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15:古希腊城邦的形成背景、类型、特征及主要城邦介绍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图
古代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总称谓。其地理范围主要指以巴尔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的希腊本土为中心,北及黑海沿岸,南达北非的埃及地区,东至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西到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马赛利亚(今法国的马赛),直达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与非洲隔海相望的直布罗陀,其中希腊半岛是主要部分。古希腊城邦也是一个笼统的政治实体的概念,它是在古希腊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城邦国家的总的称谓。
一、城邦的形成背景
古希腊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最早的居民,是佩拉斯吉人(Pelasgians,希罗多德提供的另一非正式称呼,这个部族更常用的称呼是伊奥利亚人Aeolians)。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以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为中心,创造了欧洲最早的文明——爱琴文明。根据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1822~1890)和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Sir Arthur John Evans,1851~1941)的发现,爱琴文明主要分布于爱琴海的各个岛屿和半岛的南部,其中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遗址最为典型,因此爱琴文明又叫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突然消失,原因不详。此后,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迈锡尼。在迈锡尼文明的后期,迈锡尼的国王阿伽门农率领希腊联军,发动了对特洛伊城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10年,最后希腊人才用著名的“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
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迈锡尼的元气大伤,国内矛盾激烈,外族也开始入侵,大批的印欧人由北南下进入半岛各地,这些印欧人依语言的不同而分成伊奥利亚人(Aeolians,亦即前文所说佩拉斯吉人)、爱奥尼亚人(Ionians)和多利亚人(Dorians,又译多利亚人)。约公元前12世纪的时候,多利亚人南下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各地退回到原始社会,经历一个相对落后的“黑暗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反映这段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因而又称为“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处于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管理向奴隶制度转变的时期。当时的社会,实行军事民主制,管理机构有3个,即军事首领、氏族长老会议和民众大会。军事首领在和平时期的权力不大,但是战时却可以统帅整个军队,个人权力很大。氏族长老会议是个常设的管理机构,在讨论部落的重大问题后,转交给民众大会来表决。民众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组成,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对战争、讲和、迁徙等方面具有讨论和决定权。但是随着荷马时代的来临,军事首领和氏族贵族的个人权力越来越大。
在荷马时代后期,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开始出现,古希腊开始向奴隶制迈进。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古希腊并没有形成庞大、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因此到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进入了城邦时代。流传至今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史料较多集中于诗人赫西俄德(约前750~前700年)的诗篇(《神谱》和《工作与时日》)中,史学界遂称之为“赫西俄德时期”。这是希腊城邦最初形成的时期。
古希腊进入荷马时代晚期后,社会经济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铁器已经广泛运用,铁锄、铁镰等已经在农业得到应用。因此,大量的新耕地被开发出来,粮食、葡萄和橄榄等种植物的面积急剧扩大。种植物的发展,导致酿酒、榨油等手工业在希腊显著发展,在地中海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冶金、制陶、造船等行业也大力发展。据说,当时希腊已经能够制造3层桨座的快速远航船。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希腊各地之间、希腊和亚非其他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渐建立起来,在一些商业较为发达的城邦,已经出现了具有高度文明的城镇,出现了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
