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李小龙的书房才知道什么叫文武双全

    李小龙早在香港时期即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美国唐人街的各类新旧书店,他更是常客。藏书达2500余册,书架上有柏拉图、大卫·休谟、笛卡尔、托马斯·阿奎那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也有禅宗、道家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等人有关宗教和心理学的书。书房贴了一纸条,上书“禁止动我的书”

    很多曾经与李小龙有交集的人,不论他是武学大家,还是武术界之外的人,都会惊异于李小龙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渊博的武学知识及其深邃的哲学头脑。

    早在六十年代初,经过一番武学交流之后,美国柔术大师谢华亮就说,这个刚来美国的小伙子未来一定不得了,功夫厉害,见识更是超群;六十年代中期,空手道冠军查克·罗礼士第一次与李小龙见面交流,就兴奋得和李小龙通宵夜谈,相见恨晚;另一位空手道冠军乔·刘易斯更认为李小龙简直就是一座挖掘不完的武学宝库;而伊鲁山度也说,之所以拜李小龙为师,不仅仅是因为折服于他的功夫,也深深为他高深的哲学理念、科学的武学理论所吸引......

    所谓“功夫在诗外”。李小龙一切武术成就、电影成就的取得,除了建立在他身体力行,实实在在,长期、系统的技艺训练和实证上之外,更多是来自于他广泛涉猎,孜孜不倦的对于中外哲学、武术、现代体育科学、电影、成功学等各方面书籍的综合阅读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高屋建瓴、触类旁通的整体性研究、提炼和总结。对此,与李小龙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龙妻”琳达·李无疑具有最高发言权。她曾写到,在李小龙的武学发展过程中,“他不断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之道。他通过练习和锻炼来磨砺其体魄,他通过阅读和反思来提升其智慧。”从而,李小龙能够站在人类武学智慧和武术科学的最高峰,完美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所得进一步周延自身理论,知行合一,相辅相承,逐步达到令人惊异的武学高度,取得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

    良好的阅读习惯,李小龙早在香港时期,即已养成。号称“冇时定”的少年李小龙,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独处看书、思考的时候,安静得让他母亲也会怀疑他是不是病了,不然不会这样安静。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在李小龙少年时代即已显示出不同一般的特质。在香港习武期间,李小龙除了专修咏春拳外,还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兼修其他武技,比如与他派武术家以舞换武,或以技换技;比如通过相关拳击、武术录像进行学习,而最重要的辅助学习手段,则是通过购买、搜集各类武术书籍,以及武术、健身健美刊物,进行阅读、研究和自学。即使后来远赴重洋到了美国——据“龙姐”李秋源回忆——李小龙也仍然通过他的姐姐或者朋友继续在香港帮他收集武术书籍和资料,而美国唐人街的各类书店,甚至加拿大的某古旧书店等,李小龙更是常客。据琳达·李说,李小龙当年个人藏书多达2500余册,塞满了整个房间的半壁。以李小龙为榜样,他的很多弟子,像李恺师傅、黄锦铭师傅、伊鲁山度师傅等,都建立有自己的独立书房。

    在李小龙美国期间的藏书中,除哲学类书籍之外,最多的就是拳击专书(270本),第二多的就是击剑专书(60本)。它们对于李小龙武学哲学思想的形成、理论的创建,截拳道的最终横空出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正如李小龙自己所讲,截拳道建基于咏春拳、拳击和击剑之上,而李小龙藏书的特点,正好从某个侧面反应了这一事实。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李小龙从未真正系统的练习过拳击和击剑,但是结合他个人专业的咏春实践,以及与相关领域武术家、带艺投师弟子们的交流,特别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学习、思考和研究,李小龙仍然天才般的通过对于咏春拳、拳击和击剑三者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科学原则、原理和技巧的研究和提炼,发现了人类无限制科学街头格斗术的高度“秘密”,并以“精简、直接、非传统性”的截拳道——这一划时代的李小龙个人的武学独创,展现在世人面前。

