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地理考,3

(五)伯夷①即许由,其冢在箕山,属解州⑤平陆。

神农氏以后,姜姓中著名的有四岳。传说伯夷称为太岳,是八个侯伯的老大,而伯夷其实就是上古传说中的许由。

对于这一点,清朝常州学派的宋翔凤早已论证过,他说:“《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②,说到许氏是太岳的后代,申、吕、齐、许这几个诸侯姓氏是同一个祖先,《尚书·吕刑》③一文中提到伯夷、禹、稷为三后,所以知道太岳一定是伯夷。《墨子·所染篇》、《吕氏春秋·当让篇》都提到舜让位给许由伯阳,由与夷,夷与阳,都是声音转换。《尚书大传》的阳伯,《墨子》《吕氏春秋》的许由阳伯,与《尚书》的伯夷,正是同一个人。伯夷被封在许,所以称为许由。

《史记》中说尧打算禅让天下给许由,来自于《庄子》的记载,正傅会咨四岳巽朕位。百家之言,自然有所出处。《周语》中记载太子晋说到,共的从孙四岳辅佐大禹。又说到赐胙肉给四岳国,任命其为侯伯,赐姓为姜④,氏为有吕。《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到,吕尚的先祖曾经为四岳,辅佐大禹治水,虞夏之际被封在吕,姓姜。这些提到四岳的都是指伯夷,大概伯夷号称太岳,所以被称为四岳,其实四岳并非只指伯夷一人。”(《过庭录》)

我考证《大戴·少问》一篇:“文王讨伐崇、许、魏三个诸侯国。”崇在陕西,而魏在河内的山西境内。许魏连在一起记载,我们可以推知许也应该位于冀州的山西境内。

尧想禅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而且躲避到箕山⑥,太史公司马迁说:“我登过箕山,山上还有许由的坟冢。”应该箕山也是山西境内的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⑦族攻伐晋一直到达箕山。”成公十三年,晋国国君派吕相与秦国绝交:“秦国侵入我沿黄河的县邑,焚烧我国的箕、郜。”这说明箕是晋国黄河东岸的城邑(根据《日知录》卷三十一箕字条)。根据《方舆纪要》,箕山应该在解州平陆县东北九十里,《县志》记载该山上有许由冢,应该是这样的。后来,许氏被封到河南,箕山也跟着南迁,到达颖阳,其实不是其本来之处。

① 伯夷:即上古时的伯夷,尧舜时代的人,炎帝第十四代孙,共工从孙,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他与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并非一人,孤竹国伯夷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40年前后,两人的生活年代相距一千多年。四岳是尧舜时期官职,掌管诸侯事务。此处所说伯夷,是历任四岳官中的一位,也是被人们纪念的一位。伯夷为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的侄孙。曾担任帝颛顼的大祭司,后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华山(或霍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太岳部落每迁一地,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是故产生了四岳(以太岳部落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们都是伯夷的子孙。四岳助尧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尧帝美意,不肯接受禅让,而让位给舜。四岳在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助大禹治水,功绩卓著。

② 《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的原文:夫许,大岳之胤也。大岳即太岳,胤是子孙、后裔的意思。

③ 《尚书·周书·吕刑》中原文: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后,可能是侯的意思,夏时王都称为夏后。

④ 所谓赐姓姜应该不对,这些人都来自于神农部落,本来就姓姜。至于说赐姓吕、许、申、齐,这倒有可能,不过这些姓大概是该地的地名。

⑤ 解州: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关羽就是解州人,后来杀了人逃到涿州,遇到刘备与张飞。

⑥ 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许由故里,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禹州、汝州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许由被后世奉为隐士的鼻祖。山东鄄城也有箕山,也有许由遗迹,现已被黄河淤没。

⑦ 狄(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可能是通古斯人种。

(六)姜姓四岳其先皆在晋。

《水经·阴沟水》的注解中引《世本》说:“许、州、向、申,都来源于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周王与郑人苏忿生去巡视王田,经过温、原、絺②、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③、怀。”杜预注为:“一共十二个城邑。欑茅、隤属汲郡,其他都属于河内。”此处向、州为晋国的城邑。《庄子·让王篇》:“尧以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位给儿子州支父。”难道州支父也来自于姜姓之族吗?

当时传说尧禅让天下给四岳,所以既然说了许由,又添上州支父。《庄子·逍遥游篇》又说:“尧去藐姑射山①拜见四子(至人),汾阳的人民就六神无主得好像天塌了一样。”这儿说的四子,大概也是指的四岳。所有这些都足于证明四岳姜姓,为炎帝的后代,居住在山西。

① 藐姑射山:庄子心目中至人居住的神岛,至人的品格可用八字概括:无待无蔽,逍遥无为。看起来是母系社会的遗存。

② 絺(chī):古邑名,中国春秋时的周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南。

③ 隤(tuí):中国周代邑名,在今河南省获嘉县(一说修武县)境内。

(七)古惟霍山称太岳,四岳之称起于周。

其实四岳的说法从周朝开始,后来谈论历史的人,却又往前推,一直推到了尧舜的年代(所谓以今人的观点谈论古代的传说)。周人所谓的四岳,实际上来自于太姜。《国语·周语》③中记载富辰说:“齐、许、申、吕来自于太姜。”太姜是周太王的妻子,王季的母亲。所谓的四国,是由太姜而封的。

