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铮 | 青衣

小时候看戏,最喜欢舞台上袅袅娜娜、千娇百媚的旦角,而我粗浅评判舞台上是花旦还是青衣的标准,就是看她们额头上齐眉下是否有细小的碎发,也就是刘海,因为自认为青衣是不带碎发刘海的已婚女子,往往带着一种沧桑和忧郁。

青衣在旦行里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或者是旧社会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作为贤妻良母,出现在舞台上的青衣形象比较多,她们端庄典雅,承担相夫教子的生活重压,从不嬉笑打闹,有时还悲悲戚戚。也许就是因为缺少了俏花旦的伶俐和娇美,四平八稳的青衣在舞台上就黯然了许多,再加上繁冗的大段唱腔,我在台下看青衣,总会有种莫名的同情和落寞。但相对于舞台上那些大花脸和丑角,委婉恬淡的青衣,一直留在飘然的水袖长裙记忆里,完全是一副欲言又止、让人垂怜的哀怨样子。当然,也有不一样的青衣,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贵妃醉酒》里的杨玉环等扮相,则是头顶凤冠,身着华丽荣装,光芒四射,风华绝代,让人看了甚是欣喜愉悦。

一个冬日的中午,在某个乡镇的某个村子里,一位衣锦还乡的成功人士,为作古的老母请来了戏班子。台上表演者情真意切,台下观众寥寥无几,整个舞台在空阔的原野上显得如此渺小,几乎摇摇欲坠的架势。那天东北风呼呼叫着,舞台上浓重的色彩在灰色基调的寒冬衬托下,格外耀眼刺目。台上的青衣——《铡美案》里秦香莲的扮演者神情悲戚,双眉紧蹙,长长的水袖时而抛在空中翻飞,时而收回折叠于胸,铜锣铿锵,鼓点急促,秦香莲起伏跌宕的哀婉唱腔在空中久久回荡……

正是中午吃饭时间,几个端碗吃饭的老者,几个放学后围着戏台追逐打闹的孩子,丝毫都没有影响台上认真的表演者和舞台一角专注的伴奏者。

不知为什么,独自表演的悲凉瞬间击痛了我,台上的秦香莲熟悉的嗓音不由得让我惊奇地发现,她竟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位阿姨,早年在剧团里是出名的台柱子,而且以主演青衣扬名……

再看台上的她,比以前略显老态,身姿不再曼妙,嗓音如旧,仅仅蕴含一点点嘶哑,表演愈发纯熟自然。额头上的半圆齐眉衬出白皙皮肤上的弯弯娥眉,细小的皱纹藏在厚厚的脂粉里。她黑色的裙罗随风而起,寒风凛冽,白色褶子衬裙上的淡蓝色小花竟盛放出一抹幽怜……

细细算来,她应该早已过花甲之年。年轻时五官端正的她在剧团里举足轻重,一部戏不是女一号便是女二号。在万人空巷都来看戏的年代,她青春绍华,细碎无声的脚步在舞台上来回折返,步步莲花,行云流水,挥舞的水袖抛出多少爱恨情仇,换回的是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年轻的她历经无数镁光灯的追逐,繁华与粉香浸染她无数的夜晚,但卸完妆,她依旧是舞台上的那个青衣女子的模样,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贤淑婉约。有一次,剧团里排演《穆桂英挂帅》,她和另外一名年轻女演员分饰ab角。演a角的女演员岁数比她年轻,扮相唱腔都略胜一筹。演b角的她很珍惜这次出演穆桂英的机会,虽然有很大程度上的替补成分在里面,但是她却如获至宝。可能是穆桂英这个外柔内刚的女性角色一改她往昔贤妻良母、隐忍悲情的妇人形象,而且其中掺杂一些武旦的高难度身段表演对她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她欢喜至极。在一个剧团里,演员们明争暗斗,抢风头,争戏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a角的穆桂英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对b角的她表现的不屑一顾。排斥和挤兑,她都一笑而过,依然以一种平淡的心境和宽容对待周遭。她小心翼翼地走上舞台,唱念做打样样俱佳,她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的英姿飒爽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穆桂英所呈现出的雍容大气和虚空无我的气场,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叫好声连成一片。

后来,听说她婚姻不幸,家庭变故。但看到脱了戏装的她时,她竟嘴角微微上扬,额头光洁,浅浅地笑着,一脸的从容善意,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范儿”,俨然是舞台上的恬然平淡,柔弱纤细,波澜不惊,如空谷里的一束幽兰。生活的磨难,对于站在舞台中央的她而言,其实就是一场小小的生活片段,时光能雕刻她的容颜,生活的滞重和尘垢却改变不了一位青衣舞台上纯粹的优雅和纯净的轻盈。台上台下,她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如影随形,人生的戏份、伤感、惆怅,在精美的戏服里幻化成层叠的温情,一窸一窣。无论生活如何待她,她都一直与冰冷的生活深情对望,毫无心事与伤痛。

后来戏曲滑坡,剧团解散,衰落的戏曲找不到存在感,并且与“下里巴”相连,戏曲面临无法诉说的尴尬境地。很多戏曲人改了行当,抱怨、愤懑、绝望等诸多情绪让戏曲人厌恶表演,远离戏曲,远离舞台。

