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企图通过这几个问题让你弄懂《易经》是个什么东西

《周易》

一直以来《周易》被当作是很牛逼的一本书,什么占卜、算命、风水、八字、手相、面相、驱鬼、辟邪、下大神、八卦图、炼丹、修仙、破镜飞升、鬼谷子、黄石公、张良、东方朔、诸葛亮、刘伯温、大师、大德、儒家、道家、阴阳家……好像只要是神秘的东西都能跟易经关联起来。不得不说,《易经》确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学、科学、民俗、宗教信仰都曾受到了《易经》的启发,可以说,没有《易经》这本书,中国文化一定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我不想像一般的文章那样从头到尾地把《易经》娓娓道来,因为那种文章让人看着想去撒尿。今天我想通过解答几个有意思的问题,让大家弄懂《易经》,当然这是我的一个异想天开的企图。

问题一:“《易经》能够算卦吗?”

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但现在凡是有点身份的学者,总是用暧昧的方式回答,或者干脆逃避。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今天我就实锤一下。《易经》确实能算卦,司马迁《史记》里面有两篇文章叫《龟策列传》和《日者列传》就说的很清楚了。南宋的朱熹直接说:“《易经》这本书本来就是算卦的!”就连大词人苏东坡有事都会用《易经》算两卦。

算卦的技法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巫术,夏、商、周三代掌管这种技术的被称为巫官、卜官,当然他们算的都是国家大事,比如战争、国家联姻、天气、来年的收成,不像现在的人算卦求的是富贵平安。巫官、卜官这种官职后来一直保留在宫廷之中,历代所称多有不同,比如什么太卜、太常、奉常、司天监,名称有别,但职能不变。我不禁要问,这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经》虽然能算卦,能够预知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服务。根本原因在于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人很少。在夏商周三代,所有的官职世代相传,父传子,子传孙,技术难以广泛地扩散。后来王官流落到民间,官职也不再世代相传,所以出现了很多的江湖算命先生,但因为算卦技术的掌握更多需要个人的体悟,再加上为了生存,民间师傅传授徒弟时必然藏私,导致这种技术终究不能像杀猪、屠狗一般广泛流传。到了今天,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自称大师的有很多,但能拿出真本事的没有几个,很多人自称自己什么什么事情算准了,殊不知,他算准的有10件,没算准的有90件,但他只说出算准的。就像现在很多人说的,中医很牛,但中医师牛的没有几个,《易经》很牛,但能用《易经》算卦的人没有几个,所以我劝你不要轻易花钱去算卦,因为你遇到的大师90%是骗子。

问题二:除了算卦,《易经》还能干什么?

很多研究《易经》的人不会算卦,还拿“善《易》者不占”当借口,意思是得到《易经》精髓的人从来不会把算卦这种小技巧看在眼里。这种说法令人发笑,首先算卦不是小技巧,其次这样说的人多半也没有得到《易经》的精髓,根本不是善《易》者。《易经》的精髓之一就是算卦,其次是哲学智慧。从大的视野来看,《易经》的哲学智慧影响到了儒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法家、墨家、医家,既有阴谋也有阳谋。从小的方面来看,《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代表一种人生境遇,也就是说你遇到了什么事,到对应的卦里一查,就能得到一点东西,对有些人来说这点东西是鸡汤,对有些人来说这点东西是智慧,鸡汤和智慧的区别在于两个字——行动。王阳明学了心学能灭了宁王,平了匪患,王小明学了心学啥都没变,就是这个道理。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明朝的宰相张居正都特别推崇《易经》的智慧,并行动了起来。关于《易经》的智慧,接下来我会用一系列的文章跟你掰扯。

《易经》

问题三:学习《易经》有年龄限制吗?

这是我听到的最有趣的一个问题,由此也看出了很多人对《易经》的误解,很多人以为《易经》很神秘,听说某国学大师曾经睡觉时放一本《易经》在枕头下,以为可以辟邪。但神秘的东西都是因为没有被认知。可以说《易经》就是一本普通的经书,古代的孩童上私塾的时候就开始背诵,所以基本上会识字的人都可以学习。但能不能弄懂《易经》的意思是另一回事,朱熹曾经说过,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的人才能读懂《易经》。所以,对《易经》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翻翻,如果读不懂可以放下,一段时间后再看。

问题四:《易经》是何时、何人所写?

