星桥开设劝业场“八大天”,就是要实现以文兴商,以商促文。“八大天”不仅为商场聚集了人气,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2005年秋,劝业场全面恢复了“八大天”运营,昔日的天华景戏院、天露茶社、天纬台球社以及改造后的天纬保龄球社等又重新开张迎客。如今,虽然诸多商业综合体落户津城,但劝业场改造后的“新八大天”仍聚揽着兴盛的人气,传承着津门传统文化,延续着往日的风采。
返回大燕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