二、城邦的类型
随着经济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古希腊的阶级开始出现分化,并随之诞生了“国家”,以代替原先的氏族公社。这些“国家”就是希腊的奴隶制城邦。
这些城邦往往以一个城镇为中心,周围还包括若干中小城镇和农村。这些城邦分布分散,而且面积大多比较小,最大的也不过10000平方公里,最小的甚至小到100平方公里。城邦的人口随着面积的不同,从几千人到几万或数十万人不等。根据后来的文献记载,当时的希腊先后出现过200多个城邦,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雅典、斯巴达、阿戈斯、科林斯、底比斯等。各个城邦互相独立,但是在战争状态中也通过联盟的方式加强军事力量。
这时的希腊,虽然没有统一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些城邦基本上拥有相同的语言文字、宗教节日、社会习俗等,并且都自称是“希腊人”。这些城邦的形成,大致有3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类城邦是在迈锡尼文明尚未形成国家、还没有遭到外族入侵而在自身氏族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例如雅典就是这种城邦的典型。
第二类城邦是在原迈锡尼文明遭到毁灭后,在其基础上重新形成的。斯巴达就是这种城邦的典型。
第三类是大殖民运动中建立的城邦。当时希腊半岛和爱琴海上各个岛屿的耕地面积有限,但是人口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膨胀,农业的发展有时候跟不上人口的发展。加上当时私有制的发展,使得氏族之间互相争夺土地。所以在私有制比较发达、土地较少的地方,就有一些人离开故土,漂泊到另外的地方建立新的居所。因此,新的城邦也就随之出现。之后,一些城邦就有目的地命令邦内的人去其他地方掠夺土地和人口,这些都促进了新城邦的出现。
三、城邦的政治特征
由于城邦基本上由原来的氏族公社转化而来,因此在城邦形成的初期,各个城邦的行政大权都落入了原先的氏族贵族手中,一切权力则集中到由原始民众大会转化而来的贵族会议那里。
在政体上,这些城邦则分别采取了贵族共和、贵族寡头和君主制等形式。在实行共和制的城邦中,往往会从贵族会议中推选出几名执政官。在国家遇到战争时,贵族议会会从这些执政官中推选出一人为总裁官。如果城邦和贵族之间发生了斗争,还可能会出现某些人依靠武力而获得政权以建立个人统治的“僭主政治”。在雅典,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获得了胜利,所以贵族政治为“僭主政治”所代替,最后变成了民主政治。在科林斯,经过政治斗争后,原先的贵族议会经过“僭主政治”而转变为后来的贵族寡头政治。斯巴达则始终保持着贵族政治的形式。
四、典型城邦
古希腊主要城邦分布图
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两个城邦,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是城邦民主制的典型,而斯巴达是贵族制的典型。实际上,雅典和斯巴达仅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大的两个城邦,同时这两个城邦又因为后世的诸多历史记载使得他们成为我们对于希腊文明认知的核心。除了雅典和斯巴达,还有很多其他城邦,比如说阿戈斯、科林斯、底比斯等。
(1)雅典
传说雅典王提秀斯(Theseus,杀死人头牛身怪物米诺陶洛斯)统一了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并建立了中央议事会和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并把雅典的所有公民分成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这3个等级,同时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担任行政机构中的公职。这标志着雅典开始初步形成。
约在公元前682年,国王的职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3名分别掌管政治、军事和宗教事务的执政官。执政官都由贵族出身,由民众大会从贵族中选出,任职满后进入贵族会议。贵族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负责国家的一切大事,包括审判刑事案件、推荐执政官等。
从公元前7~前6世纪,雅典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当权的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势剥削奴隶,并利用高利贷致使农村的小农纷纷破产。由此,雅典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包括比较大范围的平民暴动。公元前594年,梭伦被推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之后,雅典出现了著名的梭伦改革。
梭伦首先发布了“解负令”,宣布取消一切债务,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梭伦的改革,奠定了雅典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不过,梭伦改革并没有完全满足平民的需要,因此改革后的平民和贵族之间仍然存在激烈的斗争。
公元前560年,雅典庇西特拉图以武力建立了“僭主政治”。不过50年后,“僭主政治”被推翻。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成为首席执政官,他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社会改革,结束了雅典长达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和贵族的斗争,确立了民主政治。
(2)斯巴达
