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创药一敷就能止血,后来怎么消失了?看原料你就明白了

在我国古代民间,常常流行着许多的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药方,例如各种草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地发掘其中的价值并加以提高。在古代,其实很多的药方都来自于劳动人民的实践。

相信大家在中国的许多古典小说当中都听说过“蒙汗药”,按照书中的描述,蒙汗药具有极强的麻醉效果,能够令人在短时间内昏睡过去。到底是什么样的药方能够有如此强烈的药效呢?

其实所谓的蒙汗药,就是人们通过将具有麻醉作用的植物予以浸泡得出的药剂。通常能够使得被施药者浑身肌肉松弛,同时让汗腺的分泌大大受阻,从而达到昏睡的效果。

那这种药物的原料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曼陀罗花。我们都知道,曼陀罗花具有麻醉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就有过许多关于用曼陀罗花治疗疾病的记载。例如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先宜服此不觉痛也。”

可见,那些以曼陀罗为原料的药物,从古至今都有着不错的疗效,即使是现代医学中,人们也在利用曼陀罗中所含的具有麻醉作用的化学成分进行止咳、镇痛等方面的治疗。

同样,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效药,主要用于止血、止痛,拥有着不错的疗效,那就是“金疮药”。在清朝的时候,这种药在民间还广为流传,但是为何后来去消失了呢?看了它的原料之后,你就能想到背后的原因了。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割伤手臂,擦伤皮肤的情况,尤其是在当时没有机械操作,需要手工劳作的条件之下,这种风险反而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达到止血效果的金疮药则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

而在清朝时期,统治者要求平常百姓必须留着辫子。这种辫子与平常我们所说的却大有不同,蓄发者需要将前半面的头发全部剃掉,弄成前半边光头后半边长辫的发型。因此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剃头热”,但是这对理发师傅的手艺是个不小的考验,有时稍不留神,就会将头皮割出一道口子。

而往往这时,理发师傅都会拿出金疮药涂抹在上面,起到止血的作用,这也是为何金疮药在清朝如此盛行的原因。但为何后来却消失不见了呢?原因就在于它的原料。

制作金疮药最为重要的原料,就是“龙骨”。这里所说的龙骨,并不是中国传说中“龙”的骨头,而是一些古代各种动物的骨骼化石,例如象类、犀类、鹿类等。事实上除了制作金创药用于止血止痛之外,龙骨作为中药材还有着其他的作用,例如可以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等多种疾病。

龙骨具有着独特的功效,能够治疗许多的疾病。然而我们都知道,动物的骨骼化石,是动物死后经过长时间复杂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十分的难得。面对金疮药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使得对于龙骨的需要增加,很多人因此都利用挖来的龙骨来卖钱,导致数量减少。

而之所以原料减少则还有一个另外的原因。晚清时期,有一个名叫王懿荣的官员,精通医术。一次,王懿荣因为生病,去药店抓药,掌柜给他抓的药方中,就含有一味叫龙骨的药材。

懂得医术的王懿荣自然也认得龙骨,但是他这次抓的龙骨,明显与平常见到的有一点不同。因为在买来的龙骨上,王懿荣发现了隐隐约约刻画的字符,王懿荣立即意识到了这些龙骨的不简单。

有了这一发现,王懿荣开始大量的收购市面上的这些龙骨,将龙骨上所刻画的字符进行研究。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考证,王懿荣断定,这些龙骨都来自于商代,而其上所刻画的字符,正是商代的文字,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甲骨文。王懿荣也因此被称为是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

也正是因为王懿荣发现了这些龙骨的价值,使得很多的刻有文字的龙骨成为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些文物,国家和政府自然是要加以保护的。而作为金创药的主要原料,龙骨的特殊性也使得这种药物在后来慢慢消失。

在现代医学逐渐发达的今天,医药学家们也已经研制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止血产品,而传统中医药中,也还有许多其他的止血药材,例如艾叶,仙鹤草等等,这也使金创药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