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浆膜炎发病越来越早,病毒混感严重?教你怎么一招控制伤亡!
小鹅浆膜炎发病越来越早,病毒混感严重?教你怎么一招控制伤亡!
鹅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或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或仔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近几年, 随着我国水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该病在我国水禽养殖地区日起严重。本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和仔鹅,特征性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 以及输卵管炎等等。
发病原因:
各种品种1~ 8周龄的鸭、鹅均易感,尤其以2~ 3周龄的雏鸭、仔鹅最为易感,本病在感染群中感染率和发病率都很高,有时可达90%甚至以上,死亡率为5% ~ 80%不等。本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育雏密度过高,垫料潮湿污秽和反复使用,通风不良,饲养环境卫生条件不佳,育维地面粗糙导致雏禽脚掌擦伤而感染;饲养管理粗放,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维生素或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低也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对于没有发生浆膜炎的鹅场,在预防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饲养过程中,注意鹅群要与鸭群分开,以免雏鹅被感染。另外,小鹅仔在放牧或下水时,不要和鸭群或其他鹅群在一起,以预防被外来的传染源感染,保证本场鹅群健康成长。
2)由于雏鹅易感染,所以尤为要重视,注意在将雏鹅转舍或下塘时,要留意当天的天气情况,尽量减少运输或赶鹅对鹅群造成的影响,因为鹅应激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原因,所以要避免。
3)一个老生常谈的事儿,在这里还有必要重申下,就是在平时养鹅过程中做好科学饲养,避免高密度饲养,保证鹅场干净卫生,及做好鹅舍通风,温湿度要合理调节好。
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卫生条件和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禽舍及运动场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清除地面的尖锐物和铁丝等,防止脚部受到损伤;育锥期间保证良好的温度、通风条件。定期清洗料槽、饮水器等,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