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王春西作品
我的父亲
王春西(河南)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
如今每次听到筷子兄弟唱《父亲》这首歌,我的内心都不能平静——想念乡下的老父亲,牵挂他的健康和安危。父亲辛劳一生,把最好的给予儿女,却忘了自己的苦和乐……
隔着几十年的光景我常常会从岁月深处打捞起父亲诸多的劳动生活碎片,它们像宝石一样在我的记忆里熠熠闪着光,让我骄傲更让我心疼。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老家穷得连烧火做饭用的柴草都要到七十里外的山上去捡拾补给。于是趁秋天农闲时节,父亲和村里的乡亲们会在孩子们还在梦乡的某个清晨拉上架子车带上吃的向东山(不知道名字)出发。到了山脚下就各自找个当地的人家安顿下来(以帮人家干点杂活儿作为酬谢)。第二天他们就上山捡拾枯树枝或者山火中遗留下来的没烧透的树枝(护林员是严禁滥砍乱伐的)。等各自拾够一担柴太阳就偏西了,然后慢慢挑下山去。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空手下来都得小心,何况挑着重担!
下山到“家”后饥肠辘辘的他们并没有热腾腾的饭菜犒劳,还得趁主家吃完饭自己张罗饭食。好在做饭很简单,就是往锅里舀几瓢水再丢几把红薯干儿煮熟而已,隔天就做贴饼子——就是锅里倒点水,沿锅边儿贴上红薯面饼子蒸熟了吃。他们就是这样干着辛苦的活儿却用最简单的食物果腹。过去我一直以为奶奶是特意蒸了白面馍煮了咸鸭蛋给他们带上山的,直到前天和父亲在电话里聊起我才明白真相,咸鸭蛋白蒸馍不过是我的异想天开一厢情愿,那个年代过年或者添客才能吃上这些稀罕物。
感谢父亲和我们的父辈在那些艰苦岁月里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能读书不挨饿。
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人很乐观,快乐也如影随形。几天后当父亲他们拉着满车的柴火回来时,我们一群孩子欢呼雀跃跑去迎接这些从山里回来的英雄们!因为他们不但收获了满车的柴火,还带回来不少惊喜,菊花呀葛花呀,带着香味儿的松树枝儿呀(护林人不让折,父亲他们只偷偷带回几枝儿让孩子们见见),还有好玩儿的松树壳儿等等。我们一边帮忙推车一边麻雀一般叽叽喳喳问这问那,农村的孩子太渴望了解外边的世界了,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到山那边去看看……
孩子们只顾着高兴,并不清楚大人们在山上经历的辛苦,我只依稀记得他们好像黑了瘦了变样了,脖子里还都搭条毛巾。也是前天晚上和父亲的对话才这件往事多了些了解。父亲回忆说山火烧过的树枝很沉,有几次他打好了柴火捆才知道挑子太大了,足有170斤,而他身高也只有1米70,算不得魁梧,他是如何把170斤一步步挑下山的我们可以想见。
物换星移岁月变迁,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1982年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农村孩子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了。时任大队秘书的父亲对形势的转变很是兴奋,他常常鼓励我们用心读书考大学并忙里偷闲拜访老师。父亲热情开朗人缘儿好,让我们在学校也得到了更多关照。真诚感谢辛勤的老师,是他们的倾力托举才有我们的今天。我和弟弟都读高中虽然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可父母满心期待着儿女能鲤鱼跳龙门,自己的苦和乐都抛到了一边。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每年的麦收更像一场战役让父亲和家人经历严峻的考验。麦收战打响后,父亲一定是迎着星光最早奔赴“战场”的人,镰刀在他手中嚓嚓作响,麦子闻声投降一堆堆臣服在身后。那情形潇潇洒洒所向披靡,羡慕得我们直咂舌。父亲是农活好把式儿,长长的麦田他一口气就能割进去老深,一直割到太阳老高了才回家吃早饭。割麦的辛苦是亲历过的人都望而生畏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衣服塌湿了干干了又湿,煎熬难耐。半个月的麦收结束后父亲常常会发烧几天,而且几乎年年如此;还有叔叔,也是年年麦收时节流鼻血,简单处理一下就若无其事地接着忙活了。
