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再读《背影》

再读《背影》

王帅||陕西

《背影》这篇初中课文上的文章,当时学时年纪尚小,不能很好地体会其中种种细节,学过了也只当作一篇普通课文,并无多大感觉。

到了高中去了外面上学,一两周回来一次,坐车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每每父亲送我去车站坐车,买票占座嘱托司机等等,也像文中朱自清父亲一般。

那时,也许是聪明得过了头,总以为自己能应付这一切。现在想想,也正如文中朱自清说的那样,我那时实在是太“聪明”,总觉得他送我时太啰嗦婆婆妈妈不爷们,殊不知这是一个父亲对在外求学的儿子深深的关心和爱。

其中,有两次父亲送我记忆尤为深刻。一次是高一刚开学的九月初,正值秋雨季,一早雨下得很大。我自己打伞走路去了车站没有让父亲出来送,后来过了一周回家才知道那天早上我走后父亲仍不放心便骑车去追,结果雨天路滑不慎摔倒擦伤了膝盖,裤子都磨破了。后来,膝盖处的伤口愈合结了一个大大的血疤,每次看到父亲腿上这个疤都能想起来那次没见到父亲的“送行”;另一次,是高一开学后不久。那次父亲送我上车后就走了,我以为他回去了,结果隔了好一会发车了,出了车站我却发现他仍在车站,他透过车窗看见了我,笑着挥了挥手才走。刚好那周有篇作文让我们写,回到学校当晚我就把这件小事写成了作文,即使后来被老师和同学批改时评价很一般,但我却觉得写得很好。虽然那篇作文早已寻不见,但父亲站在车站门口笑着朝我挥手的动作却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再后来,去了南京上大学,曾去浦口火车站游玩,才知道朱自清《背影》的送别场景就发生于此。浦口火车站弃用已久,铁道上已是杂草丛生。我从站台上跳下铁道,再想上去时,才发现站台的高度对我来说竟有些难度,那时脑海里便不自觉地浮现出《背影》中朱自清对他父亲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此时,站在同样的地方,眼前所见,心中所想,对我有极深的触动。不仅感受到了当时朱自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也对文中朱自清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行为有了很多理解和感同身受。想起我和哥哥每次离家时父亲总是往我们的包里装满水果和吃食,犹觉不够,还得再拿一个塑料袋再装上一些,叮嘱我们路上吃,而我们总嫌装得太多包太沉而不愿意拿。其实,父亲在包里装的不仅仅是能裹腹的食物,更是对我们的一份深深的牵挂。

自从我上了大学,半年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都发现父亲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一些,以前只见他鬓角周围有些许白发,今年寒假回家时父亲来接我,一下车就看见他,走近时发现他头上一片灰白,我还以为是落了白灰,伸手替他拂了两下没拂去,才发现竟是父亲头顶的头发白了一片,倏的心里竟像是被什么东西塞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反倒是父亲怯怯地一笑,就像我小时候偷干什么事被父母发现时的不好意思,自嘲似的说到年龄到了头发自然也该白了。我心里一酸,总觉得自己还没长大,父亲怎么就老了呢?有时候真觉得时间就像一把裁缝手中的剪刀,它裁剪走了父亲的青春,弥补在我们身上。

父亲头发已灰白,英俊却依旧不减当年。我和哥哥上学时的家长会凡是父亲去参加的,见过父亲的同学后来都对我和哥哥说过无一例外的一句话——“你爸比你帅多了”。每每我在父亲面前说起,他都会哈哈一笑,眉眼间扬起一丝得意。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我都是故意提起的,因为我喜欢看他大笑时的自豪感,也许这样可以让他不再为头上新生的白发而烦恼。

