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记者,请以自己为敌

食堂今天中午有大虾,记者节,加个菜。

食堂里,有20多岁的媒体新人,也有60上下的报社老兵。

一样的虾,一样美味,吃起来,却滋味不同。

新人,还是有些高兴,拍着照片,呼唤更多人来。

老人,勉强打起精神,过节过节,日子仿佛开车进入死胡同。

进到死胡同的,不是一台车,而一排车。

五年前,传统媒体走的道路,好像不是这条,尽管有危机,但各家拼内容、抢广告、斗发行,外面打的热热闹闹,里面过得红红火火。

当记者,收入虽不算高,但价值感不低。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媒体的航道。

一方面,新媒体高歌猛进,旧媒体偃旗息鼓。

做记者,里子不厚,面子更薄。

腰斩甚至膝斩的广告,只能支撑腰下或者膝下的收入。

腰中缺万贯,膝下无黄金。

价格和价值,彻底倒下。

一个在新媒体的新人价格,可能是在旧媒体的高手价格。

老人可以回家养老,新人还要挣钱养家。

不说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不谈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只说让得到与付出的天平,平衡一些。

死胡同里,出路在哪?

这样的死胡同,传统媒体遇到过几次,都走出来了。

像从铅版印刷,改为激光照排,从一报打天下,变为群报占市场。

每走出一次,就壮大几分。

但这次的死胡同,似乎特别长,特别深。

长得催生白发,深得让人绝望。

一些有才华和有抱负的新闻人,早早跳出旧船,驶向新航道。

已成功的,有罗振宇、段永淳等。待成功的,自然更多,但无论如何,总比腰斩和膝斩的日子好过一些。

在食堂啃大虾的人们,属于留守记者。

和村落中留守儿童和老人一样,有着留守的纠结。

什么时间,往什么方向,能走出价格、价值的死胡同?

也许是走,也许是继续留。

不管是走,还是留,都得有一个劲头——敢与自己为敌,否定自己,升级认知,尝试新路。

怕就怕,在死胡同呆久了,在温水泡多了,连变的勇气、跳的决心都没有了。

那样的话,明年的明年,食堂连加个大虾也加不起了。

有的,只是一群泡软了骨头的青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