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高春作品

我的母亲

高春(北京)

母亲走了已经20多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母亲的人品,想到母亲对儿女的谆谆教导,母亲养育之恩,是我永远报答不尽的。想起母亲在艰辛的生活中,用她的勤劳和聪慧,酿制黄酒、制茶,教授晚辈做粘糕、糕点,精心伺候枣树、养花,改善家庭生活,就不由得让我想提笔写写可亲可敬的母亲。对母亲的回忆,也是留给儿女和亲人的一点怀念吧!

老娘的家教

母亲年近九旬时,头脑仍然很清楚。她不识字,可记忆力却很强,脑子里装了许多民俗、谚语、家规之类的知识。说话总是很风趣,张嘴就是一套套的,总是劝人修好行善立志。母亲曾经对我说:“肚里装的那点东西,一是听书听来的,再就是戏文里学的,还有就是在生活中琢磨出来的”。

解放前,由于家境贫寒,加上连年战乱,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法上学。日本投降那年我大哥都17岁了,教私塾的先生动员他上学。开明的母亲笑着答应了。当着先生面对大哥说:“养儿不读书,等于喂个猪,你跟先生好好读书吧。” 于是,她把地里种的豆角、南瓜和攒下的鸡蛋全卖了,交了“谢师钱”。上学后,大哥穿的衣裳补丁叠补丁,怕先生、同学笑话,母亲轻言细语地说:“笑脏不笑旧,笑破不笑补。只要洗干净、补整齐,人家是不会笑话的。”大哥上学没多久,解放战争爆发,正好有解放军路过,母亲毅然决然地把大哥交给了部队。她嘱咐大哥:“到了队伍上要听领导话,勇敢杀敌,早日把立功喜报寄回家”。不久,母亲又把二哥三哥送去私塾馆里。

大哥当兵走了,二哥三哥成了父亲的帮手,一边上学,一边还要惦记家里地里的活儿。有时母亲让他们读课文,净遇上“拦路虎”,母亲说:“你们怎么不记得妈说的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后悔反悔迟。成才不自在,自在不成才。趁现在多学点本领,过二年成了劳动力了,你们还能上学吗?现在干活也不指着你们,你们就一门心思把功课学瓷实喽,将来必定有用。”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已十多岁了,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做的饭掺有一大半野菜,很难下咽。母亲就哄着我说:“吃饭掺野菜,才能长得快。”再看母亲吃的馍掺的野菜更多,几乎不见粮食,她把掺野菜少的给了我和下地干活的父亲、哥哥。有时我把手里的馍掰给母亲说:“妈,我吃不了了,您替我吃了吧。”母亲知道我在撒谎,就劝我说:“你吃吧,你还要上学,妈在家里干点活儿不累。再说:甭管好赖,咱还能吃上,比起在围子那几年强多了。缺德的小日本有地不让咱种,没的吃,一饿就是六七天,连一个粮食粒也见不着,你爷爷奶奶,和你两个姐姐硬生生被饿死了。”母亲每回说到这都要抹几把心酸的泪。

还有你二哥四哥,虽然没被饿死却差点被淹死。那年正是高粱刚灌浆,你四哥和你二哥饿的皮包骨,走路都打晃,想回老家地里砍点高粱穗子回来充饥,围子大门不让走,偷偷从围子的水沟眼钻出去,刚走出二里来地,过一道还没末膝深的河,你四哥先下了水,没等走到和中间就被水打倒了,你二哥知道自己下水救不了人,就返回到河边跟头趔趄地往下跑,边跑边喊救命。恰好冲到东沟门时(村),有人听到喊声,下河把你四哥捞上来,又赶紧控水,楞是把个已人事不知的人救过来了。

我上中学后,母亲总是叮嘱我:咱家的家境供你上学已经不易,和你一起去的还有几人?你可得争气呀!人常说:“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要深钻细研。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果儿甜。”

