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归顺朝廷,她也作为礼物献给皇帝,可惜并不如人意

乾隆二十一年,皇帝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噶勒杂特人的首领率众投降了清朝。噶勒杂特是蒙古的一个小部落,人数非常少,此次只有可怜兮兮的九十来户投降了,他们的首领被称为宰桑,叫做根敦。带着这点人马而来,与其说是归顺,不如说是逃难。他们被别的部落打得走头无伦,只好找了清廷作为靠山。

但是乾隆可不嫌弃,他最在乎的就是面子工程,只要有万邦来朝的假象,他什么都愿意。现在别说有九十户归顺,哪怕只有九户,他也会洋洋自得,为自己的文治武功而高兴。所以,乾隆特意做出安排,这些噶勒杂特人暂时先与丹毕人游牧,等以后熟悉了之后,在伊犁或再在原地或回到故土去游牧都可以。一句话,清朝能放牧的地方都随便挑。

朝廷如此皇恩浩荡,还给根敦封了一个佐领,这当然也令噶勒杂特部落欣喜万分。为了感谢皇帝的大恩大德,他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博尔济吉特氏作为礼品献给了乾隆。这样,宫中又多了一个蒙古女人。

在皇太极、顺治哪怕是康熙时期,宫中的博尔济吉特氏可谓人数众多。不过那是富裕而强大的科尔沁女子,那时候的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贵族中的贵族,在宫中不是皇后就是皇贵妃。然而到了乾隆时期,这个姓氏显然没有那么值钱了,更何况根敦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也只是一个杂牌的贵族姓氏,并非起自科尔沁部落。

这个博尔济吉特氏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在部落归顺的第二年被送入清廷。没有人顾及她的想法,没有人再去考虑她以后的命运,更没有人在乎她喜不喜欢皇帝,皇帝喜欢不喜欢她。作为部落领袖的女儿,她出生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她生来就是为了部落。

更让人尴尬的是,她此时已经二十九了。虽然史书中避而不谈,但按照古人特别是草原游牧民族早婚的习惯,她应该已经有过婚史,说不定还不止一段。可能她的父亲觉得没有什么,他们认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的妃子多的是别人的遗孀。

但是,此时的乾隆,已经是是定都北京的第四位皇帝。他们已经跳下马背,念起了四书五经,受到汉化的程度非常深。除了一些风俗以外,乾隆对汉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恐怕要超过九成以上的汉家皇帝。虽然满族人自己本来没有那么重的贞洁观念,但乾隆心中还是有了疙瘩。

更何况,这个博尔济吉特氏又没有像海兰珠、董鄂妃那样绝世的容颜。她出身于一个小部落,姿色平庸,自然不会很得宠。入宫之后,乾隆封她为贵人,不久之后又封为豫嫔。

这更多的只是政治意义,博尔济吉特氏在宫中完全就是一个摆设,乾隆一年也到她的宫中去不了几回。她的族人为取得了强大的靠山而高兴,又有几人会过问这个深宫之中不得宠的女子?

乾隆对她还是不错的,五年之后,又封她为豫妃。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表明了希望万邦归顺的决心,豫妃却在深宫之中孤独地活着。她得不到宠爱,自然也没有生儿育女,完成女人最为美好的事情。

这一切在乾隆四十五年时结束了,豫妃在寂寞之中匆匆离开了人世。她只是作为一件玩具送给了乾隆,这是一件不喜欢也不能退货的玩具,对此乾隆无所谓,送礼的人无所谓,可是谁又问过这个可怜玩具的感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