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小篆笔法简述(一):起笔和收笔
所谓笔法,简单地说就是用笔的方法。各种书体,表现形式不同,笔法是各有不同。就小篆而言,其结字的基本构件就是线条,所以它的基本的笔法要相对简单一些。而且不同的书家写的小篆风格也有所不同,用笔上也有些许的差异。我们下面就以邓石如的小篆风格,对邓石如的小篆笔法做一个简要的阐述。这里先讲一下邓石如小篆的起笔和收笔。
篆书起笔多藏锋。但是清一色相同的藏锋圆头,势必会造成单一刻板。正如米芾所言: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源自《海岳名言》)。虽米芾以行草书见长,但其率真思想中突出笔势问题是他经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笔势是笔锋所产生的运用和理念。笔势的提出是米芾的贡献。米芾提出笔势的观点,是指笔画的曲线和质感,进一步延伸就是指笔锋在笔画中所呈现的形成曲线和趣味。邓石如正是认识到了笔势的作用。他的篆书的装饰性工艺性减弱,而张扬了“书写性”,这是邓石如篆书重要的价值所在,刻石转化为墨迹,有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此时,篆书,极为重视起收笔的变化,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注重中锋行笔,这是篆书的基本特征,“善藏”而避免尖薄利锐,二是增加了同向笔画的多变性,长短错落,三是在起笔时往往有一个小动作,避免直接露锋入纸,虽然是自然落笔,却有很多变化,避免过于刺目,四是多种落笔入纸方法相配合使用,不拘一格,避免了过于单调与机械,也使得字形之间多了呼应,显得灵动多变。观察一下“矣”、“蛇”、“民”、“君”、“地”等字的起笔,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变化。
如果说起笔决定了一个字的框架,那么收笔则决定了一个字的成败好坏。邓石如的收笔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受到隶书的影响。比如“也”、“秀”字,收笔渐粗,略带弧度,笔画饱满有力。“大”字下部几个笔画的收笔形态各异,避免了雷同呆板。
当有多笔下垂笔画时,参差错落,加以长短变化,是一个根本原则。“南”、“代”、“容”、“带”、“焉”等字的底部收笔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俯”、“伤”、“为”有多笔竖向笔画,既要考虑到左右偏旁各自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整个字形的特点,既有错落之变,又有最终的和谐。
“无”、“鸾”二字,涉及整个字形的对称或局部对称,充分考虑到笔画的错落变化以及最终的协调,安排有条不紊,值得推敲。
邓石如小篆的起笔和收笔的这些方法和特征,是我们在读帖时着重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充分的领悟,灵活的运用,才能使我们的小篆写出灵气,写出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