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将到来,谨以此文献给2018年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看看乐雷发是怎样成为状元的。

乐雷发(1210或1209~1271)

特科状元乐雷发


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九疑明月山(今下灌乐家山)人。生于嘉定三年庚午十月初六(1210年10月25日),一说为嘉定三年庚午正月十六(1210年2月11日),一说为嘉定二年己巳正月十六(1209年2月21日);卒于咸淳七年辛未十月十三(1271年11月16日)。曾祖乐篪于绍圣四年(1097)任营道县令,喜延唐(唐旧县,宋为宁远,族谱沿用旧称)山水秀丽,慕九疑乃舜陵所在,遂择居明月山。伯祖父乐伯舆为绍兴十二年(1142)陈诚之榜进士;父亲乐公明系一介寒士,淳熙八年(1181)黄由榜进士,因不满当朝无所作为,不愿为官,唯以耕读传家,以节义敦勖子弟;伯父乐公悦精通医理,庆元五年(1199)曾从龙榜进士,也不愿为官,隐遁幽篁里,以医道福人。

雷发生长于书香之家。少时聪慧颖敏,通晓经史,长于诗赋,笃定“事业无穷要自强”之理,常蓄抗战复国之志。因政见与权贵相悖,累举不第。除做过短期的低级幕僚外,以耕读自适,收徒乡里,讲学象岩。二十岁以后漫游湘桂浙赣等地,交游甚广,为士宦所重。时宋室偏安江南,史弥远、丁大全专权,政治昏暗,时局艰虞,蒙胡欲并南宋于一统。内忧外患,使雷发产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他恨腐儒误国,慨然欲投笔从戎以报国家,愤而作《乌乌歌》、《车攻赋》以显志。但“淮烽蜀燧照边隅” “时事如颓屋,谁堪任栋梁” “书生亦有中原志,那得君王丈二殳”,咏叹《疏拙》之余,《雨夜读陆放翁集》,聊吐《罪言》,满腔爱国热情难以释怀。他《清湘逢廷对人归,因问时事》,《听友人谈蜀道事》,“忧国苦无蠲芬草”而“鲁俗皆冠我独髿”,急切“待看天戈洗鞑尘” “看随郤縠洗狼烟”。心系国祚,壮志难酬,雷发“白发功名惟剑在,青灯活计并锥无”,便“空对西风泪满巾”。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雪矶丛稿》鉴其真。

雷发关心民众疾苦,颇具人民性思想。他以为“盖头即可居,容膝即可安”,却想不到还有赤贫者背井离乡去逃亡。在《逃户》诗中,他写道:“租贴名犹在,何人纳税钱?鸟栖无主墓,蛇占没官田。边国干戈满,蛮州瘴疠偏。不知携老稚,何处就丰年?”想起“世道日以隘,民瘼谁克瘳?”看到“同袍正焦灼”,禁不住发出“对酒何忍倾”的心声。

雷发人品颇高。好友姚雪蓬居官清廉,因得罪权贵陈子华而蒙屈去官,他不惧权臣而励慰道:“赖有行人碑尚在,棠阴依旧恋东风。”曾极(字景建)曾有诗云“九十日春晴景少,一千年事乱时多”,宝庆元年(1225),权相史弥远因之掀发“诗案”,罪及者数十人,时人讳诗两年。后曾景建待罪道州濂溪书院读书并逝世于此,雷发不为时议所摇,毅然前去吊唁,作诗《濂溪书院吊曾景建》,表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正义立场,铮铮铁骨,硬汉气节,溢于言表。易祓曾任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失势后专心治学,二十年后研有所成,著《周易总义》二十卷。时论鄙其为人而卑其学问,雷发却尊重其学问并前去拜访他,写诗《谒山斋先生易尚书》,显示出年青一代对有争议长者尊其所长的宽容态度。

雷发人品学术名重士林,得以在淳佑十二年(1252)作为乡贡进士举荐于朝,仕为太学录。宝佑元年五月己亥(二十二,1253年6月19日),姚勉中进士第一,效法李郃之举,上疏让第其师乐雷发,说他才学超过管仲、诸葛亮,在国家多事之秋,宜以大事委任之。理宗诏雷发等人亲试,对问选举八事。雷发条对切直,大略言学术以性命为本,才智以气节为先,选举以公正为要,教养以师表为重;而总在淑天下之士以道,求实用、黜虚文、录真才、培正气。策对共九千七百余字,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理宗喜文艺,时号“文章天子”,诏嘉纳,赐特科第一。雷发志在康济,与时政不合,空有状元头衔,终不授实职。看到理宗和权臣偏安一隅,不思抗战复国,雷发萌生退隐之心,作诗《感怀》:“中朝硕果半凋残,无复陈书策治安。却有故乡园半亩,兰成且种竹三竿。”于丙辰(1256)称病告归。旋丁母艰,遂不复起用。雷发隐居九疑,寄情山水,矢志于教,培养救国救民的后辈人才。雷发告归后,国势更加衰败,理宗深悔不用其言,益思其忠直,勅建状元楼一座,赐田八百亩,以示旌表。雷发卒后择葬油草岭。所著《雪矶丛稿》五卷入选《四库全书》。入祀宁远文庙乡贤祠。其夫人周氏(1207~1265)系道州女,葬地把截,后迁葬灌溪祖业骆驼饮水形。其子斗之,开庆元年(1259)周震炎榜进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