不知母亲的这些话是无奈的解嘲,还是敦促我们立志成才的秘诀。岁月匆匆,我们哥几个在母亲的“家教”中长大,立业。如今,母亲早已辞世,可她留下的教诲让我们终生受益。

母亲的黄酒

想起母亲,就会想起母亲酿制的黄酒,儿时的记忆深刻而有意味。记得我还是六七岁的时候,生活非常窘迫。吃粮,大部分靠政府救济,更提不上喝酒了。那年春节,母亲力尽所能找到一些原料自酿了黄酒。当热气腾腾的黄酒摆上饭桌时,低矮的土屋立刻被黄酒的气息弥漫了,使本来贫穷的日子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碗碗热乎乎的黄酒使春节过得热热闹闹。母亲的手很巧,但是母亲那使一家人欢天喜地过个年的良苦用心却更可贵。

看着大人们有滋有味地喝着一碗碗冒着热气的黄酒,我以为那该是世上最好喝的东西了,我也闹着要喝。母亲和蔼地跟我说:“那不是水,是酒,只有大人才能喝。”三哥趁母亲不在屋里的时候,递我小半碗,我一口气喝了个精光。一股热辣辣、甜丝丝的感觉立刻浸透我全身,不一会儿,似乎有云托起了我,有风吹拂着我,摇摇晃晃的连路也走不稳了。只好在炕角躺了下来,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晌午。我这一觉着实把母亲吓得不轻。从那次,母亲再也不让我喝了。

儿时的生活就像这甜中带着苦涩的黄酒一样悄然而过。随着生活一年一年好起来,零打的烧锅酒取代了黄酒。但是,母亲还在坚持过年的时候自酿黄酒,这不仅成了家人餐桌上的佳酿,就连邻居也向母亲要黄酒,当药引子用。母亲一生与人为善,家里只要有,自己舍不得喝也要满足别人的要求。

1968年初,我应征入伍。临行前,悄悄地和送别的母亲说:“现在我长大了,您多会儿再做黄酒,别忘给我留两瓶。”母亲笑了,说:“行啊,行啊,”战争年代,母亲曾把我的两个哥哥送进子弟兵的行列,如今,我作为母亲的老儿子又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当兵,依依惜别的心情映在母亲含着泪花儿的眼里。我让母亲给我留黄酒回来喝,是为了让母亲放宽心,母亲果然笑了:“行啊,行啊,你回来现做也来得及。”复员回到家里那天,母亲拿出六瓶黄酒对我说:“这都是你当兵这几年做的,每年都要给你留两瓶。”说着把一瓶黄酒倒在小铁锅里,坐在火盆上。捧着母亲递给我的黄酒,我的眼湿润了。喝着母亲的黄酒,我似乎又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于是,我便向母亲讨教做黄酒的配方和制做方法,母亲欣然告诉了我。

母亲支持我做黄酒,我也体谅母亲的心, 因为母亲时常嘱咐我在外头少喝酒,母亲虽说不出喝黄酒那深奥的道理来,却知道“喝黄酒养人”。我深深体会到母亲那颗纯朴善良的心。

按着母亲介绍的方法做黄酒,可总觉得不如母亲做的绵润上口。现在,喝母亲亲手酿制的黄酒时的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母亲不在了,可她的黄酒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母亲爱养花

母亲爱花,更爱养花。夏秋之季,街坊四邻,无论谁来到我家花香四溢的小院,都会被盛开的鲜花所吸引。母亲养花的嗜好是远近闻名。人们赞美花的同时,更赞美养花护花的母亲:“你这老太太真会养花,看把花儿伺候得有多好!”

母亲养的花多是红、白月季、鸡冠、绣球、菊花、姜彩辣、十样锦等普通花卉。夏天,整个窗台、墙跟,甚至石板院子也摆上一盆盆鲜花。那时,日子拮据,买不起象样的花盆,更买不起名贵的花木。也舍不得挤占吃粮种菜的寸金之地。只好找些看上去并不雅观的盆盆罐罐代用。

