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手摸、揉捏,3招学会简单识别茶叶干度,别再为水分买单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品茶,是件精细雅致的事。

不少人的茶桌旁,会备上一个茶则。

茶则的常见造型,是对半剖开的老竹,摆在桌面上就像一叶小舟。

泡茶前,将茶叶取出放置在茶则上,以供“看茶”。

不少好茶,外形是精巧的。

有的芽针肥壮,有的芽叶细嫩,有的条索匀称……

总之茶叶的外形,仪态万千,能带来视觉上的审美。

经过看茶赏茶后,再进入正式泡茶环节,能让品茶过程渐入佳境。

如果说,看茶,是泡茶喝茶的前奏。

那么在各大茶类里,买茶同样拥有“前奏曲”——简单识别茶叶干度。

六大茶类里,不管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

茶叶的含水量问题,始终都是买茶重点。

茶叶作为干货,在买茶时不为多余的水分买单,才是明智之选!

话说回来,作为普通茶客,在没有专业仪器设备帮助检测干度的前提下,该如何估测一款茶的含水量呢?

《2》

简单判断茶叶干度的第一步,眼观。

对于任何事物的了解,都得建立在“第一印象”上。

估测一款茶的干度,也不例外。

在大致识别茶叶干度时,第一步特别简单,就是用眼睛看,多仔细观察。

干度达标的散茶,一大捧堆放在一起看,以白茶里的白牡丹与寿眉为例,它们的茶梗与叶片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

并且,在一堆散茶的底部,会出现少量的碎叶。

由于烘干时翻动与压到的缘故,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烘干时的温度与时长不达标,烘干不到位,导致茶叶干度不合格。

那么有了多余水分的存在,梗与叶之间带有韧性,它们仍旧可以密切连接,梗叶舒展,散茶整体完整度高,叶片破碎率低。

而干度达标的散茶会有梗叶分离,以及适当的茶叶破碎率,这点难以避免。

买茶时,不能肤浅地只看外表。

要是一款茶,尤其是连梗带叶的散茶,从头到尾一点也不碎,一副“全须全尾”的模样,反而不是好事!

如果是已经压成茶饼、茶砖的白茶、普洱、黑茶等,在大致分辨茶叶干度时,建议留意茶饼四周边缘。

当你拿到一饼茶时,将饼纸小心拆开,再将茶饼取出。

这时,哪怕你的动作已经很小心,但是从整块茶饼身上还是会毫不留情地掉落叶片碎屑。

好比是,从点心盒里拈出一块核桃酥,酥脆的饼屑纷纷落下那般。

从这点细节,亦能看出茶饼的干度。

并且,由于茶饼足够干燥、酥脆、易碎的特点,所以茶饼的边缘很容易受损。

正因如此,大多数的茶饼,尤其是存了多年后的老茶饼,边缘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平整,有缺损的痕迹。

像是一张圆桌在使用多年后,由于年久日深,旧家具边缘出现适当的磕碰,再正常不过!

《3》

简单判断茶叶干度的第二步,手摸。

手,是人体触感最敏锐的身体器官之一。

不过当你要伸手去直接摸一款茶前,从卫生起见,要先洗干净自己的手,并且得用无香的洗手液,不要让手上沾上任何气味。

洗净双手后再擦干,确保双手洁净与干燥再去摸茶。以免得手上的气味与水分,会影响到茶叶的后期保存。

用手摸茶,从而简单判断茶叶干度,很多茶友都会做。

但其中的门道与细节,有必要从头细细说起。

比如,在用手取茶时,注意听声响。

从茶叶罐里取出一捧茶后,叶片与叶片直接在彼此摩擦碰撞之下,会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像一脚踩下厚厚的落叶层,沙沙作响。

比如,用手指的指腹,滑过叶片边缘。

像扁平形的龙井绿茶、白茶寿眉的叶片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在干度达标的前提下,手指轻抚过去像是翻起书页那般,略显锋利的纸张边缘会带来微微的扎手感。

比如,对于茶毫分布数量较多的茶叶,像白毫银针等,茶毫是蓬蓬的。

轻抚过去,茶毫传递给双手的是一种自然松软的感觉,白毫们蓬松且干燥,像狗尾巴草那样。

在含水量合格时,茸茸的茶毫们不会像好几天没洗的头发那样,软趴趴地零散贴在芽头上!

而茶饼的干度判断,相对散茶而言,也不复杂。

干度正常的茶饼,身体是干燥的,脆生生的,易折的。

摸上去,像是干脆面那样。

拿起一饼茶,在手上反复翻一翻,会感觉茶饼的手感很干燥很粗糙,外层摸起来像是老树皮那样,干得起皮。

《4》

简单判断茶叶干度的第三步,揉捏。

干燥的茶叶,可不像面团那样,可供人任意揉捏。

相反,干茶们普遍具有“易碎”这个特点,一捏就碎。

因此,在没有专门的机器设备可供检测的前提下。在买茶时,不妨随意抽出一些茶,用手进行揉捻。

以白茶里的寿眉、白牡丹为例。

如果是含水量合格的,那么在捏它们的叶片时,好比是在捏薯片。

轻轻一捏就碎,稍微用力一碾,转瞬就碎成了末。

要是在碾碎叶片时,叶片捏起来稍微有些韧,没有大部分碎成粉末状,而是留有不少小碎片。

显而易见,叶片能捏碎成粉末状的茶,要比后者的含水量更低!