而今的她,应该是生活无忧,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对戏曲的钟爱却要她再次走上舞台,站在无人喝彩的舞台中央,演绎千年的哀怨。不过,卸掉真实生活场景里的柴米油盐,她将自己放逐到心爱的舞台上,与浅唱轻叹相伴,与锣鼓琴弦相伴,与快慢板相伴,与落寞的戏曲相伴,未尝不是一场完美的人生穿越,未尝不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华美交汇。

看来庸俗的生活真的与她无关。她就是一个喜欢青衣的女子,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她依旧是要穿越时光,出走千年,不折不扣地将温驯、贤良、端庄的青衣作为一生的荣光——倾情出演。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南越传承版《梁祝》得失谈

    裘赛琳 饰 梁山伯: 庄涵婷 饰 祝英台 [竺派越剧梁祝](简要记录) 作者:鱼粥烫碗 [加分项] 小生花旦 年轻但基本功扎实,总体中规中矩,挑不出大毛病,花旦身段很有功底,技巧和基本功都不错.小生嗓 ...

  • 忆拍摄《荒山泪》:“程先生这么胖这么大!怎么拍?!”

    1955年底,<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的前后期摄制工作全部结束.我如释重负,又由于早已得到电影局领导同志对我结束电影导演职务的许诺,而感到格外的轻松愉快. 在文化部审查通过完成拷贝的当晚,我回 ...

  • 因父母与戏结缘(自序)

    因父母与戏结缘 声秀于林.柔寓于刚--彭林刚程派唱腔CD自序 1949年,父亲作为解放大军的一员,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随后解放军攻占总统府,南京胜利解放.进入和平年代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脱下戎装 ...

  • 界首史话丨解放初期界首市的戏剧联合公演

    解放初期界首市的戏剧联合公演 卫戈 一九五零年初,我在界首市文化馆从事剧团工作.当时界首共有三个剧团:一是成立较早的大众剧团,徐玉琴领衔演出豫剧,其他主要演员有张凤云.阎荣卿.郭玉田.周广德.刘国富. ...

  • 《聆听国粹》之“程派青衣” | 特邀翟谦

    直播节目音频回顾 4月10日 大连交通广播 FM100.8 <文艺大连>第609期 <艺术讲堂>系列节目(第232期) <聆听国粹>之"程派青衣" ...

  • 朱可铮 | 戏中人

    很久没有在剧院里看一场戏了,剧院里耀眼的那束灯光一直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里泛着幽幽的亮.从童年的孩提时代,剧院的灯光就这样照耀着,至少浸染着纯真的向往,那时候觉得舞台中央的人都是清贵的. 这是中央戏剧学院 ...

  • 朱可铮 | 人间烟火味浓时

    小时候的乐趣就是不知道什么是乐趣.因为日子总是能从容的面对,从容的享受,所以,从城市去乡村的外婆家过假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充满欢喜. 夕阳西下,炊烟在上空飘荡,缠绕着树梢,消消停停,烟火味在村子里游走, ...

  • 朱可铮 | 我们注定相遇——观【大鱼海棠】有感

      "人们从不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天吃饭.睡觉.买东西--"一老妪用她略带嘶哑低沉.颤抖而神秘的嗓音拉开了电影的序幕,这段嘲讽,瞬间洞开了人类焦虑的内心.接踵而来扑入眼帘的唯美 ...

  • 朱可铮 | 在自卑与自傲之间游走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而自傲恰恰相反,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唯我独尊.有人说,自卑和自傲其实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实质还是一样的. 小时候在剧院里演过一场戏,那是父亲剧团为宣传 ...

  • 朱可铮 | 遇见

    遇见 文|朱可铮 遇见,可遇而不可求.在最美的时光遇见最好的自己,更是不可求的事情. 生活匆忙,我甚至来不及仔细端详生养我的这个小城,我对它一直冷漠生疏,纵然在它无限长大的空间里也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

  • 朱可铮 | 雪行

    雪 行 文|朱可铮 有关雪的记忆很淡,除非雪落下来,飘进来,打在裸露的皮肤上,在略显寻常的微凉里与某些记忆融合,雪的记忆自然就像冷冽的火焰奔涌而来-- 正如今年的第一场雪,在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的期盼和 ...

  • 朱可铮 | 旅行

    旅行 文|朱可铮 当女生踏上列车的那一刻,才感觉一切都是新奇的.这是一个再也平常不过的春日,跟过去的24年的春天并无两样.女生穿了一件镶了立体花朵的红色上衣,少见的鲜艳.两个人坐定,绿皮车厢火车启动. ...

  • 朱可铮 | 梁鸿先生印象

    梁鸿先生印象 文|朱可铮 认识梁鸿先生是很偶然的一件事. 多年前七夕的一天,同事小梁通知有照相任务,匆忙赶到时,与一短发女士迎面碰到,一刹那间,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似曾相识的影像,温暖.惊奇,却又无法想起 ...

  • 朱可铮 | 春天的一次剪发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春天的一次剪发 文|朱可铮 拐进小城的一条普通街巷,这个春天的燠热正随着太阳西下一点点退却.太阳晃得几乎睁不开眼,一直朝西,一直朝西行走-- 这个场景仿佛就在昨日,不过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