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价值有多大

秦国统一六国的功绩,首推商鞅变法。

商鞅

一、实行耕战政策,促进了秦国的封建经济的发展。

商鞅耕战政策的基本内容:吸引秦的邻国——韩、赵、魏的人口到秦国来,给他们田宅,免去他们三代人的苦役,使得专力耕田,同时就可把大量的秦人投入战斗,不受农时的限制而易于扩大战果。这个政策,在当时是能促进新的封建生产力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封建经济进一步代替奴隶制经济。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曾指出农奴制时期的地主经济制度,有四个作为前提的必要条件。(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二)、“直接生产者必须分有一般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同时他必须束缚在土地上,否则就不能保证地主获得劳动力”。(三)、“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四)、技术水平的低下。列宁在这里指出了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农民跟土地的关系、农民跟地主的关系和生产技术的水平问题,这里包含了封建的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除了生产技术水平问题不准备在这里接触外,其他三点对于我们研究商鞅的耕战政策,对促进封建经济的关系是很重要的理论。

毛泽东主席在《组织起来》中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做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作为支配形态,是封建的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毛主席在这里指出了封建生产力在组织形式上的特点,对于我们理解耕战政策的作用和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商鞅立木取信

二、商秧的变法令内容

1、以法令迫使成丁的男子要各立门户,否则加倍征收田赋,从而促进封建的一夫一妻组成的个体经济的发展。

2、奖励以男耕女织为内容的个体经济,打击离开农业生产的商人和游民,从而加强了自然经济的统治,使直接生产者更加束缚在土地上,以保证地主获得劳动力。

3、按有无军功及军功的大小来规定新兴地主和旧贵族之间的升降,并规定地主阶级内部等级的办法。这对于新兴地主是一种扶植,对旧的贵族阶级是一种打击。即使旧贵族仍有可以保持其政治地位的,但他们的身份已经不是简单贵族身份了。

商鞅通过这些重大措施,在秦发展了男耕女织的个体经济,扶植了以军功获得社会地位的新兴地主阶级。这是符合于当时历史发展的形势并且有助于这种形势进一步发展的。公元前三五0年,商鞅下达了第二次变法令。其中有一条,是改变秦地过去的一家之中两性关系的混乱,促进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发展,使其有利于男耕女织的个体经济的发展,还有一条说:“为田开阡陌封疆”,这是对旧贵族土地所有制的打击,在发展耕地的情况下,使旧日贵族占有的土地疆界受到破坏。

秦始皇亲自掌握政权,是在公元前二三八年,距商鞅变法已有一百二十年了。他在已经发展起来的封建经济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灭六国以后,成争是结束了,他继续按照耕战政策的精神,推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措施。从秦始星在各地的刻石上看,如琅牙台刻石说:“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黥首是高”。这就是秦始皇以发展农业作为自己的功劳。“本事”就是农事。“上农除末”,就是重农抑商,是维护自然经济的统治,使直接生产者束缚于土地的办法。

商鞅立法公告

三、适应历史的发展

秦以落后的地区奋起西方,经过长时期的努力,终于在十年之中(公元前二三Oーニニー)先后灭了六国,其原因不是一方面的,但适应历史的发展,使上层建筑能够不断推动经济基础前进,这就符合历史要求,是最后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当时如无一定的经济基础,变法是不能成功的。应该说,商鞅和秦始皇是起了促进历史发展作用的。他们的历史功绩是应该背定的。但真正创造历史的仍然是人民群众,没有奴隶们的暴力斗争,没有奴隶们的大量逃亡以致造成奴隶制下劳动力缺乏等等,生产关系不会得到相应的转变,封建的生产关系即不会形成。

我们说,秦的耕战政策使封建地主所有制代替奴隶主士地所有制。这种促进,在历史上是起进步作用的。他们“灭先王之道”,是灭得对,灭得好。当然,封建制度出现了,同时就出現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这个问题,在整个封建时代,是不能解决的。这是另一个话题。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关系和自然经济的发展,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后代的法家都是以商鞅变法为蓝本的。商鞅可谓是中国法家实践第一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