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宰相”张英张廷玉家训: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安徽省桐城市,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尤其在清代,有“文都”之称。
作为文化名城,桐城在明清时涌现出多个名门望族,其中以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代表的张氏家族最有名。
张氏家族在六代人中,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宰相”,12位翰林,24位进士,其它得功名、做高官者更是数不胜数,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张氏家族如此辉煌,得益于良好的家训家风。
张英著有家训《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众多方面告诫子弟做官做人的道理。
清末名臣曾国藩对此推崇备至,称赞张氏家训“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竹立城
张家为何能够发达,有一个传说故事。
张英的祖父为人宽厚善良,被人称为“张老翁”。
张老翁曾在雪夜中看见有个盗贼藏在他家的屋脊上,已经冻僵了。
他心生怜悯,就拿来梯子把贼扶下来,看了一眼原来是邻居,赶紧把他扶到书斋,亲自拿来酒食给他吃,然后又赠送给他数两金子,悄悄的把他送走了,家人一点也不知道。
那个邻居非常感激,常想报答张老翁。后来邻居夫妻俩勤苦劳作,买了五六亩田地。
有一天到田里,邻居看见旁边的田里有个富家子弟和一个风水先生走来走去。
风水先生查看很久说:“太好了,真是能出宰相的宝地呀!”
富家子弟就问怎么能验证,风水先生说,拿根枯竹来插上,过一夜就能活。
邻居听见后回去告诉了妻子,妻子说:“过去你急着想报答张老翁,现在机会来了。”
邻居问什么缘故,妻子说:“如此……这般……不就行了嘛!”
邻居同意了,起早去了那块地查看,地上插的竹子真的活了,就把它拔掉,又插了根枯竹。
过了一会,风水先生来了,看到自己的话没应验,失望地走了。
邻居就用计谋买到了那块地,并要把它送给张老翁。张老翁说:“贪天必有大祸,不行。”
邻居说:“如果没有您的盛德,谁都配不上这块宝地。”反复恳请张老翁收下它。
张老翁拗不过,就花钱把它买了下来,建了房子,后来称为“竹立城”。
这个故事不管真假,既然有这个传说,起码也可以说明张家仁厚的家风。
六尺巷
张英在康熙朝曾经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虽然位高权重,却谦虚谨慎,他以古语“终身让路,不失尺寸”作为家训来教诲子孙,也就是一生懂得谦让的人,最后并不会有什么损失。
张英认为,想要做到“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且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
他告诫子孙,一个人只要一言一行都想着有益于人,而不是有损于人,人们就会望之如鸾凤,视之如珍贵的人参茯苓;必然会为天地所护佑,鬼神所折服,而享有更多的福分了。
张英在《聪训斋语》中再三强调谦让有益无损的道理,并直斥世人所认为的对人谦让就会受人欺侮的言行是十分荒谬的。
在他看来,自古只听说忍与让能够消除无穷的灾晦,却没有听说忍与让会招来祸患的。
他深明“吃亏是福”的辩证哲学,“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张英说,凡事最不可想着占便宜,一个人把便宜全占了,则人们的怨恨也就集中于他身上;待把便宜丢掉,人们的怨恨也就随之消弭,“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
关于张英的谦让,有一则故事很有名。
他桐城老家的家人曾与邻居争地,而邻居也有家人在朝中做大官。当闹得不可开交时,告到当地县衙,县令根本就不敢受理。
于是张家有人认为可以让张英来摆平此事,便修书一封,添油加醋一番,告诉在京城的张英。
张英收到信后,立即回了一封,回的是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后大为惭愧,不仅不再争地,还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
与其相争的邻居,看到张家如此举动之后,也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两家从此交好。
那空出来的六尺地,成了一条公用的小巷,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朝廷得知之后,特命修建了一座牌坊,写上“礼让”二字。
让探花
张廷玉在雍正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在死后“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是古代做官的最高荣誉。
所谓太庙,就是历朝历代用来祭奠皇帝的地方,也就是皇族独有的祭祀场所。
只有那些特别出众的臣子才能得到进入太庙、得到祭奠的荣誉,这意味着他们将被当作诸侯王公,也就是皇族成员对待。
在清代近三百年历史中,汉人大臣中,只有张廷玉一人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资格,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没资格。
张廷玉做的官比他的父亲还要大,但是他铭记父亲“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的教诲,时时不忘谦让。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举行廷试后,考卷进呈雍正皇帝,被钦点为一甲探花。
待拆卷后,雍正才知道他是张廷玉的儿子,于是让内侍传谕张廷玉,告知其子得中探花。
张廷玉随即觐见皇帝,表示他家“世受皇恩,无所不极”,对其子取中探花坚辞不受,并请将此功名让于天下寒士。
雍正深感其义,就将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并宣谕对张家父子大加赞赏。
这就是名扬京城、事载史册的“张廷玉让探花”的事迹。
退字画
除谦让外,张廷玉在给子孙的家训《澄怀园语》中进一步强调“安分”。
他的长子张若霭,少年早慧,书画修养非常高,深得乾隆喜爱,经常出入内府帮乾隆鉴定字画。
有一次,张廷玉在一位官员家中看到一幅名人山水古画,珍贵异常,回家后将此信息告知了张若霭。
张廷玉的意思是这样难得一见的珍品画卷,应该让儿子去鉴赏鉴赏,不料没过几天这幅画却悬挂在了自己家中。
在家中见到此画,寻常不动声色的张廷玉忍不住黑下脸来,责骂张若霭“我无介溪之才,汝乃有东楼之好矣!”
介溪为明朝宰相严嵩的号,其子严世藩号东楼。严嵩一家为明朝著名的贪腐家族。
听到父亲如此责怪,张若霭立即将此画归还原主。
本文系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原创文章
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