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城市竟然给“优秀主播”发50万购房奖励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让楼面陪伴你 ❤
在互联网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谁能圈住用户时间,谁就有未来。”微信之外,现在的风口就是直播。
今天有条新闻很特别,多个城市重点引进电商直播人才,甚至广州花都还开出了“优秀主播50万购房奖励”的优厚条件。
【购房补贴50万元个税返还,电商主播纳入多地重点引进人才清单】 财联社6月16日讯,近半个月时间里,包括广州、济南、义乌在内的多座城市都在加速培养和引进电商直播人才,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其中,广州市花都区计划给予优秀主播最高50万元购房奖励,优先享受人才公寓、入户指标等人才政策。
谁也想不到,有一天,城市抢人抢产业会变成了抢“直播的网红”。不仅是互联网圈在追寻风口,城市也在盯着风口看齐。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城市竞争中,“谁能圈住互联网,谁就有未来”。而现在的共识是:直播是产业互联网的引爆点。
直播会成为产业互联网新的基础设施,当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出现以后,直播就会变成产业互联网的引爆点,是对门店对供应链端赋能的引爆点。
微信红利时代渐失,写一篇能够种草可变现、高水平的微信文章,实在是太难了。
而直播可视化,看得见,有温度,有情感,有互动,为消费者拿到低价好货,直播电商的销售效率确实是有爆发力的。
目前看来,也就杭州和广州开始展现出直播产业集群的趋势,但全国还看不到一个电商直播产业规模化集群:
线下场景怎么搭?
品牌和工厂的供应链如何打通?
流量端和销售终端的服务如何构建?
共享直播和异业流量共享怎么玩?
以上,统统都没有成型。
所以很多城市都想来抢这块蛋糕,加入直播人才的抢夺大战中。以前是抢人,现在是定向给特定行业购房补贴,是培育城市本身的电商直播人才。
现在不仅是开发商喜欢炒概念,城市也想靠“网红城市”的名气出圈。连生产花生油芝麻油的驻马店都曾喊出“农业硅谷”的口号。
经过这一轮房价上涨,每个城市都想搞点金融、科技这些自带光环的产业,而金融门槛太高,没有上海深圳这样证券交易所的优势,一不小心就整成P2P暴雷之城了。
所以互联网是最吃香的,每个城市希望自己能踩对城运,做对点什么,未来可能就能吃到产业红利。希望借着互联网扶持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成长。
全国城市新区最羡慕的就是东莞的松山湖了吧,筑巢引凤,吸引来了华为这样的王者。阿里巴巴对杭州的带动太强了,各个城市都渴望自己是下一个“互联网之城杭州”。
现在的产业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从购买力来看,科技 >金融 >制造业,只有创造出足够多的高购买力人群才能在城市竞争中积蓄力量。
一个城市产业结构越高级,城市竞争力就越强,民富程度更高。产业越高级,对城市推动力越强。
经营城市的思路不仅仅是像以前一样任其野蛮生长,而是会适当性地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因为现在已经过了以前产业增量爆发的时代,基本都是在争夺存量,以及引进增量。
像杭州风头最盛的前几年,舆论的声音都是在说:上海错过了互联网的红利,甚至diss上海要沦为“环杭城市”。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上海应该是最受政治资源倾斜的城市,却在互联网上折了戟。
所以这几年的上海,也是把姿态放得很低,不仅要对标国际,还要在学习兄弟省区市先进经验中“找差”。
这也让越来越多城市看清了:
不管是什么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头衔、自贸区之类,都越来越趋向于符号化。
真正的强大不是由政策给你定义的,而是自己凭着自己的实力站起来。不是给了你什么称号,你就是什么。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定了哪里是中心,举国资源倾斜,也便成了中心。
但今天国际经济背景复杂、全国城市百花齐放、充分竞争,资本是最聪明的,资源是有黑洞效应的,只会流向吸引力更大的地方。
不管广州接下来会对电商直播有多大的扶持力度,我觉得很欣喜的是一点是:广州在张开怀抱欢迎年轻人,欢迎新兴互联网。
而房子成了吸引人才的橄榄枝。现在大城市的房子,居住属性越来越弱化,投资品的属性越来越强,还有借着房子这张入场券,占据城市宜居、宜就业、宜创业的资源。
广州这几年把姿态放得很低,广州发展中的BUG也在一点点解决。
琶洲西区的写字楼建得很快,5年内会渐渐成熟。岑村机场的线路会更改,金融城一直头疼的限高问题开始在解决,起步区、东西北区建设也在加快,蓄势补力。中新知识城的产业落地加快,南沙灵山岛的写字楼在建,住宅都是由产品口碑良好的大开发商来承建。
城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正因为广州城建起步慢,现在反倒可以精耕细作,扩展纵深腹地。
广州是厚积薄发的城市,前些年广州的彷徨,什么产业传统都是挡箭牌,广州的协调和统筹失衡、执行偏差才是原罪。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能看懂我这句话的,应该只有知道广州这些年发生了什么的人。
时间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一代代城市建设者筚路蓝缕的艰辛。
广州要踩对互联网的城运,需要城市和人的合力成就。
而规则,从来都是胜利者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