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巴林右旗:辽庆陵
不知道是这里地势高还是植物本身的原因,路边林木已经红透。大片的彩林连绵到山边。本来一路走来还担心看不见太好的红叶,这时候放下了心。
再往上是一个山口,路中间是一个敖包。过了山口,豁然开朗,四周环山的一片谷地,色彩斑斓。我们没有下车,直接翻过山口下到谷底。沿路往西,看到几间房子在路边,两边有铁丝网,旁边有很破的牌子,写着庆云山景区,肯定是这里了,庆云山是辽兴宗在圣宗下葬时改的名字。
大门开着,看不见人。看见前面有一车进去了,我们也就跟着开了进去。里面都是草地上压出来的土路。
沿着南边的山边走到一片视野好一点的地方,下车四望,南北两山相距有一两千米,中间好像有一条河。北边的山上色彩尤其绚烂,层层叠叠,由上往下是褐红色——绿——绿黄相间——黄——绿,真是——锦绣谷的感觉。对面那山上就是庆陵所在地。
身后是南边的山坡。
看此美景,无怪乎当年辽圣宗一看到这里,就告其子孙:“吾万岁后当葬此”。太平十一年(1031)圣宗驾崩,葬在这里,辽兴宗将庆陵所在的山命名为庆云山,陵寝的享殿命名为望仙殿。后来辽兴宗、道宗又陆续在此建陵,并葬在这里,所以这里是辽代第六到第八个皇帝的三个陵寝。由东向西为东陵圣宗永庆陵,中陵兴宗永兴陵,西陵道宗永福陵。
圣宗永庆陵既东陵在对面山腰处——既是那边的山阳面,据说还有陵门,从陵门到陵园有长1300米,宽3米的神道,神道两侧有望仙殿、御容殿等遗址。永庆陵有七室,主室内有柏木组建的巨大椁室,现在陵内尚保存有较完好的壁画。
永兴陵即中陵,位于永庆陵之西600多米,陵园的地势和建筑物与东陵相同,现存神道、陵门、祭殿、膳堂等遗址。墓室规模大于东陵。
永福陵即西陵,位于永兴陵之西约1400米,陵园建筑相同东陵。现存神道、陵门和祭殿遗址,墓室形同中陵。规模大于中陵。墓内有壁画残存遗址。
这三个皇帝历经百多年,正是辽代国力强盛时期,陵园规模宏大,建造豪华,陵葬器物很多。现存最珍贵的遗物是分别用契丹文、汉文镌刻的帝王皇后哀册,就相当于碑刻吧。
我们刚刚看了一会,正在感叹山川秀美,不虚此行。进门时看见的前面那个车返回来停在我们车跟前,下来一个彪形大汉,手里拿着一个马鞭,凶巴巴问我们怎么进来的,并说这里是防火期,不让游览,把我们轰出来了。
出来以后我们开车回到刚才过来的山口,在山上俯瞰山谷。但没有合适的位置,无法一览全貌。
正是景色最好的季节,人家从9月15日以后就封山,可惜了这么好的风景。据说这里是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有100400公顷。1999年被国际鸟类联盟确定为世界重要鸟区,200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为组织批准为世界 生物圈保护区。
附摘编网上的资料:
辽亡以后,庆陵在金、元代就被损坏过,后来逐渐湮没。1913年,当时的林西县县长勘查垦地,读到陵寝碑文时,才知道此地为辽代圣宗陵寝。1921年,附近农民被人鼓动开挖盗掘庆陵,结果被制止。但消息传出去了,1922年林西县一名传教士牟里进入庆陵,抄录了地宫内所有“哀册”的原文,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契丹文字。后对“哀册”进行考释,于1923年发表。 “辽代契丹文字重见天日”的消息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巨大轰动。
1926年直系军阀赶走了冯玉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上任后,派儿子汤佐荣前去挖开了皇陵。可是陵内那些金银财宝都没有了,只剩下帝后“哀册”石碑和仿宫殿的梓宫。据说汤佐荣动用了几十头黄牛牵引,将十几方总重达几十吨的“哀册”拖出,将这些“哀册”等装了60多辆牛车运走。1931年9月,汤玉麟将这些辽代庆陵“哀册”运到沈阳“汤公馆”收藏。1935年汤氏宅邸被伪满洲国辟为“国立博物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更名为“古物馆”,隶属“国立沈阳博物院”。1948年沈阳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在“汤公馆”成立“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为“辽宁省博物馆”,这批辽代庆陵“哀册”便收藏在这里。
庆陵三陵出土哀册15方,为石质,哀册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共分为册盖、册石两部分,呈墓志形,其中册盖8石、册石7石,盖、册皆用汉白玉所造,呈正方形,边长130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每石重约1.5吨。其中汉文哀册有圣宗、仁德皇后、钦爱皇后、道宗、宣懿皇后的各一合,仁懿皇后哀册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每方近2000字,其中4方用契丹文书写,被确认为失传多时的契丹民族文字,对研究契丹小字极有价值。碑身高大雄伟,刻功刚健遒丽,工整含蓄,堪称辽代书法精品。在哀册册盖与册石侧面,还有采用线雕手法做出的精美生动的纹饰,册盖四角或雕有双龙、或刻镌牡丹。周边则线刻端庄,飘逸的人首、人身,整个哀册丰富多彩。永庆陵的3方哀册还填补了辽圣宗和两个皇后在历史上记载的不足。这些契丹小字哀册和榜题,是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及开展契丹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稀世之宝。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哀册仅存篆盖。1922年还从中陵抄写出兴宗和仁懿皇后的契丹小字哀册册文,原石已失。
看到这里,不得不吐槽,这里巴林左旗、右旗和林西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饭都吃不上,巴林右旗这么好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起码涵盖小半个县域被忽悠成什么自然保护区?最好看的季节不让人游览。我们千里迢迢跑到这里干什么?我们又不是破坏闹事?我们理解防火的要求,但干吗凶巴巴的?这些贫困县近年是脱了贫,怎么能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思路不改变,还是要贫困下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