父亲叔叔伯伯以及父老乡亲们一年又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地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无怨无悔,他们虽然没有如军人一样亲临战场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然而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劳动者才有千千万万个衣食无忧的小家,才有我们和谐安宁的共和国!我们当向他们致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亲和家人的无私奉献鞭策着我们姊妹在学校用心读书不敢懈怠,我和弟弟先后走进大学圆了父亲的梦。1997年我又随爱人调到省城教书,让家人很是自豪。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1998年,年仅26岁的小弟车祸身亡,留下了三岁的幼儿,全家人肝肠寸断,但父亲还是强忍悲痛料理后事,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咬紧牙关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那年父亲已经56岁,此后十八年里他和母亲坚持种着十六亩地,儿子走了他们要替儿子抚养孙子,好让远在外地的四个儿女安心工作……
母亲说父亲曾经在一个月亮当头的晚上独自一人把八亩地的玉米杆子收完以免耽误第二天机器统一耙地;还有一次父亲徒手给庄稼撒化肥而中毒倒地,幸亏邻居发现及时才躲过一劫。父亲真如一匹战马(父亲属马,1942年生人)豪迈坚毅,他一生勇往直前驰骋在粗砺的岁月中,遇山开道遇水搭桥永不言悔永不言败!
父亲既管小家又管大家——他80年开始当大队秘书,一干就是30年。他热心善良为人厚道,在他眼里前村后店的乡亲们俨然都是他的兄弟姊妹,谁家艰难他都记挂在怀,符合救助条件必定倾力相助;谁找他办事儿他都笑脸相迎,哪怕憨憨傻傻他也一视同仁迎来送往。在村委这片方圆三公里的土地上,父亲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自己也深深地扎根于这片热土之中。
“投桃报李”,乡亲们也回馈给了父亲以深情厚谊。季节上谁家的桃儿杏儿熟了玉米棒子摘了总会挑几个像样儿的给他送去尝尝;割麦打场收豆子也会来个“不速之客”帮忙,让人感动。
如今父亲已经77岁高龄了,他和母亲独自生活在乡下,我们做儿女的都尽己所能为父母做些事。姐姐住得近,平日里隔三差五就回去给二老洗洗涮涮收拾家务包饺子烙菜馍做可口的饭菜;小妹也见缝插针驱车回家进行一条龙服务——带父母逛逛近处的风景区进洗浴中心洗洗澡到理发店理发染发,收拾得干净利落后逛超市,鞋袜衣帽油盐酱醋棉签牙签尽收囊中……大弟是单位领导工作繁忙,但也忙里偷闲和弟媳一起回家看望老人,把能想起来的好东西都装进后备箱里孝敬父母,并定期带他们体检身体。每逢节假日,我们兄弟姊妹加上欢蹦乱跳的孩子们让整个小院儿洋溢着欢乐,连老宅子都兴奋得吱吱作响,更甭提父母有多高兴了。
为了“留住” 这些温暖和快乐,我常常抓拍下珍贵的瞬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音乐相册发给老妈并像教小学生那样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爹妈用智能手机视频听书拍照和上网,看到他们从拒绝到接受再到后来兴奋地尝试我们也很开心。
父母老了,我们做儿女的都只争朝夕为他们做些什么,就像他们曾经奉献于儿女一样,如今我们也把最好的回馈给他们。
今年春天我和堂妹陪同父亲和叔叔到长沙湘西张家界旅行,看着70多岁的老哥俩儿背着包儿像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向前赶,我不禁泪流满面几度哽咽…… 辛劳一生的父亲啊终于放下了许多牵绊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张家界的黄龙洞令他眼界大开; 湘西苗族的大型文艺演出让他叹为观止……
惟愿时光停留,别再让父亲变老了,他还有诸多夙愿未能完成——去天安门看一看到长城上走一走,还要瞻仰地球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感受大桥的壮观和祖国的飞速发展,作为普通的劳动者他也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惟愿时光停留,让父亲把他的梦想一一实现!
愿普天下的老父亲都能幸福快乐安享晚年!
【作者简介】王春西,女,1966年生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职工。
如果您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