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王到高僧,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是怎么死的?
世人都觉得当皇帝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一人独掌天下的大权,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从不需要为生计和前途担忧,但历史上真正的皇帝却过得没那么悠闲,南宋就有一位皇帝,他3岁登基称帝,5岁国家就亡了,被敌人俘虏之后,18岁又转行当了和尚,他就是宋恭帝“赵显”。
其实真正导致国破家亡的是赵显的父亲赵禥,赵禥虽然贵为一国之主,但是他却智力不足,智商还不如大多数普通人,不过他在玩乐上非常有天赋,在位10年,每天放纵欢乐,直接将富庶繁荣的江南搞得慌乱不堪,将国家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1274年,蒙古的大军直逼临安,赵禥却在此时因为过度放纵而驾崩,刚好错过了国破家亡的景象,他一死,所有的重担就落到了年仅3岁的嫡长子赵显身上,随后赵显被大臣贾似道推上了皇位,仅仅过了2年,南宋就被蒙古大军攻入,赵显因而遭到俘虏。
所幸当时蒙古的皇帝忽必烈还算非常仁慈,不仅让赵显继续活了下来,还封他为“瀛国公”,让他能够安稳、富庶的度过余生,由于赵显很小的时候就被俘虏,所以他对自己原本的文化并没有多少了解,反而对西藏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皇帝特许他去往西藏萨迦寺当一名和尚,并定法号为“合尊”。
1323年,赵显在偶然间得知了自己过去的真实身份,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并非蒙古族人,而是南宋遗孤,对南宋的思念,以及国破家亡的愤恨让他一时之间感到无比痛苦,但是他却无法改变这一切,只好写下一首《在燕京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以平常文字、浅白语言,在平淡无奇的问候中隐然寄托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风景不殊的伤感。
诗意很简单,他不敢明说怀念临安,因为临安是宋朝的故都,一怀念就可能被杀,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因为写下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虞美人》词而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作者自己今天的境遇,和三百年前的李煜完全相似,他必不敢怀念临安。于是,他想到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二百年前栽种梅花的林和靖。"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十字,可以解为:两者都是无意识的"痴语",牵扯不到"故国之思"上去,而淡淡的哀愁却从这"痴语"中流露出来。
接着,他写了"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十字,似乎想表明自己是燕昭王黄金台下之"客",受到元廷厚礼相待,不打算回临安去了。事实上已经命定永远不可能回去了。他不敢像李煜那样,说什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因为这样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赵㬎不会不懂得这一点。但"应是不归来"的"应是"二字,仍然包含了"无可奈何"的感情。平淡如水的短句中凄恻之音三日不绝。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兴感者唏嘘,令人黯然神伤。
这首诗立即就被蒙古皇帝知道,皇帝非常生气立即下令处将他处死,结束了赵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