东墙根,每年都要种上一溜白薯花。夏秋之际,白薯花长的和墙头那么高。有粉的、红的,还有黄的,靓丽耀眼,朵朵繁花,整个小院显得生机勃勃。

后来,母亲养的花的品种逐渐丰富起来,那是因为母亲常托付家人或或邻居,在外边看见好看的花淘换点儿花籽。

母亲把花当成命根子,白天芳园里,时不时赶走淘气的小鸡,夜里听到雷声,就是淋着雨也要把放在院里的花盆一盆盆端进屋里,生怕下雹子砸了花儿。

万物萧条的冬天到了,母亲把一盆盆花搬到炕头上,像精心伺候小孩一样嗜弄着。室外滴水成冰,室内的鲜花却不断伸茎抽枝,绽苞吐芯,绽放出一片辉煌。

当年生的草本花株,如鸡冠、绣球之类,也奇迹般地开到深冬。母亲对鸡冠花却情有独钟,春天种的还没开,又在另外的盆里种下了另一茬,让鸡冠花一年四季循环不断。

听母亲说:鸡冠花除了好看,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能解毒止痛、止血、止泻,要是被蜈蚣咬了,揪点鸡冠花和花梗,砸烂抹在伤处,很快就能好。

母亲喜爱鸡冠花,常给人讲述鸡冠花的传说。古时候,一个山村里住着母子二人,他们勤于耕作,吃穿不愁。家里养了只大公鸡,每日清晨啼鸣报晓。

山中有一个蜈蚣精,非常仇视这只大公鸡,于是,化作美女来到这家,不识真相的儿子与其结为伉俪,不亦乐乎。可大公鸡看了这个妖艳妇人的面目,见了就啄。蜈蚣精受不了了,要男人杀了那只公鸡。

男人不舍得杀鸡,只是赶走了它。蜈蚣精把男人骗到山里,现出原形,口喷毒气,男人昏死过去。就在蜈蚣精要吃掉他的紧要关头,被赶走的大公鸡赶到了,与蜈蚣精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后双方同归于尽。

男人醒后,看到遍体鳞伤的大公鸡倒在蜈蚣旁,瞬间明白了一切, 满怀悲愤埋葬了大公鸡。不久,大公鸡的坟上开出了鸡冠样的鲜艳花朵,人们便将这个花叫作“鸡冠花”。传说,直到现在蜈蚣也惧怕鸡冠花。

听了母亲的述说,才明白了母亲爱惜鸡冠花的缘由。母亲爱花,视花如命,可谁家有人被蜈蚣咬了,母亲毫不吝惜地揪下花株送人。

母亲精心侍弄盆花,别忘了给花浇水。一次,母亲出门串亲戚,行前嘱咐父亲:想着给我花浇水,下雨时把花盆端屋里。母亲走后的一天突然降下冰雹,正在外边干活的父亲,没来得及赶回来。母亲回看到盆花被砸的七零八落,心疼的连晚饭都没吃下。

“文革”开始后,当村干部的哥哥和母亲说: “别再栽花养草了,那都是封资修的产物,上边怪罪下来……”

这哪是一句话,这简直是一把刀子,扎在母亲的心坎。我伺候几盆花碍着谁惹着谁了,什么封资修,见鬼去吧”。母亲不信邪,照养不误。

花,无疑是这个世界的精灵。春兰秋菊,夏荷冬梅,以你去我来争相绽放,美丽着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温馨着我们的四季时光。要紧的是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更要有母亲那样的执着精神。才会使生命之花开得更艳丽夺目,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璀灿,绚丽。

母亲走了,可母亲养花的执着精神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虽住着不太宽裕的房子,也养了十来盆鲜花。看到这些花,就不由想起可亲可敬的母亲。

母亲的枣树

“七月十五花红脸,八月十五满堂红”。每当那紫红紫红的大枣映入我眼帘的时候,一种思念母亲的心情,就油然而生。

从我记事起,我家房后有三棵碌碡枣,大门口外坎塄下还有三棵,都有碗口粗了,每年都有颇丰的收获。我最喜欢吃刚下树的又甜又脆的红枣,而母亲总舍不得吃,把枣晾在茜子里晒干。除了留够招待客人的,包粽子的以外,大多送给亲友。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入伍到军营的几年中,母亲总不忘把晾好的枣给我寄上一包,并附短言:“让你的战友也尝尝咱家乡的特产”。每逢吃到母亲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大枣,真是甜在嘴里,暖在心上。这是母亲辛劳的结晶啊!

