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成 | 清新的画面,含蓄的主题 2024-07-28 18:24:52 清新的画面,含蓄的主题——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赏析文|张宗成有一首明白如话的宋词,刻画南宋时期江南农村生活,多年来,大多研究者认为,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辛弃疾对祖国山河和和平生活的热爱,体现出这位爱国的豪放派词人在沉雄豪迈之外的细腻柔媚的风格。这首词就是《清平乐·村居》。原词是这样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相近,合称“苏辛”,他的词大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清平乐:词牌名。吴音:吴地的方言。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传统观点认为, 这首《清平乐·村居》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之一,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这首词的大意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这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这家人低矮的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喝酒聊天,乘着酒意,彼此打趣。短短几句,形象地再现出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不仅限于这对翁媪,在翁媪前的“谁家”,明确告诉我们,作者作者并非认识所刻画的一家人,只是偶然遇到写入笔下的,这样所刻画的一家人就更有代表性。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生活,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词的下阕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铺助劳动——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他是多么顽皮。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茅屋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的勾连作用。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笔下的农村生活 ,应该和他一生坚持的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具有一致性。《艺概·词曲概》里,刘熙载说 ,“澹语要有味”。有点什么味儿呢?我们换一个思路,再来看这首词,也许还可以悟出另一个主题。《清平乐 村居》描写的这个人家,茅檐低小,反映出这家人的经济状况是穷苦的。二儿子尚未成年,小儿稚气未脱,想来应该不过十来岁,由此推断白发的老头老太太年龄应在五十到六十之间,还不至于没有劳动能力,在大儿、二儿都在劳动的情况下竟不管不顾农活和家务,一味饮酒作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儿已经成年,应该到了该成亲的年龄,何况一家还是三个男丁!难道他们就一点不担心长此以往,家庭无法延续?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看来,家国一体,代入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醉生梦死,不思恢复失地,我觉得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应该还有一定的以小见大的寓言意义!那就是一个家庭,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家庭成员分工合作,各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有一部分人挑起家庭重担。特别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长,更应担起家庭振兴的责任。如此来看,那作为家庭首脑的老头老太太,就不应想着年纪大了,可以无所作为;作为家庭成员的小儿,也不能一味贪玩,好像什么事都与己无关。在现实环境下,每个人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确实值得深思。从这个角度看,《清平乐·村居》对上至南宋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应是一声响亮的洪钟:醒醒吧,醉生梦死,百无聊赖的一些人!-End--审稿: 阿雅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张宗成, 1953年生,邓州文渠人。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理事,邓州市诗词学会理事,《春风堂诗词》编辑,南阳市作协会员。出版有《阅读新视角》和《写作真好》等五部专著。曾任《关心下一代(家教专版)》《邓州师训》《家长之友》报编辑,参与编辑《名师文言课堂》《邓州历史文化概览》等多部专著。作者往期作品回顾:张宗成 | 丰厚的积累 活泼的诗韵 ——杨存德诗歌《看桃花》赏析张宗成 | 我的求学路 赞 (0) 相关推荐 小练笔:古诗词改写 古诗词的学习是这次网课中优先选择的教学内容.学完了古诗,我给学生布置的小练笔:"选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改写."好多学生蒙了,不知道怎么做,我也没有过多的指导,就叫他们用自己的话 ... 古诗《清平乐.村居》讲解及赏析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译文:茅草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 ... 杨雨品读古诗词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 ... 【跟杨雨品读古诗词】32辛弃疾《清平乐》 <清平乐> [诗词原文]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 辛弃疾闲居时写下一首词,尽显生活的美好,令人向往 纵观我国古代诗词史,绝大多数文人有着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因此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作品中,其实涉及农村生活的非常多.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李绅的 ... 【中州作家】张宗成:一曲一见钟情的恋歌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赏读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75] 一曲一见钟情的恋歌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赏读 河南邓州 张宗成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反映恋爱婚姻的诗 ... 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今日开业,成全国首家红色文化主题公园 2021年5月28日,建设数年的赣州方特东方欲晓正式开园.在开园之前,赣州方特已经过七天试运营,受到了超前体验游客的一致认可.它将刺激.新颖的游乐项目带到了赣南地区,赣区人民不必北上省会.东进厦门,在 ... 【中州作家】张宗成:我看大观园诗坛的李纨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66] 我看大观园诗坛的李纨 河南邓州 张宗成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很多,小说中的人物写诗的也很多.仅卷首就有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q ... 当代大书法家邓真友,行书手抄《菜根谭名言》,清新飘逸文雅含蓄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最近我们在采访一位书法造诣高深的老者时,他对学习书法的见解,新颖奇特,改变的传统学书法的方法.在采访中, ... 全球加速! 碳中和成未来40年投资大主题 随着中国加入"碳中和"的行列,以及拜登上台后对该政策的大笔补贴,投资界认为,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四十年的重要赛道.市场预计全球绿色投资将持续增长.晨星数据显示,与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 ... 双胞姐妹抱双胞兄弟,凑成两“好”画面太美,父母却说压力太大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一句传统的古话那就是"多子多福",我们也会经常听见家里的老人说家里孩子多就是一种福气,特别的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生多一点孩子,也不会考虑到其它的因素. 家里儿女成双是一 ... 狗狗陪主人摆摊卖包,因坐姿太魔性成焦点,画面滑稽充满了喜感 开心一刻吧关注 2021-02-04 23:46 长大之后会发现生活真的不容易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生存坚强的努力着,还有一些人也在拼命的打拼着,总而言之我们 狗狗陪主人摆摊卖包,因坐姿太魔性成焦点,画面滑稽充满了喜感 开心一刻吧关注2021-02-04 23:46长大之后会发现生活真的不容易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生存坚强的努力着,还有一些人也在拼命的打拼着, ... 【中州作家】张宗成:特色显著,重点突出 ——吴伯萧散文《菜园小记》赏读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16] 特色显著,重点突出 --吴伯萧散文<菜园小记>赏读 河南邓州 张宗成 1959-196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q ... 鲜丽明快,落笔成趣的画面,还是得看陆抑非工笔花鸟画! ................................................................................. 陆抑非早年就读于苏州桃花坞中学,后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