一直以来古代的学者认为《易经》是伏羲、周文王、孔子共同完成,伏羲画八卦,文王画六十四卦,做卦辞、爻辞,孔子做《易传》。但根据现代的学者考证,古人的观点不靠谱,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人,周文王确实有,但他作为周朝的大boss,整天那么忙,真有那个闲空写书?现代学者分析卦辞和爻辞,发现周文王的那部分工作实际是手下的巫官和卜官代笔,《易传》也是如此,《易传》实际是战国时候的一批儒生在不同的时期写出来的,后来挂上了孔子的名,所以从《易经》的成书可以发现,学生的研究成果被导师挂名的操作在中国古代早有先例。

问题五:《易经》和《周易》是一回事吗?

现在《易经》和《周易》混用,严格来说记载可查的《易经》有三本,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本易经分别对应夏、商、周三代,但前两本已经失传,只留下了《周易》,所以后人也就把《易经》和《周易》混用了。至于《周易》为何称为《周易》,很多人以为和周朝有关。

问题六:《易经》这本书包括哪些部分?

前已经说过《易经》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卦爻辞、《易传》三部分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符号系统,后两者是文字系统。八卦、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辞都是为算卦设置的,目的非常纯粹。但是《易传》部分相对不那么单纯,其中有对卦爻辞的解释,也有哲学上的升华拔高,更有故意的曲解。《易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具体的内容,以后会详细讨论,今天略提。

问题七:读懂《周易》需要掌握哪些规则?

规则可以概括为九个字:象、数、位、承、乘、比、应、中、正。这九个字所涵盖的内容被称为《易经》的象数规则,要想弄明白需要结合《周易》的卦爻辞详细展开,此处空间有限,以后定会详述,不见不散。

河图洛书

问题八:研究《易经》的人主要分为那些流派?

先拿《四库全书》镇楼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於风谣,《礼》寓於节文,《尚书》、《春秋》寓於史,而《易》则寓於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於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

四库全书的编辑们把易学史上有名的人物盘点了一下,概括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

象数派有: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占卜宗的代表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巫官、卜官,以及后代王朝宫廷豢养的御用术士,当然还有流落民间的算命先生。禨祥宗的代表人物是汉代的易学家京房和焦延寿,所谓的禨祥就是通过观察天象来判断人间的祸福吉凶,比如西汉的京房有一次通过气候的变化断定当朝皇帝受制于权臣。后代的观天象推测国运实际源于此,《汉书》记载,东汉刘秀登上皇位后,十分想念昔日的太学同窗严子陵,于是派人诏入宫中,晚上严子陵与刘秀同寝,严子陵睡觉时把脚放到刘秀的肚子上,夜里司天监急报:“有客星犯帝座!”刘秀说:“没关系,是子陵把脚放到我的肚子上了。”造化宗的代表人物是宋代的陈抟老祖和邵雍,陈抟隐于华山,好养生,传说曾一睡百日,邵雍出身贫困,家里几间破屋,名下几亩薄田,但学富五车,被列为北宋五子之一,所以程颢、程颐、司马光、富弼都经常跟他一块“玩耍”,陈邵二人用易经的模型来推排宇宙万物的演化、朝代的更迭,从宇宙大爆炸到宇宙坍塌成黑洞,从尧舜时期到无限的未来,都逃不出他们绘制的先天图,正所谓“天地都在一掌中”。

先天图

义理派有: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听名字就知道,这三派无非是把《易经》跟老子、庄子、儒家孔孟、各朝历史搅拌在一起,弄出了一个看起来新的东西,就像现在的互联网+,我们也可以叫它《易经》+,实际上没有多少伤筋动骨的创新。义理派不像象数派那么有意思,唯一有意思的是老庄宗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叫王弼的少年天才,22岁的时候写完两本旷世著作《老子注》和《周易注》,在24岁时匆匆离去。还有,你发现我们熟知的大诗人杨万里竟然也是一个易学家,不仅如此,上面提到的大词人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辙,理学家程颢、程颐,那个小时候砸缸人到中年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都有易学著作流传后世。

程颐

问题九:还有漏掉的问题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