记得,我十来岁时,放学了,饿狼似的找母亲要吃的,可母亲不在家,找来找去,看见母亲正提着铁壶从河套灌水浇那几棵枣树。从枣树根围的水池子里看出,哪棵树也得让母亲跑上四五趟的路,再看母亲的裤腿子被水壶蹭的又黑又湿。母亲擦把脸上的汗对我说:“现在枣树正开花坐果,天这么旱,不浇怎么吃枣哇!”

母亲体弱多病,从河套提上水,走那么远的路,又都是上坡,也真难为她老人家了。“妈,我来提”。“那你就把裤腿挽起来,别蹭黑了”。我接过水壶,小跑着去河套提水了,累和饿都忘到了一边。

最让母亲熬时间,搭精力的莫过秋天。一进入阴历八月,那白中泛红的甜枣变成了紫红色,远远看去,就象无数只小小的红灯笼,悬坠在翡翠般的枝叶之中。此时,对孩子们的诱惑力也最大,常常是未等熟好,树围子的枣已被孩子摘的净光。每逢这时,母亲就搬上小凳,到视线不及的房后那几棵枣树下做起了针线活。

六七十年代,村里除了有大扁树以外,别的水果什么都没有。孩子嘴里寡淡,没什么可嚼咕的,就是青枣也要椤上两把。然而,母亲并不小家子气,有孩子来,主动摘把枣给孩子吃,并嘱咐孩子:“不要自己上树,扎着、摔着都不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房后的枣树下,菜窖旁蹲着两个用荆条编的圆囤,上盖用谷草铺成圆锥的蜂窝。农历四月,枣花开了,嫩黄嫩黄的小花密密麻麻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数以万计的蜜蜂就近采蜜。枣花开过,那蜜中之王——枣花蜜就成了一家人沾馍,滚黏糕吃的上品调料了。

母亲心地善良,街坊邻居有个大事小情,总是有求必应,自己舍不吃,舍不用也要帮人于危难。有一回,邻居家叔叔后背上长了个恶疮,想尽了办法,花了好多钱也不见效果,生命危在旦夕。幸遇一位老中医给出了个偏方:在伤口处抹上上好的蜂蜜,贴上陈年窗户纸,可治此疮(民间叫瘩背疮)。

邻居家婶婶找到母亲,母亲二话没说,倾其所有都给了婶婶。奇迹真的出现了,也就抹了两次,恶疮便收敛了,仅十多天就好利落了。仅仅一点枣花蜜,就把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给救过来了。邻居一家感谢母亲,母亲说:“不就用点蜂蜜吗,自家出的,谁遇到了也会那么做的。”

我家祖辈住过的完全用石头垒砌的老屋、石板澷院、石板铺街、一道道石头坝阶,都被勤劳的人们撤到河边垒成了迎水坝。母亲的几棵枣树下的土被就近取走垫地了,几棵枣树也寿终正寝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块田园诞生了。

【作者简介】高春,男,1948年出生,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人,北京市及怀柔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怀柔区政协第三四五届学者库学者,怀柔区作协、书协、楹联、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了400多篇文学作品。结集出版过《清泉石上流》等散文著作。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为了让儿女们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或祝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决定从即日起与国内多家正规报刊联合举办“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

一、征文要求

以父母亲(也可单写父亲或母亲)的故事为创作素材,以亲情为切入点,回忆或追念父母对儿女点点滴滴的爱,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章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散文字数限定在5000字以内,诗歌200行以内。优秀作品推荐给国内报刊发表。(参赛者必须关注“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方可有效)

二、奖项设置及评奖标准

      一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荣誉证书;

优秀20名,奖金各50+荣誉证书

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内阅读量达到500后,每超过100记1分;赞赏量达到10笔(每笔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笔记5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作品自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后增加的阅读量和赞赏不再计入总分。

三、投稿方式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只接受电子邮件,来稿请附100字左右作者简介、两张作者生活照、详细通联,并在主题栏注明“我的父亲母亲征文”字样,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特别提醒:在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过的作品请勿再投稿)

有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所有赞赏金不返给作者,作为奖励基金奖给获奖作者,不足部分由组委会自筹资金解决。投稿前,请务必添加编辑微信:zgz19650903,以便到时发放奖金。

四、大赛时间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作品推送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一切未尽事宜,本次征文大赛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不认同以上规则者请勿投稿参赛。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组委会

     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