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小坟头”走出的三位投笔从戎的英杰之一——谢邦佐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笔者的邻庄小坟头,位于泰兴城北,笔者居住地南;庄子不大,却庄名特别,且颇有来历。笔者曾在《乡风儒语》公众号发专文《归去来兮泰兴北邑“三家村”——新联村》作过介绍。这新联村是由新升、联盟、耿王三家村子合并的,其中的联盟村就是“小坟头”,虽然村子三易其名,但大家还是习惯于称它“小坟头”。
在考证这个庄名时,笔者了解到了一个传说,并实录到了那篇专文里,这里不妨再引述一次。据传:“当初泰兴城北有个谢员外,他家连续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员外心想一定是同一个“讨债鬼”投的胎,必须要有镇得住这“讨债鬼”的鬼神,让其安分守己,不再乱跑,否则还有可能悲剧重演。在他第二个孩子夭折时,他听说邻近不远处有个耿王村,他知道耿王的故事,以为此处一定有个耿王墓,于是就将这夭折的第二个孩子埋在了耿王村前面的荒野里,做了个小坟头,然后焚香烧纸,祈祷耿王收看住“讨债鬼”,保佑他家人丁兴旺,他家一旦有嗣,将举家迁此居住,以谢耿王。后来果真员外家生的孩子没有再夭折,于是凡有人家的孩子夭折大都葬在这里,并做个小坟头。员外家也迁到了此处定居,以后又有了许多人家到此定居,从而成庄,庄名便叫小坟头。”这庄名似乎很特别,又如这相传的故事和这故事中的人一样似乎很普通,不过,细品起来,却并不一般。
是的,正是这普通却又并不一般的“小坟头”,抗日战争时期走出了投笔从戎的三位普通却又不一般的热血青年。一个就是在本文之前笔者曾专篇介绍过的谢克西,他是土生土长的泰兴小坟头人,师范毕业后从教学岗位投笔从戎,曾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过中共泰兴县委书记,解放后则为驻外大使。再一个就是常足斋,他虽不是土生土长于小坟头,但他于1938年初在泰兴城北小坟头小学教过学,并于这年10月和谢克西、祝明鉴一起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从而投身革命,次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常足斋担任中共泰兴东北区区委书记。8月份又调任中共泰兴县委组织部长。年底,原泰兴县委书记谢克西调靖江县工作,由他代理泰兴县委书记职务。不久,形势急剧变化,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日本侵略军侵占了黄桥,接着李长江叛变投敌,斗争更加复杂。这时,常足斋已积劳成疾,但他仍带病坚持斗争,由于病情愈加严重,他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在医治期间,他始终不忘为党工作。1944年初,他对前去向他辞行的后来曾任泰兴县委书记的陆铁夫说:“老陆,看来我的病不会好了,今后的工作望你们继续努力。我做得太少了……”同年3月17日,常足斋不幸病逝。还有一位,也是师范毕业,也教过学,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并在解放战争初因张鹏举县长不幸落入敌手,而担任泰兴县代理县长,他和谢克西一样,亦为土生土长的小坟头人,他就是本文要专篇介绍的谢邦佐。
谢邦佐1914年8月出生于泰兴城北邑的小坟头的一个农民家庭,两岁不到,就失去了父亲,家庭陷入困窘之境,幸好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靠帮人家做针线及农忙时打短工,送他上学,将他抚养成人。小学毕业后,谢邦佐考取了无锡洛社乡村师范。1935年乡师毕业,先后在镇江、南京任小学教师。1937年七七事变,回到原籍泰兴任小学教师。1938年谢邦佐与曾涛、谢克西、常足斋等同志约好,准备同去陕北或皖南找共产党,后因家中有事,他未能去成。同年,他与李学民同志等参加“砥砺社”,购买了不少进步书籍阅读,后被敌人发现,就设法将书藏到黄桥镇典当内。1940年,他在黄桥小学任教,同年8月,新四军东进黄桥,他立即投身革命,先任军民联合办事处教育科副科长,后任五区区长。10月初黄桥决战,他配合县委书记谢克西全力以赴做支前工作,组织群众从河里打捞枪支弹药,并打扫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谢邦佐对敌斗争坚定,以致他的家庭多次遭受敌伪军的迫害,除东西被抢劫一空外,他的母亲及年老的外婆还有不到十岁的长子,都被敌人抓去坐过牢,但敌人的威胁,丝毫未能动摇他抗日救国的决心。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泰兴县被反动派军队占领,全县军民在敌后坚持斗争。由粟裕同志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第一仗的宣泰战斗(宣家堡、泰兴城)中,邦佐与黄仆、张仲凡等同志一起做后勤工作,邦佐同志是主要负责人,积极组织担架队和军需供应,保证战斗部队的需要。
1947年初,敌人以强大兵力向解放区进攻,我军主力撤离南线,泰兴境内,只靠县独立团的武装及民兵坚持反清剿斗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斗争十分艰苦。1947年3月17日,姚家庄战斗中,泰兴独立团遭到顽军四面包围,在突围中,县委书记叶梯青同志阵亡,县长张鹏举同志被捕(后被敌人杀害),县团武装伤亡很大,革命力量损失惨重。邦佐与一部分同志,涉过几条河,冲过周桥据点(该据点是土顽把守),侥幸突出重围。当天的下午,敌人大部分撤回据点,邦佐与一些同志联系后,组织乡村干部,打扫战场,将叶梯青书记的遗体,收棺掩埋。然后,邦佐与朱映山同志一道去向南线领导汇报情况,汪海粟专员接待了他们,并说,地委领导已从敌人广播中得知泰兴县机关受损失情况,并已研究决定,派谢克东同志任泰兴县委书记,谢邦佐同志为代理县长(因张鹏举县长被捕,当时尚未牺牲,故用代理一词),并决定抽调泰州县团一个连武装,由周开锋同志率领,随同邦佐同志回泰兴坚持斗争。他们原拟当即返还泰兴,因等泰州连的同志提取换季衣服(在战争时期,多余用物都打埋伏在群众家中,不可能随身携带),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突然情况变化,他们得到情报,敌人将合围这一地区。领导决定,连夜撤出包围圈,要邦佐和周开锋同志及一个连部队,一齐随他们行动,向如皋境内转移,白天埋伏,夜晚行军,由此冲过如黄路封锁线。3月19日白天,分区部队打下如皋境内的据点谢家甸,全部人马冲过谢家甸,到达如皋境内东王庄。这时群众家中十室九空,没法筹集粮食。当晚只搞了点山芋,烧山芋茶当晚饭。邦佐同志因疲劳过度,躺在床上不想吃,汪海粟专员亲自端了一碗山芋茶送到他面前。在那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关怀体贴及同志间的阶级友爱,令人感动。
         由于机关、部队在此不能久留,领导决定:乘谢家甸(交通要道)尚未被敌人占领,连夜撤离如皋地区。南线领导机关及部队,过通扬运河封锁线,转移到海安县去,并决定:邦佐同志和周开锋同志带一个连武装在原地坚持,理由是怕他们当夜赶不回泰兴,途中会出危险。邦佐同志说,他岗位在泰兴,死也要死到泰兴去。就这样,来回200多里的急行军,加之没有饭吃,更谈不上睡觉,战士们都很疲惫,到达泰州境内时,掉队的很多。邦佐与开峰同志研究决定:留一参谋在此收集掉队人员,要求他们必须在天亮前赶回泰兴。然而,他们刚到泰兴境内,却又遇有敌情,几经周折,才找到县委,邦佐将任职介绍信交给县委书记谢克东同志,后即随县委行动。这时,南线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数日后,县委领导开会商量,一致认为,面对强敌,我方内线的武装力量薄弱,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恐难继续坚持下去,最好是要求分区派部队从外线支援,把敌人的疯狂气焰压下去,让全县军民能够继续坚持斗争。邦佐同志见此情况,就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去向分区汇报。其实,他已三天突了两次大围,日夜急行军200多里,身体也很不好,但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了大局,还是拼着命地去完成这一任务。当晚决定后,他立即动身,生活用品一样未备,只带了谢克东同志的亲笔信和一支短枪,由两个通讯员随同就出发了。

