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脾,你醒醒!三星汤+素食都救不了的积食,试试芳香化湿醒脾法!

这次的话题来自一位看诊家长的诉求:

许教授,我家孩子原本能吃、能长、脾胃消化也很好。

但今年开始,宝宝突然有口气,舌苔开始厚、湿滑;晚上睡觉也翻来覆去,不再像以前那样安稳,一觉睡天亮了。

宝宝的好体质似乎一去不复返,经常积食、腹泻,咳嗽不断,三星汤+素食都没有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已经很注意消化和健脾了啊!

我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原本健康的脾胃,真的会因为一两次积食而一落千丈吗?

这种并非长期体虚,但脾胃又确实出了问题的宝宝,该怎么对证调理?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醒脾的概念。

1

湿浊困住了脾胃

用芳香化湿法将它唤醒

脾胃说不出的苦,常让舌头代言。

这个案例中的宝宝,舌头看起来比较宽,铺满厚厚白白的一层舌苔,而且整体比较湿滑黏腻,好像刚喝了一大口糖水,黏腻的感觉还留在舌头上下不去。

而且,只要不是病得吃不下东西,这个宝宝平时吃东西不太忌口,只要他想吃,家长就没怎么限制。夏天经常吃冷饮、雪糕、西瓜,把儿童喂养的大忌踩了个遍。

幸好这个宝宝天生体质不错,虽然脾胃受损,寒湿明显,明显受湿邪所困,但只要及时调理,很快又能恢复健康。

这种情况下,不能乱健脾,要先祛湿!

至于如何祛湿,我们之前讲过很多。今天再来和大家介绍一种中医的芳香化湿法:醒脾。

严格地说,醒脾和健脾是有区别的。

▶ 我们最熟悉的健脾,指的是宝宝本身脾胃功能有不足时,需要一些方法使脾健运起来。

健脾的力度比较温和,不同于峻补,比较适合宝宝。

▶ 而醒脾,则是更“专精”地对付湿困实证状态下的脾胃:

消化功能素来还可以的情况下,因为后天喂养没注意,积食化热化湿,再加上外界暑湿严重,又常吹空调,很容易湿邪侵体。

水湿、痰饮死死裹住了中焦脾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药物和汤方吃下肚,被隔绝在外,无法作用在对应的器官上,怎么调理都施展不开、效果不大。

脾胃被湿所困,就进入了休眠的状态。

脾喜燥而恶湿,爱暖而喜芳香。想要把它从湿困的睡眠状态中“唤醒”,让它恢复健运,就要用芳香、辛散、温燥的药物化掉湿浊,促进脾胃运化。

这就是芳香之药醒脾化湿的原理。

还有很多宝宝,原本脾胃功能差,又湿邪困脾,这种该怎么办?

其实,健脾和醒脾本不分家,相辅相成。很多中医名方,就将健脾药和醒脾药糅合在一起用的,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宝宝的脾胃恢复健康,并且更加升清健运。

2

醒脾有哪些常用药?

食疗方该怎么对证吃?

近代医家张锡纯用“寻常白术”和特殊的“气香白术”作对比,称后者“气香则醒脾”。所以,常见醒脾中药材,都是以香味出名的。

我们以宝宝常用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举例子 ▶

藿香正气口服液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

如果宝宝因为暑湿外邪淤堵气机,导致头晕、呕吐,或积食外感时,也能用它解表化湿。

常见的醒脾中药材,有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茯苓、泽泻、菖蒲、木香、砂仁、豆蔻等。

它们大多气味香辛,性平偏温。香气能四处走窜,疏通体内气机不畅的淤堵。

有意思的是,这些中药材大多也用来做香料。有个家长说,带孩子去吃了一次十三香小龙虾后,孩子好像精神气都好一些,不像吃之前那样蔫蔫的。

原因可能出在烹煮小龙虾的香料中,绝大多数都是香辛的。

但这个家长的做法也不太可取,这些食药材也不是每个宝宝都适合,也不提倡孩子吃小龙虾这类比较“重口”的刺激性食物。

有阴虚、积热,最近比较“热气”的宝宝,暂时不建议用香辛之物醒脾。

食疗方面,我们常说“健脾用白术,醒脾用砂蔻”,砂仁+豆蔻可以有效帮宝宝以香化浊。

如果宝宝:

吹空调太多,或吃了很多寒凉的食物,寒湿困脾,导致轻微积食、没食欲、头痛昏重、从胸口到肚子都胀胀的,喘不过气,甚至发烧、呕吐、腹泻

可以吃这道醒脾食疗方:

砂仁陈皮粥

材料:砂仁3g,陈皮2g,鸡内金5g,水发大米50g。

做法:砂仁敲碎后与陈皮、鸡内金一起放入纱布药袋;大米下锅,加约4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至米粥软烂,加入药袋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味香醒脾,理气化湿。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蚕豆病可服。

等宝宝舌苔状况有所改善,消化正常后,还可以1~2周1次用鲫鱼汤温补,醒脾+健脾:

砂蔻鲫鱼汤

材料:砂仁3g,豆蔻1枚,鲫鱼1条,姜3片,葱、盐等调料适量。

做法:鲫鱼洗净处理后,煎至微黄,加约5碗水,放入葱姜煮沸;砂仁、豆蔻敲碎,放入纱布药袋中,入汤锅,煮约20分钟,鱼肉熟透鲜滑即可调味食用。只喝汤不吃渣。

功效:味香醒脾,理气化湿,健脾养胃。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可服,蚕豆病可服。

除了气香微辛温,有的医家还认为,只要能使脾气运转升清、不被湿浊所困的中药材,都能被称为醒脾药。

如柴胡、升麻、防风、紫苏、白芷、羌活、薄荷、桑叶等有升清、疏散、透达特性的“风药”。

因为风药善走喜升,可以激发脾气,升提清阳,能胜湿困,可使脾困得解,脾气舒展。可以在寒湿、暑湿外邪侵体后及时解表化湿。

这些“风药”,有的辛温,有的辛寒,使用之前建议先辨证。

▶ 对于受寒着凉、舌苔厚白的宝宝,建议用偏温的风药解表:

姜苏茶

材料:生姜3g,紫苏3g。

做法:生姜切丝,紫苏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散寒,理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蚕豆病可服。

许尤佳育儿堂(xyjyet)

▲ 了解更多 ▲

▶ 对于暑湿犯上、头晕中暑的宝宝,建议用辛凉解表的风药:

薄荷桑叶茶

材料:桑叶3g,薄荷叶3g。

做法:桑叶、薄荷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适用于风热感冒或外感暑湿后的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蚕豆病可服。

总而言之,醒脾,就是把各种实邪闭塞的地方疏通开,用脾土喜欢的香气、燥气,唤醒脾土,化开湿浊。

宝宝的脾胃消化,必不能只靠受损、湿困后的补救。如何从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学会治未病,宝宝就能免受很多疾病之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