有人说,父亲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越长大才越读得懂。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说父与子是特别微妙的关系,几乎每一个儿子在青少年时代都会与父亲为敌,恨不得自己变成父亲,再将原来那个父亲赶出家门。可等到儿子长大,他会发现,与父亲为敌是徒劳无功的,他会越来越像父亲,走路的样子像,吃饭的样子像,做事的样子像,就连说笑话的样子也像。我读后深以为然,与外国父子间朋友般的关系不同,中国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多不甚太平,甚至有些剑拔弩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紧绷的弓弦渐渐会缓和下来,父子之间会达成一种从不明言的和解。

我一直觉得,用欧美国家那种阳光式的父亲形象来要求中国的父亲是不大恰当的,中国式的父亲活得卑微而渺小,他可以在外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但对孩子却百般呵护倾其所有。你在社会上看到的每一个受人轻视对人低头哈腰的中年男人,可能正是一个个孩子最引以为傲的父亲。中国父亲的感情是内敛含蓄而不善言辞的,他们在儿女身上倾注的父爱却是伟大的,既如山般厚重宏大,也如雨般细腻滋润。

掐指算来,父亲已年近六旬,这两年身体也大不如前,时不时闹点小毛病,头发更是白了好多,我让他多吃点黑芝麻养养,不知他是否还记得……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帅,笔名海遥,陕西岐山人,90后,现就读于南京邮电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喜好文学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张   琼

(0)

相关推荐

  • 难忘朱自清的《背影》,你有多久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散文作家.民主战士.生于1898年,1948年去世.他仅仅活了五十岁,但是留下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背影><春><绿>< ...

  • 越界语文:《背影》中的火车站台到底是啥样的

    文:朱炫丞  李典兴  聂传安 学<背影>时,我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根据父亲买橘子时的那段描写,画出火车站站台的示意图. 语文作业画地形图?这明摆着是在抢地理老师的生意啊. 但是这个生意有 ...

  • 父亲的眼光改变着自己

    1918年冬,朱自清的祖母病逝扬州.接到噩耗,朱自清连忙乘车南下,至徐州与父亲会合,再回扬州.父亲变卖家产,且借了高利贷,才勉强办完丧事.事毕,欲赶回北京上学,父亲也要再到徐州谋事,于是父子同行.至南 ...

  • 散文||再读《老人与海》

    再读<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六年级的必读书之一,孩子的评价让我忍不住拿起再读.从翻开封面到合上封底,三个晚上的时间,一本读罢,回想学生时代的阅读经历,大有" ...

  • 古代散文名篇欣赏 值得一读再读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宾主 ...

  • 国学经典:古代散文名篇欣赏,值得一读再读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 ...

  • 再读梁实秋散文——《炝青蛤》

    <炝青蛤>是一篇写物散文,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的其中一篇.作者先是描述山东餐馆里的炝青蛤这道佳肴然后逐渐拓展到自己体验世界各地的不同贝类食物.文章给予了读者视觉与味觉的双重冲 ...

  • 【金秋卷◇名家金榜•散文篇】《端午时节再读<离骚>》||□ 李锋古(江苏)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1·总第五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金秋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 ...

  • 【教学随笔】再读《背影》

    静下来的感觉真的很不错,整整用了三节课时间和学生共读<背影>,这一篇感染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美文. 记得去年学<台阶>的一个拓展阅读,想来真让我很受伤!精心挑选的两篇美文学生却读 ...

  •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唐朝背影> 和谷 著 西安出版社 2018年6月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 --<唐朝背影>的苦心孤诣 张 翼 和谷先生的<唐朝背影>,三个 ...

  • 再读《背影》教学实录

    <背影>教学实录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中学部·程保华 渐新堂按语 我们曾经讨论将<背影>这一远离当代且很多教师强烈要求换下的课文撤下来,没有想到一位当时还是初级教师的程老师却给了 ...

  • 人到中年再读《范进中举》,才发现我没有资格嘲笑他

    最近,有关高考的话题再次被推上热搜.果然,翻开日历一看,2021即将过半,距离万千瞩目的高考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说句实话,虽然关于高考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但是那份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却依旧没有丝毫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