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消斑汤治疗黄褐斑34例
黄褐斑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笔者认为本病多为瘀,故自拟理血消斑汤从瘀论治黄褐斑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理血消斑汤
1.1组成:炒当归10g,川芎10g,赤白芍各10g,生熟地各10g,红花5g,桃仁10g,丹参10g,丹皮10g,黑穞豆30g,绿豆15g,赤小豆15g,生甘草3g,白僵蚕10g,白芨10g,白附子10g,党参10g,柴胡15g。1.2功用:养血凉血,活血化瘀。1.3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月为1疗程。
2临床应用:
2.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皆为女性。年龄23~47岁,其中23~30岁4例,31~35岁5例,36~47岁25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6个月。其中1年以内9例,1~2年11例,3~5年10例,5年以上4例。临床表现:黄褐斑呈深褐色7例,浅褐色23例,褐斑带灰色4例。褐斑以上额部及颜面部为多者11例,颜面部为多者20例,颜面及唇上为多者3例。
2.2疗效判断: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药2~3个疗程,以褐斑全部消退为痊愈,色斑比原来减淡,范围缩小为好转,色斑变化不大为无效。
2.3治疗结果:经本方加减治疗后痊愈13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
3病例介绍
王××,女,45岁。初诊日期:2000年4月25日。颜面黄褐斑5年,逐渐加深,以两眉、鼻梁及颜面部为多,均呈黄褐色斑,边缘清楚,月经来潮前加深。近几年来经量渐少,形体渐胖,腰酸乏力,大便3~7日一行,且干结,长期服用减肥药。脾气急躁,经前乳胀心烦,末次经期为4月6日。舌质暗红,舌下络脉青紫且粗,脉细略弦。证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冲任欠盈。治拟健调肝肾,养血疏肝,活血化瘀。处以理血消斑汤加减。药用:炒当归10g,川芎6g,赤白芍各10g,生地10g,红花5g,丹参10g,丹皮10g,黑穞豆30g,绿豆15g,赤小豆15g,银花10g,生军10g,旱莲草15g,柴胡5g,茯苓12g,巴戟天0g,仙灵脾12g,青陈皮各5g。7剂。5月16日复诊:药后月经于5月2日来潮,经行略畅,面色较前清爽,大便日行,舌脉如前,方既应手,守法续进。5月31日三诊:末次经期为5月27日,经量较增,面部色斑显减,大便正常,口干舌红,脉细弦,再从前法出入,原方基础上加北沙参15g,川石斛10g,紫草根15g,白僵蚕10g,去生军。
如此调理2月余,月经量恢复正常,色斑明显减少,大便日行。前后服用2个疗程,色斑基本消失,后因家事,心情紧张而略有反复,继续服药1月而愈。
4讨论
黄褐斑以青壮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尤其多见于妊娠中。笔者认为,黄褐斑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肝气郁结,痰瘀内生,血脉瘀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褐斑由此而产生;脾气虚弱,既不能统血,又不能摄血,血妄行而溢于脉外,积于颜面而致褐斑;肾阴亏虚,虚火上扰,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成斑。由此可见,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是产生黄褐斑的直接机制。因此采用活血化瘀法作为基本治疗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自拟理血消斑汤作为基本方,方中取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熟地、白芍、当归养血和营,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补相兼,使补血不留瘀,活血而不伤正,其中桃仁为活血药中首选美容药品。又以扁鹊三豆饮(黑穞豆、绿豆、赤小豆、生甘草)清热凉血,加生地“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赤芍清肝热,通脉络,消除面部色素沉着;白僵蚕、白芨、白附子,取色白之药悦色、增白祛斑。党参健脾益气,柴胡疏肝理气,二者相配,并举托上,推陈致新,益气行血布津,丹皮能“悦色”,丹参凉血活血,二者为配,既能养血。又能通脉,清血中之热,祛血中之瘀。全方溶疏肝、健脾、益肾、活血诸法于一炉,以达阴生火降,益气保血,血生瘀去,消斑增白的功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