另外,在白茶里,寿眉还拥有明显的茶梗。

尤其是秋寿眉,有梗有叶,梗长叶阔,梗粗叶大。它的茶梗,也是估测茶叶干度的重要检查对象。

因为在制茶时,基于秋寿眉的外形特点,烘干时比较费工夫。

有时,烘干用力过猛,能将茶梗烘干,但叶片却被烘焦了。

有时,烘干不到位,将叶片烘干烘透后,但茶梗却没彻底烘透。

所以在识别一款寿眉的干度时,在捏叶片这一关过去后,别忘了再检查一下茶梗的干度。

拿起一根寿眉的茶梗,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卡住茶梗的两头,用力向中间弯下去。

如果出现啪的一声,茶梗毫不费力就断成两截,那么说明茶梗干度是极佳的。

假使茶梗在弯曲之后,仍旧带有部分韧性。

要等弯了好大一个弧度,等到你再加大力度后,茶梗才折断,这种情况,说明这款寿眉的干度并不理想!

另外,如果是正山小种、武夷岩茶、坦洋工夫这类条索形的干茶。

那么,同样可以参考揉捏叶片的方式。

拿起条索,用指腹捏碎。

轻轻一捏就能变成粉末状,才是干度优秀的表现!

《5》

上述列举的“茶叶干度估测三步骤”,来自个人的观察经验。

这三个步骤,逐一对照下来,一步一步按照顺序来排除。

那么,对于一款茶的干度,心里多少能有个合理预估。

在没有水分测量设备的前提下,这套招式,适合广大的普通茶客。

简单识别茶叶的干度,来源自细节处的观察。

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外,还有不少地方,可以辅助判断。

比如,干度表现优秀的秋寿眉散茶,在注入沸水冲泡的刹那,干燥的植物细胞会发出“嗤嗤”的饮水声。

比如,白毫银针的芽头,不愧是“芽针”。用手指抚摸芽头尖部,微微会有触碰到尖锥般的扎手感。

比如,含水量合格,足够干爽的茶叶,在从包装袋子里取出来时,茶香是清清爽爽的,闻起来普遍带有干燥的植物香气,而丝毫没有潮的味道,以及不舒爽的杂味。

识别茶叶的干度,好比是医生的看诊。

虽然说,用现代化的、专业化的、高科技的机器设备,能得出更精准的数据答案。

但传统的老方法“望闻问切”并没有过时,也具有切实可行的用途!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

  • 不输鸡缸君识否—苏麻离青的真面目64——苏博永乐青花压手杯高清细节图炬眼观瓷亲拍

    以元.永.宣三个时期为翘楚的苏麻离青料青花瓷,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瑰丽奇异的瓷之花,让多少收藏爱好者魂牵梦绕.围绕苏麻离青到底如何鉴别,不少人做出了很多探索,但对大多藏友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云遮雾绕的高深课 ...

  • 眼观、闻香、尝味,简单3招教你揭穿渥堆做旧白茶的伪装,超实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个礼拜,有茶友过来鉴茶. 他发过来的图片,是白瓷盖碗内装着颜色发褐的茶叶,据说是2011年的白牡丹. 但茶友喝过后 ...

  • 为什么宝妈总是喜欢用手去揉摸纸尿裤?

    宝妈们在购买纸尿裤时经常用手去触摸.揉捏纸尿裤, 这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说是本能,但其实也算是经验积累中的条件反射,用手可以直接感受到纸尿裤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她们可能不知道其实他们触摸到的就是纸尿裤的 ...

  • 观手知病!快速辨识高血压、高血糖就这么看,五分钟学会!

    说起看"手相",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封建迷信.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怎么会囿于小小的手掌之中!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手作为人体最常用的器官之一,它们 ...

  • 中医推拿手法学:捏拿类手法理论教学

    中医推拿手法学:捏拿类手法理论教学

  • 观手诊病之——手指观健康

    编辑整理/于立国 手掌为阴,手背为阳,五个手指刚好是阴阳交错.树叶干枯一般是树根缺水,一个人内脏经脉的气出来首先到手指,所以一个人内脏的问题马上可以在手上可以看出来.所以手指是非常敏感,很容易反映一个 ...

  • 观手诊病之——从手掌上的青筋看健康

    观手诊病之--从手掌上的青筋看健康 摘自马悦凌<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我们常说的青筋就是静脉小血管.总的来说,手上青筋出现的越少越健康.   浏览更多博文请点击:blog.sina.co ...

  • 观手诊病之——手诊歌、手诊图

    手心出汗肺脾虚,指肚泛红血脂高: 五指关节青筋暴,末梢循环定不好. 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间有缝肠胃虚: 指甲竖棱肝病变,指根凸起大便差. 大鱼际,有深纹,心律不齐易心慌: 手腕延伸小鱼际,青筋明显会腰痛 ...

  • 手抖缓解小妙招

    深呼吸 如果是精神紧张引起的手抖,那就要试着控制情绪,控制情绪常用的方法就是深呼吸,放松心情,做一呼一吸的深度呼吸,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情绪,缓解手抖的症状. 部锻炼 大多数老年人出现手抖可以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