那怎么会说是四岳呢?回答是:所谓岳,古代山西人称霍太山为太岳山,《禹贡》中:“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就是这个说法。《诗·大雅·崧高》也提到说:“惟岳降神,生甫及申。”甫就是吕。姜姓的祖先早先居住地靠近太岳山,所以说“惟岳降神”,就是在太岳山生下了吕和申。后来吕尚封到齐国,于是齐国也有了泰山,也得到岳的称呼(东岳)。从这以后有了四岳、五岳这样的说法。离原先的发轫地越来越远,也和早先的意思越来越不同。

《史记·晋世家》的《集解》引用《世本》说:叔虞居住在鄂,也就是大夏。今天汉水北岸(武汉)有鄂,山西南部也有鄂,这样夏人固然也可以是从汉北迁移到晋南的。而许由、伯夷对于唐尧来说,自然也就成了四岳、八伯的首长了。我在这儿就不再深入了,不过四岳姜姓,其祖先居住在山西,是可以断言的。

春秋时晋国有吕甥,后代有吕相。《后汉书·郡国志》有一个注解:“河东郡永安,就是以前的彘②,《博物记》说有吕乡,当年吕甥的封邑。”《地理志》说:“彘,霍太山在其东面,是冀州的山。”程恩泽在其《国策地名考》中提到:“《左传》吕郤害怕威逼,今天霍州西三里有吕乡,西南十里有吕城,有人说吕就是阴邑,霍州①东南十五里还有一个阴地村。”这是吕氏的封邑靠近霍山的证据。

所以姜、许、吕、州、向,这些姜姓的后裔、部族,他们的祖先在冀州,在史书与传说中完全有迹可循。如此说来,为什么会怀疑姜嫄来自于冀州的姜姓呢?

① 霍州:以霍太山得名,在山西省中部偏南,汾河中游。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派陈赓率部在此作战,为太岳军区,与刘邓的太行军区分庭抗礼。解放战争中,太岳兵团达到八万人马,加入到中原战场,与刘邓兵团、陈粟兵团在中原呈品字形展开,与国军逐鹿中原。

② 彘(zhì):在霍州东北,公元841年,周王朝国都镐京的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到此地,后来死于此。

③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齐、晋、郑、楚、吴国、越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还没有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0)

相关推荐

  • 咫(zhǐ止) 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国语·晋语>:"吾不能行也咫." ...

  • 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隐士

    在我国古代,有一股极为隐蔽又恐怖的力量.在暗中支配着时局发展.这便是隐士,隐士在很早期间就已存在. 相传帝尧年老的时候,儿子丹朱不肖.有个叫巢父的大贤,德行高洁,有圣人之风.帝尧便打算与天下相让,但巢 ...

  • 《封神演义》:姜太公是许州人

    许姓吕姓本一家 近日,颍川派推文介绍了清华简<封许之命>. 这一分封许国时的古老文献揭示:许国第一代国君许文叔,真实姓名为吕丁,与姜太公吕尚是近亲. <封许之命>中的" ...

  • 周初地理考,24

    重答李峻之君对余<周初地理考>之驳难 李君说我文章中"最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是全盘接受了从<尧典>.<世本>.<五帝德>,以至于<古史考& ...

  • 周初地理考,23

    (五十九)吕尚河内人,钓滋水遇文王,即霸水,在渭水下流,不在宝鸡. 为什么又说文王得到吕尚,也不在渭水的上游呢?回答是:<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人士."高诱注 ...

  • 周初地理考,22

    七.文王篇 (五十七)文王母太任,妻太姒,皆出东国.生岐周,卒毕程,皆在东土. 太王.王季的事迹前面已经讲清楚了,最后要谈到的是文王.诗中"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

  • 周初地理考,21

    (五十五)熏粥.猃狁.淳维.匈奴皆一类,与犬戎.鬼方.混夷皆由燕声递变. 太王所避的狄人,是燕京戎,居住在汾水上游,太原周围的山中.不过,<孟子>又说:"太王服事獯鬻." ...

  • 周初地理考,19

    (四十八)槐里.犬邱.槐谷.鬼谷,皆以鬼戎得名. <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槐里县古城之南,古代的犬邱城.周懿王在此建都,秦国更名为废邱,也叫舒邱."<雍录& ...

  • 周初地理考,18

    六.王季篇 (四十六)<绵诗>混夷駾矣,即王季所伐西落鬼戎,为周人渡河后新敌. 我认为:太王离开邠到岐定居,是为了避开狄人的入侵.<大雅·绵>诗中说:"柞棫①拔矣,行 ...

  • 周初地理考,17

    (四十三)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即岐丰,太王所迁,非美阳城邑. <史记·秦本纪>:"西戎犬戎和申侯一起征伐周,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救助周王室,作战很卖力 ...

  • 周初地理考,16

    (四十)宣王猎漆沮,在朝邑华阴之间,不在扶风. 后来到了宣王时代,又有近畿之蒐.<诗·小雅·吉日>诗中说:"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姚际恒<诗经通论>解释说: ...

  • 周初地理考,15

    五.太王篇 (三十六)<诗·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在朝邑华阴之间.古公亶父,陶复陶穴,"古公亶父"四字衍. 周人起源于晋,其先祖在涑洮流域,其后向北迁徙,又越过汾水, ...

  • 周初地理考,14

    (三十三)<公刘诗>涉渭为乱,芮鞫之即,始为周人渡河而西之证,在公刘后. <公刘>诗中又说:"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