到分区后,汪海粟专员跟他谈话,要他留在地委休息,暂不回泰兴。邦佐同志提出:他是受泰兴县委委托来汇报情况,请求支援的,无论如何也要将分区的意见带回去,才好交代。汪专员说,地委领导考虑到南线的形势,对仍在那里坚持的同志都将陆续撤出来,以保存力量,待将来再打回去。并决定要邦佐同志留下来,个人服从组织,这是纪律。邦佐同志就这样离开了战斗多年的泰兴根据地。后来在尚留在南线的人员中另派了代理县长。由于走得匆忙,且未料到不让回去,故对家属子女未能妥善安排,在他离泰兴不久,他的妻子金鑫不幸被敌人抓去。敌人将邦佐的妻子金鑫残忍地枪杀在泰兴城北门外,并暴尸荒野不准收尸,让其被野狗啃咬。中共泰兴城区区委书记宗毅同志闻之,即设法抓捕顽属,从而以顽属作交换条件,强迫敌人为金鑫收尸。金鑫被捕后,留下一个吃奶的小女孩,无人抚养而夭亡。长女培先和长子荣祖在群众的掩护下逃出家门,后由当地组织护送出去,才幸免于难。他家中的房屋被敌人拆掉,东西被抢劫一空。在解放战争初期,泰兴军民遭受挫折,邦佐同志个人也是家破人亡。尽管如此,然并未动摇邦佐同志跟党走、革命到底的决心。

