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缸缸甏甏也宝贵 (文/张垣)

(0)

相关推荐

  • 雪里红为什么要腌制?怎么腌制好吃?

    雪里蕻是秋储冬菜中的明星菜品,几乎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家里都会腌制个二三十斤!腌好的雪里蕻用来拌制虾皮小葱,或者炖豆腐包包子,都是不错的美味. 那么雪里蕻为什么要腌制 雪里蕻有一股辛辣特殊的味道,如果直 ...

  • 日子“缸缸”好

    文/李春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的家里每户都有大缸,而且不止一个.人们使用最多的是水缸,其次还有粮食缸.激白菜缸.腌咸菜缸等等. 缸的底部和上口都是圆的,中间略微鼓了一些,憨憨的,像个鼓鼓的球.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就读这篇 | 杨建平:靛池清清怪事多

    靛池清清怪事多 杨建平 我家门前有一个打靛池子,但据我看来,其实不是个池子,只是一个小圆沟:我也从来没有看到有人在那儿打过什么靛,甚至从来就没见过什么靛.只是听老人传说,那小沟原来是个打靛池子,于是人 ...

  • 缸,醒了……

    乡味: 缸,醒了-- 文/施国标 缸,醒了,醒在了一个最美的时代. 曾记否,缸是农家人不可或缺的盛器.不过,缸,也曾被人推倒在农家的宅前屋后,任意让岁月浸蚀,睡了好一阵子. 事至今日,缸,再次被人推醒 ...

  • 【郁氏文化】年关剃头仍低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年关剃头仍低价 作者:张垣     图片:网络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不知何因?从不去打听,反正过年总得剃头的,可把剃头师傅忙煞啦! 到哪里去剃头呢,小镇上有好几家,奔八的老汉我不会去赶时髦到帅 ...

  • 【郁氏文化】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张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至理名言,试想,没有剧作家煞费苦心创作的高质量剧本,哪有舞台上精彩的戏文?我爱看舞台上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也尊重辛勤笔耕的剧作家,还得到了剧作 ...

  • 【郁氏文化】“婆娃”的顺口溜(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婆娃"的顺口溜 文/张 垣 崇明.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祖母的称呼从不称"奶奶",而是只有本地人才明白的称呼叫做"婆娃". 我的"婆娃"拿她的话来讲是个苦命人,她所受的 ...

  • 【郁氏文化】第一李铁梅琐谈 [ 文/张垣 ]

    郁氏文化 第一李铁梅琐谈 [ 作者:张垣 ]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对于花甲以上年龄的中国人来讲,一听此曲都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京剧<红灯记& ...

  • 【郁氏文化】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郁氏文化 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当牛年到来之际,我忽然想起了流行家乡的一句俗话:无牛狗耕田.耕田本是牛的本职工作,狗嘛,只有看更的本领,现在要让狗儿代替老牛耕地,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因为我有真实的体验 ...

  •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 作者||张垣 冬至起九,遥想少年时代,每当三九严寒光临之际,也是冰封大地之时,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无论如何厚的冰是封不住他们手脚的,因时而宜,火热的冰上活动 ...

  •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 作者||张垣 已是大雪节令,我身换冬衣,头戴帽子,脖系围巾,可是我还在楼后百菜园摘得一条碧绿生青的冬瓜,为它取名"奶末头" ...

  • 【郁氏文化】枇杷花香亦好吃(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枇杷花香亦好吃 张垣 在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冬报到人间之际,楼后的枇杷树向我献殷勤来啦:主人呀,快点把我的花匀采一点,一来让你老人家尝个鲜,二来嘛, ...

  •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 作者 || 张垣 出生于清末民初的父亲,自幼读过两年私塾,13岁上海滩打工养家糊口时,又从大世界戏台推出的南腔北调中批发到不少文化知识.后来回到故里,在同辈的人中 ...

  • 【郁氏文化】合影诞生公交站(文/张垣)

    郁氏文化 合影诞生公交站 文/张垣 这是一张合影,照上两人手持的墨宝上的字是反手字,诞生在公交站畔,与海门麒麟童息息相关呢! 一提起麒麟童,京剧迷都会骄傲地说,这不是七岁就上台唱戏的七龄童周信芳大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