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赠言琐记》作者 余启明

赠言琐记
作者 余启明
“家庭传统,不弃粒饭。"这是我送给我长女的话。
长女于2001年赴广东工作。临行前,我送给她一纸赠言。赠言含“工作篇"、“学习篇“和“生活篇"。上面两句话,就出现在“生活篇"里。
这两句话,既是我对后辈的要求,同时,又是我几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出生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个秋天。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过肚子,甚至还吃过观音土。这使得我从小就懂得了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品尝了“土里刨食”的艰辛。参加工作后,曾连续九年驻队(包括上水利工地)。虽然没有社员们那么辛苦,但仍然安排大部分时间参加生产劳动。记得在旭光公社先台大队驻队时,曾连续三天跟几位青年一起插早稻,插“三五寸“(即棵距三寸,行距五寸,一种密度较大的种植方式),平均每人每天插一亩多(属于高效率)。一畦到头,腰都累断了。到头后,不管是泥是沙,是水是土,赶快仰在田堘上,将腰舒展一两分钟。然后再去插第二畦。这样的经历,使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的意涵,有了十分深切的领会。不浪费一粒粮食的理念,已经渗入了我的骨髓!
记事以后的几十年间,我想不起什么时候,丢过一粒半饭,一根面条,或一片菜叶(扔掉变质食物和参加饭局除外)。跟孩子们一起外岀吃饭时,我会将所有剩余食物一扫而光。扫光后,还会将开水倒入盘中,细细泡洗一遍,然后“咕咚咕咚"地喝个一干二净。我常开玩笑,说我用过的碗和盘子,几乎用不着再刷了。
我不光自己节省,对孩子们要求也严。他们吃过饭的碗、盘,我会里里外外地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发现剩饭,立即要求他们吃掉。久而久之,他们也养成了节省的习惯。比如大外甥女,有时吃完饭后,会用舌头将碗再舔一遍。有次小外甥女吃完饭后,发现餐桌上有些饭粒,便伸出肉肉的嫩嫩的小手,一粒一粒地拣起来,送到嘴里(当然也要注意卫生)。看到她们这些可爱的动作,我感到十分熨贴,并且,还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我们不光节省粮食,对其它物质,同样节省。
我有一条内裤,补了不知有多少次。最后实在挂不住线了,我才结束它供人穿着的使命。但我还舍不得丢,我让它变成了我自制拖把的一部分。
洗衣机里放出来的水,我和老伴都视为珍宝。最后放出来的水,用来下次清洗衣物。倒数第二次放出的水,用来洗拖把抹布,然后冲洗厕所。其它轮次放出的水,全部用来冲洗厕所。
但我们也有“大手大脚"的一面。碰到该付出时,立即如数付出,连眼都不眨一下。单位开展募捐、送温暖和献爱心等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从不当“缩头乌龟"。但限于财力,给予的数额,都不是很大。
我记得小时候曾唱过一首歌,歌名好象叫《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开头两句是:“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勤"是创造财富,“俭"是守护财富,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即使有一天,我们国家成了天下第一富国,我们国人成了天下第一富人,这两个字,仍应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勤俭"永放光芒!
要坚信:“传家宝"一定会代代相传。

往期精彩:我自认为是个守规矩的人,但却当过小偷,并且还当过两次!我第一次当小偷是在一九六0年。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中期。我第二次当小偷是在两年以后。当时,国家已走出困难时期,农业生产也获得了丰收。

我们有个侄女,大我长女四岁。我们让长女叫她“姐姐"。已经有三岁多的长女问为什么?我们回答,因为她比你大,你比她小。长女不做声,并作思考状。过了一会,她对着我们说,我现在叫她“姐姐",等到我长大了,就不用叫她“姐姐”了。我们听了后,觉得有趣极了。

作者简介:

余启明,鄂州市发改委退休干部,市作协会员。曾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科学童话。
余启明原创文学作品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