约公元前10世纪,多利亚人建立了斯巴达城。该城由 4个村庄组成,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完全没有城墙,到公元前8世纪末,斯巴达人建立起一个基本统一了拉科尼亚的城邦。约公元前735~前715年,斯巴达初步征服了西邻美塞尼亚;继而于公元前7世纪末镇压了当地人的大规模起义,将该地区完全占领。约在此过程中创立了斯巴达国家。公元前9~前7世纪,斯巴达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并逐步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在征服美塞尼亚战争中,很多战俘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被斯巴达人沦为“希洛人”,即奴隶。还有一些没有完全丧失自由的居民,成为斯巴达国的个体小生产者。 斯巴达的土地被分成几千块,分给几千户斯巴达公民户使用。不过斯巴达人并不亲自耕种,而是将土地交给“希洛人”耕种。希洛人被固定在斯巴达人的土地上,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庄外。每年收获之后,希洛人都要向主人交纳谷物和乳酪。
在政治上,斯巴达国家是典型的贵族寡头政治。国家设有两个国王,分别在两个王族中世袭产生。这两个国王拥有司法、行政和宗教的权力。在战争时,一名国王任军事统帅,拥有较大的权力。长老会由前两个国王、28名贵族组成,终生任职。长老会有权对斯巴达的战争、谈判等进行决策,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此外,斯巴达也有公民大会,其成员由年满30岁以上的斯巴达人组成,公民可以在大会上参加议案的表决和官员的选举,但不能提出议案。
《斯巴达三百勇士》剧照
在军事上,由于斯巴达人不参加农业劳作,因此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斯巴达人的婴儿刚刚出生时,就被送到长老会检查,身体健康的继续留养;如果婴儿病弱或者畸形,就要被扔入山谷。男孩从小开始就接受军事训练,崇尚军事和武力。依靠经济和军事的强大力量,斯巴达国家成为古希腊贵族寡头势力的典型,并称霸当时200多个城邦。
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后的斯巴达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公元前 192年,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
(3)阿戈斯
阿戈斯(Argos,又译阿尔戈斯)作为希腊城邦当中民主政治的另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城邦。其关注度却远不如雅典,因为它的社会基础是独立的,小土地所有者成为公民的主体,使得阿戈斯城邦内部较为和谐,并没有贵族与公民之间的长期斗争。同时在希腊城邦的混战以及对外敌的抗争当中,阿戈斯总处于中立态度,所以阿戈斯城邦的知名度并不高。
阿戈斯的缔造者叫伊纳赫斯。传说他来自埃及,约公元前1986年,在距阿戈斯湾7公里处建城,成为了那里的第一位国王。国王后来得了一个孙子名叫阿戈斯,而这座城邦便因他的名字命名为阿戈斯。伊纳赫斯建立了城邦后,立即向这里的人民传授耕种、纺织以及冶炼等技术,从而形成了古老的阿戈斯文化。直至以雅典为中心的另一股文化出现之前,阿戈斯文化在希腊大陆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
古风时代,阿戈斯是希腊诸邦中发展较快的国家。约公元前8世纪末,多利安人基本完成对阿戈斯平原的征服,初步形成统一国家。约公元前7世纪,菲东建立了僭主政治,对阿戈斯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变革。
公元前494年左右发生的塞佩亚战役,戏剧性地改变了阿戈斯的历史。当年斯巴达国王克莱奥麦奈斯领兵入侵,由于应对失策,阿戈斯在战争中惨败。据希罗多德记载,由于阿戈斯成年男丁损失严重,以至于奴隶掌握了政权。 直到阵亡者的儿子们长大成人后,才把奴隶驱逐出去,重新取得政权。为了补充塞佩亚战役阵亡的人口,部分边民被接纳为公民,造成公民队伍成分的变化,进而使阿戈斯走向了民主。
在阿戈斯城邦,所有人的贫富差距都不太大。而且人们热衷于在田间劳作,而并不是参与公共事务,因为这没有任何实际的收入和补贴。在阿戈斯权力甚至比雅典更被束缚,这也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状态。在阿戈斯独特的政治生态当中,他们既安分守己,也并不愿意主动发起争霸战争。
民主政治下阿戈斯的制度总体上与其他希腊城邦相似,有公民大会、议事会和若干官员。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和预审议案,官员具体负责不同领域的事务。公民大会的出席者是农民而非公民。阿戈斯的城邦民主制在某些时候还超越了雅典和斯巴达。其民主政治自公元前5世纪初建立,一直延续到希腊化时代。仅在公元前418~前417年被短暂推翻。由于古典文献不足,考古学能够提供的证据有限以及古希腊史研究中的雅典和斯巴达中心的倾向,阿戈斯的民主政治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时至今日,关于阿戈斯民主政治的诸多问题仍模糊不清。
(4)科林斯
科林斯位于科林斯地峡西南端,扼中希腊与伯罗奔尼撒间的交通要道。迈锡尼文明时代已有科林斯城。
希腊古典建筑三种柱式
公元前8~前6世纪,科林斯不仅有发达的农业,而且过境贸易很兴旺。科林斯的陶器享有盛名,造船和航海业都有很大发展。科林斯先后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如叙拉古、科尔居拉、波提狄亚、安布拉基亚等。公元前8世纪至前7世纪中期,巴希阿德斯家族把持城邦政权,实行贵族寡头统治。希普塞卢斯(约公元前657~前 627在位)推翻巴希阿德斯家族,建立了僭主统治。其子佩里安德尔当政时(约公元前627~前586),科林斯国势昌盛,为了便于科林斯湾和萨罗尼科斯湾之间的货物运转,修建了用石头铺砌的连接两个港口的大道。文化、艺术、建筑都很繁荣。这一时期科林斯人发展了科林斯柱式——古典建筑在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之后的第三种柱式,科林斯柱式是三种柱式中最复杂的,显示这个古代城邦积累的财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 581年,僭主政体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少数富人掌握政权的贵族政体。公元前6世纪后期,科林斯加入了伯罗奔尼撒同盟。
