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
在外浪荡二十年,每次回家返程前,母亲总会问我要不要买点牛肉丸、卤鹅、猪头粽之类的特产,我每每婉拒。因为当今物流发达,许多东西在外面也能买到,实在没有必要增加旅途负担。但如贡菜之类的腌菜,我倒乐意多带两罐,一来在外地菜馆不容易吃到,二来是自家腌制,吃得放心。
贡菜与冬菜
贡菜这物件,在潮汕实在平常得很,名字却很难说清。如果说是用来进贡的腌菜,难以令人信服,毕竟是低贱之物。又有说“贡”是一种腌制方法者,我也是保留意见。因为贡菜的腌制方法和咸菜、冬菜类似,并无甚独特之处。到底为什么叫“贡菜”呢?我请教做了三十多年杂咸的炎喜兄,他表示贡腐、贡菜之类的食物发酵之后会产生气体,冲鼻的味道会熏到人,所以叫做“贡”。我比较认可这种说法,因为潮汕也有“放个屁贡死统间人”的俗语,形容空间逼仄,只是“贡”的本字已难以考证。
究其原理也可以从西方的著作找到依据。被称为美食“圣经”的《食物与厨艺》,认为盐水可以助长发酵,在密闭的无氧环境下植物身上的有益微生物大量繁衍,从而起到防腐和增味的作用。“因为微生物会制造二氧化碳,可以防范氧化破坏;微生物还常制造大量B族维生素,产生新的挥发性成分,更增食物香气。”这段描述可以解释绝大多数腌制泡菜类风味的来源。
腌制贡菜
以前乡村硗穷,终年难以吃到鱼肉,贡菜和菜脯、咸菜一样,是日常的主要配菜,故而家庭多有腌制。每到春节前后大菜收成,便搬出家中的缸瓮㼰瓿来卤贡菜,有些人家里装贡菜的木桶将近一人高。小一点的玻璃罐子,称为“贡菜瓽”,或者干脆把贡菜装高度酒的玻璃樽里,沾点酒气,只是吃的时候要用一根带钩的亚铅(铁丝),把贡菜勾出来。在往昔的艰难岁月里,不少人家靠食糜配贡菜度日,故而乡人不无自嘲地唱:“没有贡菜瓽就没有新中国”。
按许永强老师的《潮州菜大全》所述,传统贡菜有咸、甜两种,不过据我自幼乡间所见,多数人家还是会放糖的。许老师介绍的比例是100公斤贡菜下10公斤盐、20公斤糖,可能更适合腌制后短时间内新鲜食用。而我见到的家庭制作,盐的比例要高一些,起码要15%以上,大概是为了保证久藏的缘故。
贡菜用潮汕特有的包心大芥菜切条(菜蕾则切角),曝晒两三天至半干,先用盐揉搓,逼出水分,再加糖腌制,加少许米酒,装入罐子密封两三天天即可食用。此时贡菜还是青绿色,口感酥脆,称为“酥贡”,仍有少许辣气,可生吃而不宜烹煮。如果密封上月,打开来黄褐晶亮,则贡菜完全熟成,酱香醇厚,生吃熟食一样迷人。村里杂咸铺卖的贡菜,还会加入南姜麸,吃起来脆、嫩、甜,又有酒香和南姜风味,堪称下粥神品。
家常菜也拿贡菜来煮鱼、烳猪肉。
贡菜石干鱼(石狗公)
贡菜煮午笋
贡菜煮午鱼
煮鱼搭配淡水的鲫鱼,咸水的马鲛、午笋都可以。常见的贡菜煮午笋,砂煲烧干投入贡菜和姜丝略微炒香,放入切好的午笋鱼段(大午鱼则切圈),加水没过鱼身,煮开后转小火,视贡菜咸淡程度适当加酱油调味,起锅前撒芹菜段提鲜。午笋丰腴软嫩,淡淡的贡菜香,更能衬托鱼的本味。
贡菜烳肚肉
对许多潮汕人家来说,贡菜烳肚肉是再寻常不过的菜,五花肉切片,入砂锅用小火逼出油,加入贡菜和几颗蒜头略炒,再加水淹没食材,大火煮滚,倒入适量的酱油调味,放两颗小米辣椒,小火烳约15分钟左右,撒点味精煮化,熄火。贡菜的酒气可祛除肚肉的油腻,又赋予它泡菜独特的酶香风味;原本晒得干皱的贡菜,吸入猪油和汤汁,变得饱满丰润,菜有肉香,可谓相得益彰。小时候在家,见到饭桌上这个菜不见得会下筷子,若是长期在外,却能瞬间勾起乡愁,一口下去,顿时便有大大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