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现 | 手机时代
手机出现在老百姓身边应该是在十五年前,之前就是小领导也只能配个传呼机(有人戏称“拴驴器”)。如果有人找就先到固定电话上拨通传呼机,配备传呼机的人收到信息后,就赶紧找个固定电话回过去。再往前就是九十年代兴起的程控电话与“大哥大”,但那一部需要近万元,也不是老百姓能够装得起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诺基亚、摩托罗拉、波导、三星等一系列翻盖手机落户到县城一级的电子市场;因为价格便宜,很快就普及到上班一族,随之,传呼机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先是移动,后来出现了联通、铁通、电信,各有各的经营方法。移动信号不好,有人说“移动,移动,你只要动一动就有信号了。”联通信号弱,有人建议“联通,联通,你没有连接好,连接好就通了。”
二零零八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综合国力。手机也进入了国产时代:彩屏的,智能的很快占领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人们交流就发短信、彩信,城市、乡村到处都是低头一族。连与父母交往也都是电话,好不容易遇到星期天,父母准备一桌饭菜等待儿女团聚,一个个电话说“我们忙!要加班。”就支乎了父母的一片心意;中央台一个“忙!忙!忙!”的公益广告传遍了大江南北。
到了二零一零年,老年机窜进农村市场,一个老年人如果没有一部老年机,儿女就觉得丢人。于是,先是给父亲买,接着给母亲配。一个老太太在集市赶集,正走着,口袋的手机响起,老太太顺手掏出来回答:“我在街上,有事吗?”这样的情景在十年前人们说是显摆或者是圣人蛋,而今却是司空见惯。
近两年,一家人除了三岁小孩没有手机,上了小学的小屁孩口袋里也装着智能手机,大小事通过手机一呼,全家人都知道。这期间,最想听到儿女们声音的是手拿老年机的父母们。一天不知道把手机拿出来多少次,就是没有一个亲人打过来,偶尔响了,不是短信就是广告。老人嘟嘟囔囔:唉,不知道给我买个手机好干啥?成天没人打个电话,装在布袋里沉甸甸的,还不如摔了算啦!寂寞的老人见着儿孙就嘱咐:有空给我打个电话。然而还是没有人打电话,过后问起,儿孙就烦:没啥事,打什么电话?
今天,不要说老人,就是年轻人,有了手机也不打电话,因为微信已经代替了移动与联通。只要有网络信号,人家利用微信就能联系,并且早已建立了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家族圈、闺蜜圈等等,手指一动,或者按住视频通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多长时间就说多长时间,反正不收费。你一个老年人家不学习,什么时间能够跟上时代?!
当然,手机的坏处也不小,且不说成年人因为手机得的颈椎病、手机依赖症,尤其是那些正在读书的学生们,一旦迷恋上手机,学习就会一落千丈,甚至无心学习,与学校拜拜。可以说,是手机害了的下一代,是网络毁了盛开的花朵。
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手机,也是人们失去了亲情。手机时代的好坏,每个人都应该清清楚楚。还是少摸手机吧,尽量常回家看看,多与亲人口头交流交流,不要让手机拴住自己!【2016.7.18.】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简介:
赵成现,中学高级教师,民俗文化爱好者,致力于整理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所写的《过大年》《家乡的端午节》《剃头匠》《月圆中秋》《老家的新年味道》等在报刊上交流。