1948年,经组织批准,谢邦佐与在海安县委机关相识的周瑆组织了新的家庭,结为终身伴侣。渡江战役后,谢邦佐担任苏南行署农林处领导工作,1954年周恩来总理任命其为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1957年调扬州专署任副专员,1958年至1961年任泰州县委第一书记,1961年调回扬州,任常委副专员,分管农业。谢邦佐在经历了噩梦般的十年动乱后,1976年恢复工作,任扬州专署农委主任,后调江苏农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

谢邦佐和他的老乡谢克西一样,心里装的只有工作,只有人民,想到的只有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从不以权谋私。他的长子荣祖,1957年南师附中高中毕业,未能考取大学。国家号召上山下乡,邦佐同志就动员孩子回泰兴老家参加劳动锻炼,将来再考大学。当时各地兴办农中,当地组织根据他的劳动表现,选派他去当农中教师;上面规定,农中教师一律不准考大学和改行。1959年,泰兴组织上送他到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学习一年。一次地区召开各县宣传部长会议,泰兴的宣传部长与泰州的宣传部长商议,准备让谢书记的孩子学习结束后,调泰州安排公办学校工作,这样就成为国家正式教师,户口也可迁到城市,而泰州则另派一名农中教师给泰兴,作为交换。当时,泰州的宣传部长在泰州县里开大会,与谢邦佐爱人周瑆坐在一起,就对她谈及此事,说他与泰兴组织上已谈好了。下班后,周瑆就将此事告诉了邦佐。谢邦佐一听很着急地说,不合国家规定的事,怎么能这样做呢。第二天上班后,他就找了分管文教的书记刘文俊同志,请他跟泰兴有关组织通电话,言明这事不能办。他说,小孩在泰兴工作,当地组织上根据国家规定及本人表现,应该怎么使用,是他们的事,我无权干涉,要是因为我在泰州工作,就把他换到泰州来违规使用,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他态度坚决,此事就作罢了。后来农中又解散,孩子转到社办厂工作。直至1992年他的这个长子因病去世,还是农村户口。
谢邦佐同志于2001年7月去世,终年87岁。斯人已去,幽思长存,家乡人民不会忘记他,将会永远怀念他。“小坟头”——走出了三位投笔从戎的革命英杰——谢克西、谢邦佐、常足斋,足哉!他们是“小坟头”的骄傲,也是全泰兴人民的骄傲!
(部分素材来源于谢邦佐夫人周瑆生前的回忆)
(0)

相关推荐

  • 《红色记忆》(二十二)淇汤县一些情况的回忆

    编者按: 从2020年4月16日开始,文艺朝歌陆续推送<红色记忆--淇县革命回忆录资料汇编>,让我们一起走进炮声隆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共同感受这片遍布红色基因土地上的光辉 ...

