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1小时的志愿服务优秀榜单——记盛泽听力障碍志愿者王一青


2016年夏天,走在盛泽街头的王一青,偶遇一群正在路边发绿豆汤的“红马甲”,怀着一丝忐忑,她小步上前,轻声询问:“我,我能不能也做这个服务?”

5年后的今天,曾经心怀忐忑的王一青,已凭借超8200小时的服务时间,长期占据“文明吴江”公众号“志愿者排行榜”榜首,成为众多吴江志愿者心中“最美”的存在。

两种边缘

王一青今年53岁,儿时的一针链霉素,让她渐渐丧失了听力。

“上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我能理解,等到老师讲解时,我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却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王一青说,因为听力障碍,每当学校组织活动时,她总远远躲在后面,“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习惯躲远点。”

这样的心理,即便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依旧会隐藏在王一青的言语中。

在与记者通过微信约定采访时间和地点时,王一青总喜欢在文字末尾加一个呲牙的笑脸,但却又总是说“我不够自信”“我有点胆小”。

初中毕业时,王一青的家乡盛泽已是远近闻名的纺织重镇,与众多小伙伴一样,王一青也进厂做了纺织女工。

“车间里机器轰鸣,大家都是吼着说话,所以在车间工作时,听力障碍对我的影响反而并不是很大。”王一青说,工作3年后,得益于当时的政策,她待岗考上了丝绸中专,“尽管老师知道我有听力障碍,把我的座位安排在了第一排,诸多方面也都有照顾,但还是会感觉不如别人,即便是戴上助听器,我也未必能像常人那般自信地学习、生活。”

2016年,王一青提前退休,提前走下了忙碌而让她感觉充实的岗位。

“当时孩子正在读书,不需要我多照顾,父母身体康健,也不需要我多照顾,所以我在家里可以说是闲得发慌。”王一青说,刚退休时,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从图书馆抱回一堆书,试图用书本来充实退休生活,然而书读得久了,那种无聊的感觉又找上门来,如影随形,“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要么在上班,要么在创业,这让我有了被边缘化的感觉。”

而另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则让王一青更加手足无措。

“我不会手语,所以只能徘徊于聋哑人活动的边缘,我听力不佳,所以也只能徘徊于正常人活动的边缘。”回想起5年前的退休生活,王一青的言语中满是无奈。

志愿服务

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在2016年的夏天画上了句号。

“有一天我看见一群志愿者在街头发绿豆汤,顿时心生羡慕,但看了好一会儿后,我才鼓起勇气上去问他们,'我,我能不能也做这个服务?’”王一青说,“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会给你开一扇窗’,我想,志愿服务应该就是我的'一扇窗’吧。”

由此,王一青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志愿服务。

组织活动为贫困山区孩子捐衣时,她会一件一件地整理堆积如山的衣物;参演公益小品时,她是舞台上亮眼的环保达人;巡查河湖时,她是认真负责的“民间河长”;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作为志愿者,她更是几乎未曾有一天的休息,且一直奋战至今。

9月24日下午,在盛泽镇园区路参与疫苗接种志愿服务;

9月25日上午,在盛泽国际会展中心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9月25日下午,在盛泽镇南麻卫生院参与疫苗接种志愿服务;

9月26日下午,在江苏盛泽医院参与门诊志愿服务……

今年1月,苏州市文明办开展2020年度“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团队、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金乡邻’志愿服务社区”遴选工作,王一青获评“苏州市最美志愿者”。

对于王一青而言,这份荣誉可谓实至名归,在“文明吴江”公众号“志愿者排行榜”上,长时间高居榜首的王一青,早已是众多吴江志愿者眼中“最美”的存在——5年内累积起来的8211小时服务时长,是耸立在吴江志愿者心中的一座丰碑。

而具体到一直与王一青结伴做志愿服务的新吴江人王仁林,这座丰碑则化作她口中怎么也说不完、怎么也说不全的赞美之词——“这是一位非常积极、非常认真、非常热情的大姐……”

小小“私心”

有人曾问王一青:“做志愿服务有钱赚吗?”

王一青回答:“做志愿服务没钱赚的,不仅没钱赚,还要费心、费力、费时间,有时甚至还要费钱。”

他们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参加志愿服务?”

王一青说:“因为我之前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有时间,有这么一点小小的帮助别人的能力,那为什么不去做呢?当然,我也是有'私心’的,虽然做志愿服务帮助的是他人,但快乐的是自己啊。”

这样的小小“私心”,王一青还有很多。

在9月25日上午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身后放了一排椅子,但无论是查验行程码、苏康码,还是协助市民登记核酸检测信息,王一青一直都在站着与市民交流。

“虽然戴着助听器,但隔张桌子还是有点听不清,站起来耳朵距离人家近一点,这样听得更清楚,也能确保信息记录准确无误。”王一青笑了笑说,“人家站着你坐着,这样不太尊重人呀,站着跟他们说话,他们感受到了你的尊重,自然会更配合你做事啊,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小小'私心’吧。”

作者:徐海军

2021-09-2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