在希波战争的早期阶段,科林斯积极参加了温泉关、普拉蒂亚、萨拉米斯和米卡列战役。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和战争中,科林斯和雅典的矛盾一度达到很尖锐的程度。但是战后,在公元前395~前387年,科林斯与阿戈斯、忒拜、雅典等城邦结盟,在波斯支持下进行了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公元前 338年以后,基本上从属于马其顿。公元前 196年罗马打败马其顿,宣布科林斯“独立”。公元前 146年,科林斯为罗马所灭,居民大批沦为奴隶,城市被彻底摧毁。公元前46年G.J.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曾予重建,成为罗马治下的亚该亚行省的中心。
(5)底比斯
底比斯是希腊最古老的城邦之一,位于维奥蒂亚地区的中心。根据考古发掘,早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公元前1250年以前)该地区就已经有一座拥有坚固城防的城市。然而由于多利安人的入侵,这段时期的历史已经不得而知了。直到公元前七世纪前后,才有关于这个城邦的历史记载。底比斯作为希腊最古老的城邦之一,在希腊神话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篇章,例如,希腊神话中著名的悲剧人物俄狄浦斯王便是底比斯的国王。
公元前6世纪,在底比斯的主导下,维奥蒂亚地区的城邦组成了同盟,该同盟自公元前5世纪开始便受底比斯控制。底比斯虽然是地区强国,但与和它毗邻的雅典比起来,它仍是个二流国家。底比斯试图吞并其他城邦的举动总会受到雅典的阻挠,这让两国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矛盾。
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的国王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入侵希腊,这就是“第二次希波战争”在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所率领军队只有300名斯巴达人,他们被后世尊称为“斯巴达三百勇士”,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也战死沙场。然而实际上,这次战役还有400名底比斯人。虽然后人只记得这三百名斯巴达战士的英勇无畏,但那四百名底比斯战士也有着不亚于斯巴达人的勇气与决心。然而,为什么这四百名底比斯战士被遗忘了呢?
辱没这四百名底比斯勇士的英雄事迹的不是别人,正是底比斯人自己。温泉关战役后不久,也许是出于对雅典的憎恨,也许是出于对波斯帝国的恐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底比斯选择向波斯帝国投降。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中,底比斯更是坚定的站在波斯帝国一方。最终,希腊联军战胜了波斯帝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底比斯作为希腊人的叛徒,其所遭受的惩罚却仅仅是剥夺了它在维奥蒂亚联盟中的领导地位。
公元前457年,斯巴达向底比斯伸出了友谊之手,它帮助底比斯重新成为维奥蒂亚地区的领导者,底比斯则加入了斯巴达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成为斯巴达安插在雅典身边的一个钉子。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击败雅典,成为整个希腊地区的霸主。
科林斯战争后,希腊世界的两大霸主——斯巴达和雅典两败俱伤,实力大减,底比斯的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379年,在伊巴密浓达领导下,底比斯赶走了斯巴达人,取得了独立和自由。随后,底比斯采用民主的方式重组了维奥蒂亚联盟,即由维奥蒂亚七个区域选举出来的代表统领整个联盟。这次重组使底比斯与维奥蒂亚成为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此后的历史中,维奥蒂亚几乎成为了底比斯的同义词。
为了粉碎这个新兴的联盟,斯巴达人在公元前378年至公元前371年之间,三次入侵底比斯,但都遭到了挫败。在留克特拉战役中,伊巴密浓达和底比斯圣队一战成名。尽管在留克特拉之战中,斯巴达人损失惨重,但伯罗奔尼撒半岛还仍在斯巴达人的控制之下,因此伊巴密浓达决定带兵入侵伯罗奔尼撒,彻底终结斯巴达的霸权。
在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62年的入侵伯罗奔尼撒的战场上,底比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在第四次入侵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底比斯失去伊巴密浓达的领导,底比斯的霸业刚刚开始便结束了。斯巴达、雅典则在这场战争中遭到重创,他们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此后再没有一个城邦能称霸整个希腊世界。与此同时,北方的马其顿正在迅速崛起,这个曾被希腊人视为蛮族的国家将带领希腊世界走向新的纪元。
五、结语
古希腊形成的城邦,是欧洲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在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城邦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改革,奠定了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成为后来欧洲民主政治的基础。因此,古希腊的城邦文明被广泛誉为欧洲文明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