  • 陈行甲的巴东记忆(二)

    经授权转载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陈行甲新书<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第六章第7节. 我在巴东的5年多时间,对巴东干部的最大影响是扭转了全县基本的政治生态. 我到巴东之初就在大会上对 ...

  • 日寇高举“屠刀”,陈毅命悬一线,粟裕来回“蹂躏”却干趴了敌人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法西斯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战争的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重点投入到了敌后战场,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 ...

  • 这个小县城 走出了19位状元 被称为中国第一县

    2 4 徽州故地,历来文风昌盛.灵山秀水孕育了古徽州人厚学重仕的传统:加之休宁地理位置优越,信息畅通,这个人口不过20万的山区小县,走出了19位文武状元,而中国科举史上,有案可稽的有名有姓的状元仅为6 ...

  • 红二方面军走出的三位副总理都是谁

    之前小编介绍了红四方面军走出的四位国务院副总理,他们分别是李先念,谢富治,陈锡联和徐向前.那么,红二方面军呢?相对来说,二方面军的猛将没有四方面军多,走出的副总理也没有四方面军多. 红二方面军一共走出 ...

  • 李鸿章家里差点走出第三个封疆大吏,他自己退出了

    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被视为封疆大吏,位高权重.特别是到了晚清,总督和巡抚掌管一省或者数省的军民政大权,隐然与清廷有分庭抗礼的趋势.清廷遇到重大事件,难以决策之际,一定会向各地总督和巡抚征求意见. 正因 ...

  • 陆艺:小城走出的“文化人”

    我是在小城清晨的叫卖声中长大的,而今,在父亲眼中,我俨然已是个"文化人"了. 幼时,如城很萧条,通往南通的路还是土路,晴天时,炽热的黄土把天笼成一片灰色,城里尘土弥漫,家家屋顶上都 ...

  • 【驻村穆山回眸】之八:扶贫四年,小山村走出了五十八位大学生

    编者按:驻村扶贫已经圆满画上句号,回顾在穆山扶贫的1498个日日夜夜,有付出,有激动,有苦恼,有辛酸--特别是四年来,每年都要对该村新考入的大学生进行资助.表彰,这种风气在穆山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风, ...

  • 『传统养生』慢性肾病:走出认识三误区

    肾病非肾虚 蛋白莫偏低 卧床实不必 慢性肾病是指现代医学中诊断明确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慢性肾脏疾病.这类疾病治疗难,病程长,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病.广大肾病患者寄希望于中医药治 ...

  • 陈海啸:小县城走出的全国优秀院长|泰山奖特别报道

    做了近20年院长,骨科医生出身的陈海啸,在临海这样的县级市里,成为一名现代医院管理的实践者,在国内创下了多项第一.2021年,他获得2020年度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之"医院管理奖" ...

  • 杨铬荣,一位渴望从山路十八湾还是无法弯到家的小山村走出的杨集女孩

    杨铬荣,19岁,一位来此会宁杨集农村的女孩,参加2020年高考被河西学院录取.杨铬荣说自己没什么优点,就是爱笑,性格内向,长相普通,话语不多,还带点自卑,但是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 ...

  • 摄影小姐姐晒出105㎡三人居,惹网友怒赞!

    筑客"搬(迁)家(移)"完成啦! 之前的星标会消失哦,小筑提醒大家需要再次"设为星标"动作~这样就不会错过每日的分享的家居干货啦! 家的妙处,在于能容纳生活的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