    《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这部在李小龙逝世两年后面世的李小龙武学巨著,作为李小龙武学精神和理念的精华浓缩,几十年来,已经指引无数人不断迈向自我解放之路。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本书并非李小龙完全的原著,因为这并非李小龙有体系写作的专书,而是由后人根据他的武学笔记、武术旧稿、读书笔记、训练日记等第一手资料合编而成,因此,其中亦包含了部分李小龙从其他中外哲人、西方拳击、击剑前辈高手相关专书中所摘录的,曾直接影响李小龙截拳道思考、实践、研创历程的精华内容。所以,本书堪称李小龙个人哲学、武学实践成果,加上个人读书摘录、批注和研究心得的精华集成。而这部分李小龙个人阅读精华摘录、批注的精华内容,亦在某种程度上,集中展现了李小龙在他个人图书馆藏书的阅读、研究过程中,与截拳道研创紧密相关的所思所想及其心路历程,为后人深入回溯截拳道研创的源头,理解李小龙的思想方法和截拳道原理、原则来源背景及其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后期截拳道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黄锦铭师傅在他的师父李小龙去世之后,正是通过不断实践李小龙当年所教授给他的截拳道技艺,紧密结合此种回溯性的学习、研究,才成功地实现了对于李小龙后期截拳道体系的最终圆融。因此,在其生前,黄锦铭师傅曾不断叮嘱他的追随者们,务必在实践截拳道技艺的同时,要多读李小龙原著,读懂李小龙的所思所想,从而不断贴近李小龙的武学要义,更好的促进自我的截拳道修行。

    那么,李小龙图书馆的藏书,究竟有哪些对李小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呢?或许,我们从摘录的琳达·李为《截拳道之道》撰写的前言相关内容中,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事实:

    1、“1971年,李小龙的背部遭受极为严重的损伤,他的医生要求他停止武术锻炼,卧床静养以待背伤痊愈。这恐怕是李小龙一生中最为难熬和沮丧的一段时光了。他仰卧在床达6个月之久,不过他的大脑无法停止工作……其结果便是本书的问世。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均是那时写成的,但也有许多散张的笔记则是较早或较晚的时候记录下来的。

    从李小龙的个人学习笔记中可以看出,下列作者的著作曾给李小龙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埃德温·海斯莱特(Edwin L Haislet)、朱利欧·马丁尼斯·卡斯特罗(Julio Martinez Castello)、胡果(Hugo)和詹姆斯·卡斯特罗(James Castello)以及罗杰·卡斯特罗(Roger Crosnier)。李小龙自己的许多理论都与上述作者的某些观点有着直接的联系。”

    2、“事实上,‘截拳道之道’早在李小龙出世之前便已产生。他入门所习的传统功夫咏春拳当时已有400年的发展历史。而他所拥有的2000余册藏书、他所阅读的无数书籍,更是数千名前辈专家的心血结晶。本书中并没有什么新鲜发明,也没有任何绝招秘笈。李小龙常说:‘没什么特别的’。是的,的确如此。

    李小龙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深深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因此他能够正确地选择那些可以为他所用的事物并将其融于自己的动作和言谈中。他从孔子(Confucius)、斯宾诺沙(Spinoza)、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及其他哲学家的思想中吸取其精华,进而形成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本书的写作以阐述他心中之‘道’。”

    3、“我十二万分的感激下述作者允许我引用或采取他们书中的一些文字图片,其中的出处特别注明如下:

    《拳击》,作者Edwiv L. Haislet ,1940年由The Rnoald Press 出版,引用pp.33-34,72,97-99,106,128,149-150,154-155,158-159,173,178-180;

    《击剑术》,作者Hugo及James Castello,1962年由The Rnoald Press出版,引用pp.139-140,144;

    《纯剑击剑术》,作者Roger Crosnier,1951年由A.S.Barnes and Co.出版,引用pp.132-135,137-139,168,170-171,182-184;

    《击剑原理与练习》,作者Julio Martinez Castello,1933年由Charles Scribner’s Sons出版,引用pp.43,44,62,63,125,127,133-136,139,145,168,191。”

    另外,通过阅读,对于李小龙曾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哲学著作,毫无疑问,还有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禅宗哲学,“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最高哲学纲领,正是中国传统道家、禅宗哲学思想在李小龙武道思想体系中的最为精炼的体现。而在拳击和击剑方面,如吉姆·德理斯卡尔(Jim Driscoll)、杰克·邓普西(Jack Dempsey)、阿尔多·纳迪(Aido Nadi)等大师们的专著及其理论,对于李小龙截拳道独特格斗原理、原则的产生,亦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迪作用。可以说,李小龙数量可观的个人藏书及其孜孜不倦的阅读、思考,取精用弘,正是李小龙的武学智慧及其远见卓识得以无极限增长的不灭源泉。

苹果用户如果想要打赏李小龙,请扫二维码

谢谢赏赐,李小龙会给龙迷一个大大的微笑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