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九溪十八峒四十八源是哪些?杜回子之乱是什么意思?

九溪十八峒四十八源,在明清时期还都是瑶族等小数民族的居住的,但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是小数民族住居地了。比如说:今石家洞村就多为汉民族了。这些地名中,还有一些至今是指何处,已经弄不清了。有知道的,欢迎发给小编呵!

宁远历史上有九溪十八峒四十八源这个地名,它起源于元末明初。所谓溪峒,是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统称。那宁远(含周边县)明清时期的四十八源是哪四十八溪峒源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整理一下:

九疑瑶       太平瑶      廖峒瑶     鲁塘峒      石溪峒      黄柏峒    上罗源

椒叔源       踏礁源      麻江源     马鞍岭峒   小猛峒      下古源    上古源

枧下源       蒲竹源      大江腹源  棣箭源     乾溪源       蔗塘源

天塘大冲源  毛坪源    草坪源     偷牛岭源   石岭源     四木峒     金峒

水东峒      黄峒         干把源       辽头狮仔峒   羊山板峒源    水流源

东岭源     九牛坝峒    东冲峒       秧田峒      石古源    南冲源    羊塘峒

宝寨峒     钗江峒        黄江峒      下罗潘峒    三宝冲源   蔗木源

明洪武十八年逃军杜回子纠土贼奉晚虎等流劫,奏调杨总兵征剿未绝,后军门设策,令招王雷琯等人入峒招降,瑶寇免其死罪,共四十二户回峒复业。宣德七年,王知府入峒采取王木,见瑶多田少,许令附近常宁、祁阳、零陵、宁远四界边山开垦无额荒田纳粮免差,递年附近纳粮,常宁十二石,祁阳十二石,零陵十二石,宁远十二石。先招邓良等四十八户为峒主,后招张四等七十二户为户长。各峒主管户长,户长管小甲,吴庆各管散瑶。

在这段文字中,明确了洪武年间的杜回子之乱开始时间是洪武十八年(1385),为研究杜回子之乱的时间提供了准确的时间。

      杜回子之乱究竟是乍回事呢?

1370年,湖南境内的义军被朱元璋击败,纷纷从武冈进入宁远县。他们与宁远县北境由奉晚虎领导的义军联合起来,人数达好几万人,不断搔扰百姓。明朝政府派杨璟率兵驻道州,十多年也没能打败这支义军。后来,宁远县人石玉生、李茂英等献策进行招抚,石玉生以身为质,劝降义军投降明朝,及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这支义军才以招抚的形式平息下来。石玉生的赤诚忠胆得到明朝廷的嘉奖,赐以世袭参将之职。但在南京受奖之后不久因病去世,享年28岁。

也就是说,杜回子起义实际是一个代称词,指元末明初时期以宁远为中心的农民起义。像宁远县中和镇吴伯营村,他们的始祖叫李仲明,下灌人,就是因为杜回子起义的首领之一吴伯颜,把李仲明掳抢到吴伯营。后,杜回子起义被明军和地方军合力招抚,起义才得以结束。

杜回子起义,对下灌的影响最大,当时,几近屠村。李闻举陪其母洪氏到南京向朱元璋请兵镇压力,因此而入朝做官。其父李茂英被朱元璋派回宁远招抚,这样,李茂英入选宁远县志孝义卷。下灌的英公祠,即湖南省文物保护位下灌李氏纪念的就是李茂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