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潜 | 弥天际地只情字,如此钟情世所稀
弥天际地只情字,如此钟情世所稀
文|冀潜
今偶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知道了周瘦鹃,知道了他与周吟萍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知道他写了几十年的《爱的供状》的来历,现在轻易不激动的我,泪目了。
那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江苏苏州,发生在一对才子佳人身上的故事。只是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轨迹,很是独特:在年轻时既没有修成正果,也没有双双殉情;他们对爱始终坚守着,一直到晚年;然而,当他们终于可以在一起时,却又选择了放弃——也许是他们不忍打破那个心中最美的对方,以及那陪伴了彼此一生的刻骨铭心而又凄美、惨美的记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真实在于,他们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有软弱的时候,终至错过了本可拥有的姻缘。由于两家地位悬殊,男贫女富,女的父命难违,被迫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男的寡母之命难违,被迫娶了自己不爱的人。还有,女的看到男的结婚,伤心欲绝之后,结婚一年多仍守身如玉的她,心理防线瞬间崩塌,终至怀孕生子;而男的禁不住劝说,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当然,男的在对女的一见钟情后,过于自卑怯弱,没有不顾一切地大胆追求,使女的因感受到的爱不那么强烈,不那么死心塌地,从而对爱情产生了些许动摇,也是酿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们没有为爱而殉情,没有像梁祝那样化成彩蝶双双飞,而是采取曲折委婉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爱情。于是就有了鸿雁传书,就有了同船共渡,就有了共同出游。爱情,只有经过比较,经过磨难,经过失去,乃至生死考验,才会更加明确,更加坚定,更加珍惜,更加至死不渝。两人婚后的交往,是得到各自家人支持、乃至协助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家人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痛,看到了他们的真爱,出于感动,出于爱护,才如此而为。伟人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心中装着真爱的人,心里哪还能装下他人?“寄居”在那样的家,对他们而言,与坟墓何异?
两人的爱情故事,觉得震撼之处有三:
一是周吟萍新婚后为爱情守身如玉。正如她自己信中表白的:“想当初我也曾几次三番地想抵抗,然总没有效果。后来退一步想,我譬如寄居此间,保持清白,以后慢慢再作道理。一年功夫,居然被我挨过了......”一个“挨”字,何等艰难!如若没有对失去爱情的痛彻心扉的体验,又哪来“挨”的动力和勇气?此种作为,对我而言,闻所未闻也,包括在文学作品中!
二是迟暮之年能牵手却又放弃。多年之后,也许上苍看到这对有情人痴恋太苦,给了他们一次机会:那时周瘦鹃夫人去世,而周吟萍也失去了丈夫。按理说“红颜白了头,真情终牵手”也算一段佳话,可周吟萍却以“年华迟暮,不想重堕绮障”谢绝了。也许,看过太多的痴痴怨怨,站在彼岸守着回忆,是一种更美的风景吧!这种超然洒脱的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三是周瘦鹃的一片痴情。坚守爱情,周瘦鹃为周吟萍写了整整32年的情书,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的供状》——在我看来,不说绝后,应该可以说是空前了。慢慢地,周吟萍在他的内心,化成了紫罗兰——这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他开始学养紫罗兰,他家室内室外、房前屋后全是紫罗兰,而她把他送的紫罗兰也放在窗台上、桌子边。他写字用紫罗兰墨水,办的刊物取名《紫罗兰》,还专门建了 “紫罗兰庵”。他创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女主全有她的影子,而结局往往是哀伤的——他这是在写他们自己!对于她,他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和朋友的规劝。于是,1968年,当他的“紫兰小筑”被夷为平地、紫罗兰被践踏遍地的时候,他的世界崩塌了,他选择投进枯井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如其友所评:“弥天际地只情字,如此钟情世所稀。”
中国古时几多的爱情故事,小时候就熟读成诵,早已具有了免疫力。今偶然读到周瘦鹃与周吟萍的爱情故事,因为真实,所以仍被深深震撼到了。为他们爱的艰难而难过,为他们爱的执着而流泪,也为他们爱的洒脱而点赞!
岁月能淹没黄尘故道,淹没不了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时光无论怎么运转,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总是历久弥新。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爱情的悲剧不再重演!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冀潜,河南邓州人,市诗词学会理事,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小说、诗歌皆有涉猎,经常在不同刊物、平台发表文章。近年来以诗歌创作为主,出有诗集《追梦集》,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