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丁酉年秋季常用方(一)

今年丁酉木运不及,阳明司天,燥气流行,入秋以来鼻炎咳嗽渐多,秋分将至,快进入五之气,厥阴之客加临阳明燥金,更加少阴在泉,风火就燥是已后两个月外感病的特点,燥者润之,甘润之法是用方药之主线,从今日起本人将陆续连发古代名医治燥之名方,谨与同道共学习,供患者参考!

桑杏汤: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桑叶3克  象贝母3克 豆豉3克  栀子皮3克  犁皮3克  杏仁4克  沙参6克:水煎服。

【主治】外感温燥,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

【方论】:清吴鞠通: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干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冬夏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温病条辨》)。

清张秉成:此因燥邪伤上,肺之津液素亏,故见右脉数大之象,而辛苦温散之法,似又不可用矣,止宜轻扬解外,凉润清金耳。桑乃箕星之精,箕好风,故善按风;其纹象络,其味辛苦而平,故能轻解上焦脉络之邪。杏仁苦辛温润,外解风寒,内降肺气。但微寒骤束,胸中必为不舒,或痰或滞,壅于上焦,久而化热,故以香豉散肌表之客邪,宣胸中之陈腐。象贝化痰,栀清热。沙参、梨皮养阴降火,两者兼之,使邪去而津液不伤,乃为合法耳(《成方便读》)。

清叶天士:秋深初凉,积年发热咳嗽,证似春月风温证,但温乃渐热之称,凉即渐冷之意。春月为病,犹是冬令固密之余,秋令伤感,恰值夏月发泄之后,其体质之虚实不同。但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若果暴凉外束,身热痰嗽,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之属,仅一二味亦可……温自上受,燥自上伤,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叶香岩三时伏气病篇》)。

近代何廉臣:此辛凉宣上,甘凉润燥之方 也。凡秋燥初起,必在肺卫,症必喉燥而咳,右脉数大。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通俗伤寒论》)。

桑菊饮

杏仁6克,连翘4克,薄荷3克,桑叶7克,菊花3克,苦梗6克,甘草5克,苇根20克。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主治】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方歌】: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绕,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加减】: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犀角以清营分热;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甚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咳;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咳嗽咳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凉血止血。

【方论】《温病条辨》:“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咳成痨者,不一而足。”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

若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秋燥季节的白沙干苔。

【方论】: 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以桑叶,轻宣燥热,合而成方,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

若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清窍不利,如耳鸣目赤,龈胀咽痛之类。翘荷汤者,亦清上焦气分之燥热也。

翘荷汤(辛凉法)

薄荷5克 连翘5克 生甘草3克 黑栀皮5克 桔梗9克 绿豆皮6克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三。

【加减】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方中薄荷、连翘、栀皮清宜上焦之燥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桅皮合用,能清热解毒。诸药同用,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

葳蕤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葳蕤  青木香  白薇  独活  川芎

上九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津,分二次服,取汗。

【主治】滋阴清热,宣肺解表。阴虚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咽干舌燥,气喘有汗,胸脘痞闷,体重嗜睡,苔白,脉浮者。

【方论】方中用葳蕤滋阴生津为君;白薇、石膏清热凉血为臣;麻黄、杏仁宣降肺气而透邪平喘,独活、芎劳、青木香以舒经活络,理气行血为佐;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故可用于外感而兼津液不足者。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

水煎服。

【主治】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

【方论】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风散热为臣;白薇苦咸泄降为佐;甘草、大枣甘润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阴润燥为使。为阴虚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要方。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0)

相关推荐

  • 桑菊饮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桑菊饮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桑叶8克,菊花6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甘草3克,薄荷6克(后下),连翘6克,芦根6克.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方歌速记歌诀] ...

  • 2017丁酉年秋季常用方(三)

    杏苏散 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各9g,苦桔梗.枳壳.橘皮各6g,甘草3g,大枣3枚.水煎温服. [主治]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加减]无汗,脉弦 ...

  • 2017丁酉年秋季常用方(二)

    清燥救肺汤方(辛凉甘润法) 经霜桑叶10克 石膏8克  甘草6克  人参2克  胡麻仁3克炒研  真阿胶8克 麦门冬4克,杏仁2克,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主 ...

  • 金元名医李东垣的秋季常用方

    小编导读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先生是"补土派"创始人,在临证中,李东垣先生还会制定时方,并根据时令加减药物.今日立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脾胃论>李东垣先生创立的秋季 ...

  • ▲升阳益胃汤--金元名医李东垣秋季常用方简介

    [中医临床经验]金元名医李东垣的秋季常用方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先生是"补土派"创始人.在临证中,李东垣先生还会辩证制定时方,并根据时令加减药物.今日立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l ...

  • 秋季燥邪犯肺的常用方

    桑杏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15g  杏仁10g  香豉10g  栀皮12g  象贝10g  沙参15g  梨皮30g [主治]燥伤肺卫,头痛身热,口渴,干咳少痰,舌红,苔薄白而燥 ...

  • 一文讲透(五泻心汤)-中焦脾胃病常用方

    泻心汤来源于伤寒论,是治疗脾胃,胃肠疾病常用方,如辩证准确,效如桴鼓. 1.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2.生姜泻心汤 组方:生姜.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 ...

  • 中医治疗皮肤病必备的二十八首常用方(珍藏)

    方剂:消风散.六味地黄丸.祛风换肌丸.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芩汤.柏叶散.秦艽牛蒡汤.升麻消毒饮.解毒泻心汤.清脾除湿饮.石珍散.犀角饮子.秦艽丸.当归饮子.皂角苦参丸.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消风玉容散 ...

  • 蔡氏经方好来汤——妇科杂症常用方

    曾经有人问,蔡氏经方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怎么来的?我的回答:是仲景智慧启发而来的:是被患者病情的疑难逼出来的:是三兄弟承医圣恩典.执仲景学说探索而来的. 好来汤,是笔者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根据实践经验,创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453) 再说几个参考常用方 祝各位天天都健康(九) 作者:曾乐

    作者:曾乐   甘麦大枣汤-失眠   睡眠粥,不能叫失眠粥,不能喝了睡不着,就叫睡眠粥吧.甘麦大枣汤:甘草粉.小麦.大枣,再加30g酸枣仁,酸枣仁切丝煮成水再加到稀饭里面,不然稀饭没办法喝,酸枣仁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